首页 理论教育 吴大城对山阴古城的影响

吴大城对山阴古城的影响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阴城的建筑是春秋时越王从吴羁役回来后,由范蠡主持设计开建,在公元前490年建成。这些城门的命名,显示了吴越争霸的事实。又根据象天法地的原则,设置城门,如吴城西北门称阊门。两城都根据城市的经济文化具体形态,分设区域,表明了古代城市设计的精细与科学。但由于伍子胥略为年长,筑城在前,吴都建筑对越城设计的影响自然大一些。

山阴城的建筑是春秋时越王从吴羁役回来后,由范蠡主持设计开建,在公元前490年建成。由于当时越国对吴处于臣服的地位,因而在建筑理念与风格上,多模仿吴大城(今苏州)。今将两城建城过程与异同之处作一分析。

吴城建于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是年,阖闾利用专诸刺吴王僚成功,上台执政。他吸取伍子胥“安君理民”“在于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库”的建议,命令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1)大城周围47里,开有相连水陆城门各八。东边是娄门、匠门,南边是盘门、蛇门,西边是胥门、阊门,北边是平门、齐门。各门之命名,均有所说。如南边的蛇门,在城门上制作了一条头朝北的木蛇,表示地处蛇(巳)位的越国将臣服于吴,西南角一门称盘门,因建城时刻了一条盘龙在城门之上,表示地处龙(辰)位的吴国必将镇伏蛇位的越,因而称盘门。这些城门的命名,显示了吴越争霸的事实。吴大城内设小城,是宫殿区,建有阖闾宫、东宫、西宫、南城宫(一作南越宫)、长乐宫等。其中东宫周长1里170步,西宫周长1里60步。吴城外有外郭,周长计68里60步。

关于吴大城的规模,历代记载不一,据《越绝书》记载,其“南面10里42步5尺,西面7里112步3尺,北面8里226步3尺,东面11里79步1尺”(2)。周长共计37里左右。小城“周12里”,“门三,皆有楼”。而唐陆广微《吴地记》则言,吴“大城周回45里30步,小城8里660步”(3)。大城与《吴城春秋》所说规模近似,而比《越绝书》所载为大,而小城则较《越绝书》小。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阖闾乃委计于子胥,使之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大城周40里,小城周10里,开八门以象八风。”(4)朱长文的记载,与上述三书均不同。南宋范成大《吴郡志》言,伍子胥筑大城,周围47里,与《吴越春秋》相同;而称小城周长10里,则承《吴郡图经续记》之说。综合上述典籍之记载,姑苏城规模,大城周长三四十里,小城约十里左右,在当时列国中属于较大规模。

而越国都城山阴,“大城者,范蠡所筑治也,今传谓之蠡城。陆门三,水门三”。又言:“大城周20里72步,不筑北面。”(5)而山阴小城,“周2里223步,陆门四,水门一”(6);或言,小城周长1121步(7)。以句践命名称句践小城。小城中的宫台处,在东汉初年是仓库所在地,周长620步,宫柱长3丈5尺3寸,屋檐高丈6尺。王宫有窗户百扇。

山阴与姑苏城两相比较有许多相似之处。

越国都城原在今绍兴城南的会稽山,称嶕岘大城,虽然便于防守,但毕竟交通不便,缺乏物资来源,不是理想的建都之处。后迁至埤中和平阳。越王回越“将遵前君之竟,复于会稽之上”时,而范蠡提出异议,他回答说:“昔公刘去邰而德彰于夏,亶父让地而名发于岐。今大王欲立国树都,并敌国之境,不处于易之都,据四达之地,将焉达霸王之业?”认为只有移都至四通八达的沿海平原才是上策。越王采取了这一重要建议。吴都原在梅里(今无锡梅村),至第十九代吴主寿梦,开始迁至今苏州西南灵岩山、穹窿山一带,这里现存南宫、城里村等地名,并经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的发掘,已发现古吴都遗址。至阖闾时迁至今址。吴大城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西南为丘陵山区与太湖,是南向浙江,北渡长江,东至大海的枢要之地。无疑,越国为都城选址时,参考了吴国都城建筑所在,而决定在四达之地建城。

两城都是外郭与内城配套,设相连的水陆城门,城内水道与城外相通,完全适应水乡的气候地形特点。姑苏城内水网密市,有名的水道有两条,一条从平门至蛇门,长10里75步,深广28步。另一条从阊门至娄门,计9里72步,广23步。又根据象天法地的原则,设置城门,如吴城西北门称阊门。原由是古时西北风称阊阖风;阊又有通天之竟,故而名之。而范蠡对山阴小城的设计是“一圆三方,西北立飞翼之楼,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其指导思想亦为“通天求气”,达阴阳的燮调与天地的和谐。

姑苏城之南部划为皇宫与贵族居住区,而宫城之北作为工商区。有人考证吴都商业市场在今苏州北部白塔西路与皮市街的交界处。而城东与东郊为冶炼铜铁的工业区,因干将莫邪,欧冶子等能工巧匠在此劳作,故吴东门称匠门,今讹作“相门”。而越都亦是“筑城立郭,分设里闫”。两城都根据城市的经济文化具体形态,分设区域,表明了古代城市设计的精细与科学

吴都的总设计师伍子胥(?—484),因父兄被楚平王所杀而奔吴,协助阖闾夺取政权,任相国之职。在吴“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中,立下赫赫战功,威名远扬。范蠡,亦是楚人,出生于楚国宛地,后与文种一起,投奔越国,任大夫。越为吴所败,曾随越王赴吴作人质。越王返国后,范蟸邦助越王句践刻苦图强,卒亡吴国。范蠡与伍子胥一样,长期担任军政要职。他们两人都喜欢研究天文历法、军事谋略之学,深谙八卦占风之术。因此在城池的设计中注重天时、地理的变化与军事思想的贯彻,从而规划设计了攻防兼具的都城。但由于伍子胥略为年长,筑城在前,吴都建筑对越城设计的影响自然大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