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戊寅抗清巾帼魂

戊寅抗清巾帼魂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山公园被誉为鹿泉最美的地方,它位于鹿泉市获鹿镇二街村。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为了表示消灭安禄山的决心,下诏更改这一带的地名。话说明朝后期,政治腐败,朝廷昏乱,贪官横行,民不聊生。这位刘氏夫人,不可小觑。李九华又因定州防卫所牵,不能返援。但是,清军源源不断围攻城垣,守城将士伤亡惨重。为了保护城中百姓,李九华妻子刘夫人咬破手指,书写血书,招募敢死队进京请求援兵。







悠久历史,鹿泉东关因何得名?护城重任,李九华最终交付何人?危在旦夕,女英雄如何抗击清军?


“灵岩隐洞自天成,抱犊峰岚瑞霭凝。雨过海山石柏现,云开横岭翠屏生。残碑剥落遗韩庙,烟树苍茫锁赵陵。更有龙池施夜雨,鹿泉水涌若珠倾。”这是《鹿泉八景诗》中的诗句。在海山公园中心的环形石雕刻墙上,详尽地图说了获鹿八大景。到此一游,获鹿八大景便可全部知晓。

海山公园被誉为鹿泉最美的地方,它位于鹿泉市获鹿镇二街村。二街村地处鹿泉市中心,南依镇宁路,北靠北斗路,村庄占地面积一百八十六亩,现有村民二百四十户,人口七百九十一人。

二街村原有耕地一千二百余亩,土地肥沃。可现在却被称为“无地村”,这是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支持国防建设,五七二一工厂就征收了二街村五百一十亩的耕地建厂。随着近几年城市建设发展,镇宁路、海山大街、石邑街、北斗路、石柏大街等道路占地租占约一百六十亩,海山公园租用五百三十四亩。如今,二街村的土地已全部被征占,这二街村就成了获鹿镇唯一的一个“无地村”。

⊙ 海山公园


“紫气东来”话东关


隋开皇年间调整政区,分石邑县的西部,设置鹿泉县。传说韩信灭赵的时候,在这里射白鹿得泉,所以名叫鹿泉。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为了表示消灭安禄山的决心,下诏更改这一带的地名。鹿泉县改名获鹿县,同时改名的还有常山郡改名平山郡,房山县改名平山县,鹿城县改名束鹿县。到北宋开宝六年(973年),为加强太行山东麓山前地区的政治军事势力,把位于石家庄桥西振头这一带的石邑县撤销,合并到获鹿县。由此,获鹿县城的地位更加重要。

为了不断加强获鹿城垣的防御实力,并且便于城内外的贸易和守御,除了不断加固城墙之外,在城墙的四座关门附近,建设驻守、关税、商贸设施,于是就形成了四个城关:东关、西关、南关和顺城关。这些城关,逐渐地成了驻军、商户的聚居区,自然也就成了经济发达地区。东关位于这座古城东城门外附近的地区,也就是现在二街村的所在地。

这是一张极其珍贵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座极具特色的石牌楼。这座牌楼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以石料为主材,牌楼上的石刻栩栩如生,十分精致。它位于现在的鹿泉宾馆前,于1969年被破坏拆除。沿着牌楼的周边一直到东城墙遗址,就是东关的旧址。

⊙ 城关示意图

⊙ 石牌楼

东关是一个吉祥之地,所谓“紫气东来”,东迎旭日的地方。“迎恩门”是古代获鹿县城的东门。从这座门出去向外,有一座长亭,俗称“接官亭”,官员进城是一定要从东门进入的,图的就是个吉利。


李九华抛家舍子抗清兵


四百多年前,曾在这里发生过一场艰苦卓绝的抗清之战,最后数百名英雄战死沙场。这场战争,令明朝皇帝和女真大帅多尔衮都为之震惊。

话说明朝后期,政治腐败,朝廷昏乱,贪官横行,民不聊生。就在这样的时代,崇祯皇帝从京师派来一位大将,出任井陉兵备道提督兼山西佥事,驻获鹿。这人叫李九华,明万历二年(1574年)生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澄塘。从小受家风熏陶,爱民忠孝。崇祯七年(1634年)中进士,初授福建安南知县,在任四年,疏鸳鸯浦以通溪潮,筑锦亭隘,增设戍兵,修学宫,建金鸡桥,政绩卓著,被荐举入京,升兵部主事,主持典试四川,再迁车驾司郎中。崇祯十年(1637年),李九华出任井陉兵备道提督之时,正值洪承畴大力出兵围剿李自成起义军的多事之秋。李九华大力整治井陉驿道的秩序,加强倒马关、龙泉关、井陉固关这三关的防务,并著《三关纪事》一书,拓募精兵,督促将士日夜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当时明朝出兵陕西镇压农民起义军,不少军队来往于井陉道中,陕西进京的一些将领权贵,尤其是崇祯皇帝的外戚,借机发国难财,抢掠财富,利用驿道运送私货。他们在井陉驿道,强拉民夫,非法征调百姓的牲口,为非作歹,井陉、获鹿百姓敢怒不敢言。李九华为民请命,上疏弹劾陕西的军官罪孽,表现出不畏权贵、关心民生的凛然正气。

到了崇祯十一年(1638年),逐步强大起来的女真铁骑,不断进袭明朝边关。这一年的九月,在摄政王多尔衮率领下,女真骑兵入寇中原。他们分二路入关,明朝的蓟、辽总督和总兵都战败而死。多尔衮长驱直入,从北边绕过明朝的京师至涿州,然后兵分八道,乘胜南下。明朝守城的官员不是畏缩不前,就是望风先逃,清军先后攻陷真定、广平、顺德、大名等名城大邑。当时,已经退休致仕的兵部尚书、大学士高阳名士孙承宗率家族勇士在高阳城英勇抗敌,高阳失守,孙承宗悲壮殉国。

身为井陉兵备道的李九华,奉命率军抗清,抛家舍子,于九月八日北上定州


刘氏母子引火自焚


临行前,李九华把守卫获鹿县城的重任交给了一位女中豪杰,她就是李九华的妻子刘氏,由她执掌兵权。这位刘氏夫人,不可小觑。她出生在书香门第,熟读史书,通情达理,而且爱国忠诚。因此,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她敢于将守卫城垣的重任接受下来,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

李九华北上不久,多尔衮的右翼兵顺着太行山麓,占据正定后,开始进兵获鹿。当年的九月二十一日,清军攻占正定府,明军的哨兵飞马向李九华夫人禀报。李九华夫人刘氏与李九华的妾张氏,谋划退兵之计。张氏虽然手抱五月婴儿,但是勇敢有谋。她们让十七岁的三儿子李亮生,身披甲胄,中军执令箭。命令各门城密布旗号,率领城中军民,鞭策驴马,满城飞跃,摇旗呐喊,以壮声威。这两位女英雄把家里所有的首饰、细软都捐出来,招募勇士,肉饼豆羹时向军民激犒;组织城内的妇女们向城墙上运火举石,誓死保卫城垣安危

当时入侵中原的清兵,知道明朝大军北上,获鹿城内兵力空虚,所以乘虚急攻,李九华夫人刘氏亲率兵民登城死守。此时,清军从四面围攻,获鹿被围得水泄不通。李九华又因定州防卫所牵,不能返援。在此关键时刻,刘氏急中生智,制定了一套方案。她让将士们在城头准备了大量的陶罐,里面装满草木灰和石灰粉,等到清兵靠近城垣,就让将士们用这些灰罐投向攻城的清兵。清军被灰迷了眼睛,头晕目蔽。这时将士开城一战,大胜而回。但是,清军源源不断围攻城垣,守城将士伤亡惨重。李九华的妻妾二位女英雄,做好了誓死抗敌的决心。

为了保护城中百姓,李九华妻子刘夫人咬破手指,书写血书,招募敢死队进京请求援兵。这位巾帼英雄在给朝廷的血书中说:“恒阳一镇,自臣夫节制以来,屹如虎豹在关,天下几绝窥伺。”“皇上知臣夫谨慎,所以定州报警,又派他前往守御,臣夫奉檄于九月八日领队前行,临别嘱臣以抚恤军民、保固城垣为重。臣凛尊夫言,传令中军勉励士卒,务欲与臣夫在署时无异。”她还在血书中陈述了九月二十一日迎战强敌的战况,然后向朝廷献计,希望朝廷派出军队,从背后突袭清军,里应外合,必能打败清军。她慷慨陈词地说:如今为我出谋的人,有的激励我抱死相拼,有的劝我出城逃避。但我深受国恩,绝不逃避,就是死报一言,臣非惜此身,但臣死而城可全、民可安,臣也何为不死;如果我不顾全城民众之生命,徒为一死塞责,以尽人臣报国之心,这也不难。臣所以不死,实欲留其身以为民计也。她令敢死队冒死沿绳索从城垛上滑下,觅间道突围,急奔京城请援。京师遥远,往返需要数日。而清军如洪水猛兽,加紧攻城。李九华的妻妾二位女英雄,动员获鹿城内一切力量,誓与城垣百姓共存亡。

腐败无能的明王朝,连京师的安危都自顾不暇,不可能派援兵救助获鹿城。英勇的获鹿军民,同心同德,英勇不屈。坚守城池五天之后,仍然不见朝廷的援兵。当时署获鹿县事的吕之荫,绅士魏天贵、赵民征、谢昌绪等人积极支援战守。清军攻城,魏天贵的儿子魏知策、知节,一个守东南,一个守西北,同千总刘邦祚、王振基、吕汉等人,带领乡勇同心据守。县学的学子生员曹时明、梁朝栋等七百多人,主动加入到都督夫人领导的抗清队伍,弃文从武,保家卫国。

获鹿士绅魏天贵让儿子魏知策手持血书再次出城求援,但直隶巡抚张其年拒不发兵。魏知策无奈,只好连日飞马回城报告,谎称说援兵马上就到。到第八日,清兵强攻城门,坚守东门的魏知节战死城门上。李九华的夫人刘氏掩埋好战死的将士,向北再拜,率儿子李亮生引火自焚;李九华的妾张氏,怀抱五个月的儿子李囊生投井自尽。获鹿妇女从刘氏而死者数十人。最终,清军攻破获鹿。这就是悲壮的“戊寅之役”。


“取义祠”内英烈谱


戊寅兵变,使获鹿城蒙受了巨大损失。清军大肆烧杀掳掠,获鹿城中尸横满街,惨不忍睹,人民死亡一千余人,文物典章、珍奇财物被烧掠殆尽。事后,崇祯帝下诏诛杀见死不救的直隶巡抚张其年,并旌表魏知策、知节兄弟,建取义祠于东关外,纪念这场大战的英烈们。据村民回忆,这座祠堂是坐北朝南的起脊瓦房,房屋大概五六间,祠堂内有一通碑。在“取义祠”内,供奉刘氏、张氏及李亮生、膏生,同时随刘氏从难的数十位妇女也名列“取义祠”。后来,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路经获鹿,特意到东关的“取义祠”凭吊民族女英雄,并亲撰一楹联悬于祠中。

⊙ 《获鹿县志》片段

⊙ 取义祠旧址

《获鹿县志》中记载:“取义祠,在东关外里许,祀戊寅殉城者。”

祠内还录有《崇祯戊寅殉难节义题名碑》,其中记有姓名的官员、生员一百三十九人,“义民马从录等七百余人”。重点突出的人物是知县吕之荫和魏天贵、魏知节(敕旌无愧臣子,谥节烈)、魏知策(敕旌忠孝生员,谥忠孝)等。然而李九华“可歌可泣”的妻妾儿女,却不见记载。

丧妻舍子、家破人亡的爱国名将李九华,不仅没有因北上抗清而得到褒奖,反而因丢失获鹿而负罪戍边,可见腐败的崇祯皇帝何等昏庸,朝野皆为此而鸣不平。不久,朝廷又下诏起用李九华为湖广参议道,李九华称病不起,坚辞回归故里。后来,清军入关灭了李自成,李九华誓死不仕清,清顺治七年(1650年)九月十九日卒于故里,安葬在澄塘古城之外。

李九华之妻、妾作为明朝末年的爱国女英雄,其事迹感天动地,获鹿县东关的百姓将永远铭记在心。

如今的二街村,再也没有金戈铁马,看不到昔日的烽燧城垣。这里在城中村改造中建设发展,一座新的城区展现出新的风采。唯有在历史的记忆中,才能聆听四百多年前战马嘶鸣,回望残阳如血的战场。

这正是:

戊寅之役天地恸,巾帼须眉抗清兵。

东关义祠今何在?西风烈烈颂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