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穿山越岭新铁军

穿山越岭新铁军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铁十七局集团四公司担负施工的被称为“魔鬼之地”的广(通)大(理)铁路7标中的“魔鬼隧道”——祥和隧道,自2012年12月底上场以来,四公司的建设者们就成了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市郊全长25.48公里的广大铁路7标,3座隧道、7座桥梁和路基、车站构成的管段中,全长10220米的祥和隧道被业主定性为一级风险隧道,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来到广大铁路7标,首次接触长大隧道,而且是如此艰难的“魔鬼”隧道。

大理,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着云贵高原高远的蓝天和热烈的阳光,也有着苍山洱海的浪漫和崇圣寺三塔的壮观。然而就是这片美丽浪漫的土地,却因其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而成为道路建设者们的“魔鬼之地”。尽管如此,道路依然需要建设,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就是目前云南省内在建的铁路之一。它是泛亚铁路西线和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一级双线铁路,全长174.45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建成后,昆明至楚雄将开通城际列车,行程仅需1小时,对于加强滇西地区路网运输能力,完善泛亚铁路网意义重大。

祥和隧道,是广大铁路全线最关键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已被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列为重点监控项目,是全国仅有的十几条被纳入监控范围的隧道之一,难度系数可见一斑。建设者们业内有句俗语:没在云南打过隧道,尤其没在滇西打过隧道,就不能说自己打过隧道。因为只有经历了滇西复杂地质的重重考验,才会充分认识到隧道施工的复杂艰险程度。中铁十七局集团四公司担负施工的被称为“魔鬼之地”的广(通)大(理)铁路7标中的“魔鬼隧道”——祥和隧道,自2012年12月底上场以来,四公司的建设者们就成了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他们克服了地质复杂、工期紧张、资金压力大等重重困难,以顽强的斗志与凶险的地质恶魔斗智斗勇,展示了四公司这支新铁军的新风采。

先天不足 困难重重

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市郊全长25.48公里的广大铁路7标,3座隧道、7座桥梁和路基、车站构成的管段中,全长10220米的祥和隧道被业主定性为一级风险隧道,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祥和隧道并不祥和,接连不断的艰难险阻让人望而生畏。隧道最大埋深705米,地质条件复杂,共穿越九条大型断裂破碎带,围岩软弱富水,多为四级、五级围岩,不良地质主要有滑坡、岩溶、危岩落石、热害、有害气体、放射性、高地应力等,极易产生突泥、涌水、坍塌和变形等问题,稍有意外,就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有全盘皆输的危险。无疑,这些都是项目决战祥和隧道路上的妖魔鬼怪,可谓风险不断,步步惊心。

四公司副总经理翟秋柱临危受命,兼任了项目经理,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他先后在武广高铁、京沪高铁、大西客专奋战,创造了诸多效益、工期传奇故事。来到广大铁路7标,首次接触长大隧道,而且是如此艰难的“魔鬼”隧道。尽管感到压力巨大,但翟秋柱带领项目全体员工,使出浑身解数“降妖伏魔”,得到了业主一致好评。

上场之初,翟秋柱就确立了以祥和隧道为重中之重展开工作的思路。他与公司隧道专家、项目常务副经理李海斌的搭档,可谓珠联璧合,他们并肩攻坚克难。他们带领这支从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走过来的铁道兵构成的新铁军,一路艰险丛生,一路降妖伏魔,一路精彩不断。

“我们项目是严重的先天不足,不仅仅是地质复杂,还包括工期紧张和资金困难。”翟秋柱介绍道。项目2012年12月底上场,根据合同工期显示,项目施工总工期为44个月,其中祥和隧道工期为42个月,进度指标要求高,不允许过程中出现任何纰漏,如遇溶洞、突水、突泥等突发事件需要处理,必定带来工期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合同履约风险。项目附近另一家担负施工的一座3公里多的隧道,打了6年才贯通,而地质更为复杂超万米的长大祥和隧道,却只有不到四年的时间。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资金更是成为制约项目的“命门”。广大铁路是全国第一个施工图招标的工程,投标时使用的是铁路隧道工程预算定额标准。2011年1月1起,国家开始执行新定额标准,而项目由于是2010年中标批复的,只能沿用旧标准,由此带来的预算差额达6400多万。按照旧定额标准,人工费每人每天22元,而现在人工费200元左右,差距达到将近10倍;碎石每方28元,而如今每方120元,相差4倍多。此外,项目计价模式要求质保金预留10%,8000多万质保金直到工程竣工验收后才能退回,导致资金流转十分困难,由此引发的材料款、农民工工资支付和停工待料、队伍稳定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更是比比皆是。

隧道设计为四、五级围岩,而实际施工中几乎都是五级围岩,变更率高,尤其是隧道出口,变更率达100%。塌方、变形、突泥、涌水等问题频频出现,隔三岔五就要处理各种地质问题,小问题需要三五天或一个星期,大问题甚至要处理几个月,对进度影响非常大。进口平导和斜井平导是制约项目工期的关键部位,围岩变化非常频繁,毫无规律可言,对地质预判要求高,必须准确判定围岩种类和形态,才能正确地采取措施应对。同时对工法转换要求高,几米之内,围岩就会有几种变化,甚至一个掌子面,一边围岩需要采取钻眼爆破,另一边却软弱破碎到只需要使用挖掘机挖。同一个掌子面需要工法来回更换,对人员、设备以及工期影响非常大。

“项目上场时,只有我一个人打过长大隧道,技术人员都没有相关经验,甚至没有干过隧道,大多是新参工的学生,人才问题非常突出。”李海斌无奈地介绍。作为四公司隧道专家、高级工程师,并于2015年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火车头”奖章的李海斌,隧道施工经验较为丰富。他介绍说:“祥和隧道这种复杂地质,对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潜意识要求非常高,需要在现场摸爬滚打多年,才能对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他在做好二次经营的同时,跑现场手把手导师带徒,详细讲解各类注意事项,把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以提升他们的现场判断和随机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人为和管理原因引起的各类技术风险和安全风险。

现场就是关键,安全就是底线。为了盯控现场,及时处理各种问题,翟秋柱把自己的阵地转移到了现场,吃住在斜井。“隧道状况连连,问题不断,让人身心俱疲,但我绝不放弃,开弓没有回头箭。祥和隧道的关注度和知名度非常高,稍有风吹草动,各个层级的目光都转移过来了。可以说,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各方的关注之中。所以,为了维护企业信誉,我们的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翟秋柱承受着重重压力,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告诉自己,一定要竭尽全力,对业主、对企业、对员工、对自己,都要问心无愧。

隧道前期进度缓慢,状况频发,与节点工期目标相差甚远,业主、监理等各方都不看好,经常训话,翟秋柱默默承受着这一切。不认可也好,不支持也罢,只要项目安全推进,守住底线,他就知足。他坚信,终有一天大家会了解情况,终有一天他会被理解,终有一天会以结果论英雄。如今,经过三年多的了解和沟通,隧道进展情况、整体平稳受控的形势和安全零事故的成绩逐渐得到业主和各方的认可。他们评价说,四公司在这种前提条件下,能实现这个目标非常不易。“不易”二字,包含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煎熬?

“魔”去“妖”来,冲突不断

如果你问现场人员,施工过程中什么最难,他们的答案惊人一致:没有什么最难,感觉都习惯了。“难”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常态,甚至是麻木,不难才是奇迹。平均每月都会出现的塌方,平均每100米就会出现的变形,平均每公里就会出现的断层,以及频繁出现的突泥、涌水,使大家早已见怪不怪,什么时候没有问题需要处理,反而不习惯了。

“虽然设计显示有9个大断层,实际断层数量远远不止这些。施工过程中,很多我们判定的断层,设计院都不纳入计算,如果这些断层也算的话,那隧道几乎全是断层,根本无法计算和施工了。”项目总工张银说道。“我们见到的各类状况实在是太多了,早已习以为常。这里的随便一个问题放到其他普通隧道中,都算是重大问题,所以祥和隧道‘不良地质博物馆’绝对不是虚有其名,它简直就是我们专业的隧道‘老师’,几乎教会了我们对隧道的所有认识。”张银开玩笑地说。不过对他来说,还有一个特别难忘的回忆。

2015年9月11日,正是张银的生日,他安排好各项工作,准备像所有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建设者们一样,生日之时,给家人打个电话聊聊天,却不想突然接到电话,隧道出口正洞初支发生大变形,且不断增大。张银迅速赶往现场,同出口技术主管蒙忠和现场技术员一起协调处理问题。不知不觉已经是第二天凌晨。这算是张银过的最紧张、最难忘的生日了。蒙忠告诉我们:“变形发生时,我们迅速采取注浆加固方式进行处理,24小时随时监督施工,监控变形情况,可是依然控制不住变形,变形越来越大,最大达90厘米,项目部通过观测分析,判定隧道有塌方风险,我们立马撤离人员、设备。塌方时,碎石和流渣迅速涌出,整个掌子面都被掩埋,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为防止进一步扩大塌方面,我们及时采取打管棚、换拱、注浆等措施,经过75天的艰难抢险,方才恢复正常施工。”

“祥和隧道面临的主要风险可以分为四大:一是断层多,规模大;二是围岩软弱,易坍塌;三是变形量大,段落长;四是突泥涌水频繁。”张银用一句话进行了概况。每种风险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于隧道断层多,设计图纸只标明大断层,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小断层不计其数,水量大,可溶岩和非可溶岩遇水溶蚀,形成溶洞和空腔,极易引发突泥涌水。目前进口平导通过了上泥稍断层,出口通过了上迎凤断层、柳冲箐断层,斜井工区通过了黑土山断层,长度共计970米。上泥稍断层560米为活动断层。尽管项目部采取多种预防措施,但依然风险不断。2014年8月,侵入岩在地下水的影响下导致拱顶、掌子面及侧壁突泥涌水,项目部迅速拉渣反压,施作管棚,超前注浆,对涌出体注浆固结,防止进一步涌泥。平导560米的断层影响带施工时间为300天,月平均进尺只有56米,平均一天不到2米。通过柳冲箐断层及黑土山断层时,平导与正洞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方变形、局部突泥涌水等情况,可谓寸步难行。

隧道已施工段围岩大部分为砂岩夹页岩及泥岩组成,褶曲严重,为全风化或强风化,产状凌乱,加上地下水的作用,围岩非常软弱,手抠都能掉块。由于埋深大,地应力大,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极易出现变形和坍塌。“我们还有很多五级异常段,围岩极为破碎和软弱,就好比一个‘生鸡蛋’,本来被包裹得好好的,在掘进通过时,蛋壳被打破,平衡被打破,水夹着泥和石块就如同蛋清一般迅速流出,非常难对付。只有注浆加固,将生鸡蛋做熟,才能解决问题。”李海斌做了个形象的比喻。

斜井、出口围岩破碎,节理发育,结构松散富水,容易产生挤压造成变形。此外,平导与正洞净间距较小,为17.3米,围岩相互扰动严重,自稳性下降,频繁发生平导支护开裂变形、正洞初支变形侵限、破碎岩体溜坍等问题。项目部采用超前局部注浆、加强支护措施等方法,并将平导与正洞的净间距增大至30米,降低风险,减少相互之间的扰动。

大理每年5月到9月为雨季,时间长,水量大,尤其中后期,伴随地下水渗入,加上围岩本身富水,以及各类地质风险综合作用,突泥涌水和坍塌,祥和隧道发生频率居高不下。2015年5月,进口斜井平导坍塌10米,耽误工期一个月;2015年8月10日,斜井平导发生突泥涌水,突泥500多方,涌水达每小时300多方,前后处理了80多天;2015年9月11日,出口正洞坍塌,耽误工期两个多月;2015年12月7日,进口平导发生涌水,耽误工期20多天……仅2015年大小事故加起来,就多达11次,耽误工期半年多。

本以为度过了艰难的2015年,来年会好一些,没想到2016年开年时,“魔鬼”再度挡道。1月11日,斜井正洞小里程发生大型突泥涌水事故。当天下午6点多,准备进行二衬施工时,发现洞内涌水开始变浑浊,初支发生掉块、开裂现象,李海斌马上判断出问题的严重性,立即组织人员、设备撤离,二衬台车来不及撤出洞外,只向后移出了50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支拱顶严重变形,掉块越来越大,晚上11点多,突泥瞬间喷涌而出,两分钟内涌泥12000多方,长度达200多米,只撤出50米远的台车又被涌泥推出了50米远,洞内一片狼藉。李海斌说起这次事故,仍心有余悸,“人员设备撤离后,我和总工张银、斜井技术主管王宁宁以及施工队长、技术员等5个人在现场观测变化动态,正撤离时,涌泥突然犹如猛兽般在身后追赶”。

他们拼命地跑,后面拼命地追。恐怖的涌泥声,夹杂着奔跑的脚步声,此起彼伏。与死神的较量在狭长的隧道里展开……当他们冲出隧道口时,回头不见了涌泥的踪影,一屁股瘫坐在地上,脸色煞白,彼此相望,目瞪口呆。要是稍晚一点,或者被绊倒,就有被淹没的风险。死里逃生但仍心有余悸的几名员工事后总结说:“这次事故幸免,实际上来自李海斌多年对不同复杂地质隧道施工的经验总结,来自他关键时刻精确的判断和处理的果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看来,隧道施工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

由于突泥量太大,连续两天不敢进洞,直到第三天待洞内情况稳定后,项目部才组织人员对渣体进行位移监控和水量观测,打孔探测突泥体量,检测是否有空腔并确定空腔的大小,确定稳定后,再进行出渣和加固,整个过程复杂而漫长。王宁宁说:“照目前进度看来,至少还得处理三四个月,为尽量减少对工期的影响,我们在平导打横通道到正洞,新开一个正洞工作面,继续推进施工。”

有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次涌泥事故还未平息,仅仅相隔9天后的1月20日,进口平导又发生涌水,水量每小时达380方,洞内整天水流如注。工人们只能穿雨衣干活。项目部安排钻机打孔泄水,过程中水量不断加大,每小时达450方,到29号已变为每小时2000方,状况越来越危险,项目部立刻组织人员、设备撤离,没来得及撤出的钻机被涌出的泥水埋了一半。随后,涌水量逐渐减少,目前一直是每小时700方。尽管如此,依然阻挡不了项目前进的步伐。项目部采取埋泄水管排水,将线路左偏两米绕过涌水口的方法,继续向前施工,目前已艰难地推进了15米。

隧道掘进过程中,不断与恶劣地质发生“正面冲突”,让人应接不暇,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在如此艰难的施工环境下,工期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焦点。业主、监理、施工方等各方领导都神经紧绷。业主领导多次强调:十七局四公司施工的祥和隧道,是广大铁路的卡脖子工程,必须全力关注,对于他们的各项工作,必须全力支持,相关问题要优先考虑,绝不能耽误工期。这份支持,让项目部在变幻莫测的轮番高压中,多了一份被理解的欣慰。

斩“妖”除“魔”保安全

祥和隧道的任何一次施工方法不当、防护措施不及时,以及出现险情的时候,每一秒耽搁都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的灾难,施工人员都可能遭受灭顶之灾。高风险隧道如何针对不良地质保证安全施工,加强科技应用,是项目部必须攻克的一个难题。

“任何安全事故都可能犹如千里之堤上的蚁穴,让项目毁于一旦。在工期如此紧张、资金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没有资格,更没有资本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守住安全底线!”这是翟秋柱要破的死穴。项目部利用工程例会、教育培训、监督检查、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和培训工作。每月定期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将本月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制成幻灯片,针对性强,生动形象易接受。选取警示教育片,尤其是隧道的经验教训实录,不定期播放。高强度高频率的教育培训,有效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意识。爱学习爱思考的李海斌常常告诫大家:“只有善于总结的人才能进步,一定要将每一次出现的问题当成学习成长的机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在相同的问题面前跌倒。”在他的带领和熏陶下,全员施工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管控经验,安全管控越来越到位。此外,针对管段特点和高风险源的重点工程,项目部制订了专项安全施工应急预案。在隧道口和斜井安装信息监控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控。

安全就是防患于未然,闭合圈是关闭安全事故阀门的有效途径。为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格局,项目部划定了责任分工,层层签订安全包保责任状,加大责任奖罚力度,用管理手段降低风险。此外,还加强超前支护、超前排水和超前地质预报,成立专门的地质预报队、监控量测队和专业注浆队。重金购置了TSP203、地质雷达、红外探水仪等专业设备,调配了进口超前水平钻机、地质钻机等先进设备,将超前地质预报细化到每一米。通过分析数据,准确揭示隧道掘进前方的地质状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法、措施,所做预报分析与实际施工中的地质情况准确率达90%以上,有效地保证了施工安全及进度。由于地质预报工作准确到位,还承揽了相邻标段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以及超前水平钻探工作。隧道进口、出口、斜井及横洞区各配一个由1名测量工程师、4名测量技工组成的测量班,每个测量班配置全站仪、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数显式收敛计、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等。对各级围岩段开展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监控量测,通过监控量测反应的信息指导施工,及时调整施工组织,确保施工安全。

注重吸纳、发挥社会科技资源的作用,多方求医问诊,解决施工难题是项目部又一成功做法。项目部不仅请到了集团公司和公司技术中心的内部隧道专家每月前来指导,还多次召开大型专家会,邀请了国内几乎所有著名隧道专家学者进行研讨,现场把脉,积极寻觅最佳施工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王梦恕,也是被邀请的专家之一。在查看和了解了隧道实际情况后,他评价:十七局集团四公司能在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实现这样的进度和成绩,实属不易,这是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才能实现的结果,不存在组织和技术问题。此外,项目部还和西南大学、山东大学进行科研合作。通过不断请高人支高着,“三台阶七步法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方案”“突泥涌水地段施工方案”“塌方处理预案”等最佳施工方案逐渐浮出水面,为顺利通过危险地带打造了“金刚罩”。

善于结合实际,勇于创新,运用科技破解难题,已成为项目全体职工的共识。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国内外隧道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投入隧道施工专用机械设备,组成钻、装、运、支护、二衬等机械化作业线,实现机械化快速施工,以装备的技术进步促进施工的技术进步。现场许多技术员,在不断学习积累经验的同时,自发钻研施工技术,自主开动脑筋,想办法,找点子,研究应对恶劣围岩各种状况的对策。先后优化编制出多个技术方案,撰写多篇QC成果、科技论文和工法。

在复杂的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组织水平,最能体现项目的管理水平。现场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生产,主抓现场作业循环时间,加强各工序无缝衔接,进口与斜井工区各安排一名副经理蹲点,配以有经验的架子队管理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根据日考核台账每天晚上分析各工序开展情况,每星期项目主管领导对各工区施工组织情况进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挖掘潜力。此外,制订详细的奖罚措施,加大奖罚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爆破专家对隧道的钻爆蹲点指导,减少隧道超挖,缩短了喷锚用时。优化资源配置,高压提前进洞,人员、机械、设备按照施工高峰期定额配置。几年来,春节期间没有放过假,争分夺秒追进度。在五级围岩的前提下,进度最快实现了平导掘进月进度145米、斜井掘进月进度100米的重大突破。

“我们实行精细化施工组织管理,重点控制好工艺工法,确保实现成本最低但成效最高的目标。”谈起施工组织,李海斌思路清晰。“工艺控制对安全、质量和进度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细节和规范上,一定要做到位。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没有拧紧,就可能引发突泥涌水事故。”他补充道,“工法一定要相对固定,根据预案采取措施,提前预防和加固,确保顺利通过危险地段。”

“我们目前的思路是各个击破,主攻隧道。除隧道外,我们还承担着路基和工艺复杂的关凤大道双线大桥的施工任务,面临着既有线施工的难题,只有先将这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处理好,才能集中精力攻克隧道,从而降低管理成本。”翟秋柱分析道。虽然工管中心通过施组审查会将项目工期推迟到2017年11月30日,但剩下的线路围岩更差,地质更复杂。正洞还剩的4.3公里、平导剩下的3.4公里中不良地质占了34.7%,其中犹如“生鸡蛋”的五级异常特殊围岩达300米,工期压力依然非常大,没有半点喘息的机会。

管控到位,凝心聚力

出征广大三年多来,项目实现安全零事故有序推进,工程进度整体受控,这离不开管理者的呕心沥血,也离不开职工们的团结奉献。作为项目管理的领头羊,翟秋柱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广大项目和我以往管理的项目不同,要以安全论成败,我确立的目标就是‘守住安全,进度受控,大局稳定’,无论外界怎么看,宁慢勿错。”过程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上场之初,项目进度滞后,在以进度为考核的标准下,各方种种不满,认为项目管控和施工组织不到位,不断施压追进度。翟秋柱默默承受着,安全、工期、资金一直是压在他心头的三座大山,重重的压力逼得这个直脾气的人无处排解。“过程真的非常煎熬,有时候都感觉自己像个神经病,非常易怒。”翟秋柱自嘲地说,这背后的无奈和苦楚,令人唏嘘。

成本管控,一直是创效明星翟秋柱的管理优势。尽管广大项目资金如此紧张,他仍然尽心尽力,算盘挂在脖子上,杜绝任何浪费,确保颗粒全收。项目严格推行“两严三控、双目标管理”机制,实行“一级核算、分级管理”模式,以施工生产、安全质量为中心,以资金成本费用管理为重点,大力开展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不断完善内控制度,规范内部行为。

围岩差导致施工进度慢,进度慢导致施工队伍成本高、效益差,从而容易引起队伍不稳定,这也成为制约项目进展的巨大隐患。为确保各施工队忙而不乱,井然有序,翟秋柱介绍说:“我们严格做好队伍的上场把关工作,及时计价付款,树立服务观念,为劳务队施工尽可能地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有效运用奖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三年来,在全线其他单位大部分都多次更换队伍或项目经理的情况下,四公司一直保持大局稳定,这令许多相邻标段羡慕不已,也令各方领导称赞不已。

在祥和隧道这场持续至今的战斗中,接连不断的拦路虎,没有摧垮四公司的参建者们,反而历练了一批人才。“技术人员由最初没有经验的一张白纸,到现在都能独当一面负责隧道施工技术工作,为公司培养锻炼储备了一批高风险隧道施工人才,这是公司的无形资产。”李海斌欣慰地说道。

王宁宁,斜井技术主管,28岁的他,踏实沉稳,思路清晰,沟通能力强,负责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斜井施工。他始终尽职尽责,坚定的眼神,显示着他对岗位责任的执着和必胜的信念。阳宇飞,斜井技术员,2015年参加工作,走出校园的他,面对艰苦条件,从不退缩。洞内油烟大,温度高,每次进洞出来,眼睛鼻子都是黑的。蒙忠,出口技术主管,不怕苦累,责任心强,善于学习总结。每天24小时随时待命,半夜被电话铃声叫醒进洞处理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每次他都毫无怨言,尽心解决。乔鹏辉,2013年参加工作。皮肤黝黑,开朗爱笑的他,担任隧道出口技术员,每天风雨无阻进洞,已由最初见到突发情况时的懵懂,到现在能从容应对,一路成长。还有很多这样默默无闻的参建者,正是他们的凝心聚力和辛苦付出,成就了项目的今天。

如今,四公司的建设者们还在大理这座风光秀美的城市的边沿祥和隧道里,与“魔鬼”隧道演绎着降妖伏魔的故事,与死神殊死搏斗。真经就在“魔鬼”的前面,“魔鬼”在继续,降魔人在继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之路,在继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