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标尺引领新实践

新标尺引领新实践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伊始,一个新变化出现在白河城乡:依然是干部人手一册的“红皮书”,依然是干部白天基层送服务,晚上单位赶业务。“红皮书”为了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紧扣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牛鼻子”,对涉及全县发展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考核。为始终高扬“三苦”精神旗帜,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该县坚持把干部作风作为“红皮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始终抓在手上不动摇。

新标尺引领新实践——白河以科学发展观主导“红皮书”考核

2007年伊始,一个新变化出现在白河城乡:依然是干部人手一册的“红皮书”,依然是干部白天基层送服务,晚上单位赶业务。但不同的是,今年除了给15个乡镇46个县直部门和22个中省驻县单位,逐一落实经济发展和包村抓企业任务外,还把目标考核延伸到了县级领导,落实了20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15个乡镇,帮扶9个示范村、10个特困村,包联9个企业,包抓46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使县级领导也人人有了“责任状”。

经济篇——突破发展成为主题

“红皮书”为了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紧扣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牛鼻子”,对涉及全县发展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考核。所有考核结果均与经济利益、公务员考核、评优树模和干部升降去留挂钩,年终论功行赏、赏罚分明。

一时间,全县各级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一线,以“红皮书”目标考核为“指挥棒”,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关于突破白河发展的各项决策,抓落实,搞服务,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截至5月底,该县实现生产总值4.18亿元,同比增长11.5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260万元,同比增长34.4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33万元,同比增长52.9%。

社会篇——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该县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红皮书”把农村教育、卫生工作、合作医疗、环境整治、劳务输出计划生育等内容,纳入到对乡镇和部门的考核体系。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该县狠抓“两基”巩固提高,实施“寄宿制工程”“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争取上级教育投入3400余万元。县财政逐年加大教育投入,近年来教育拨款达1.2亿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近年来,“两免一补”和各类教育资助达1627万元,使一些面临辍学儿童重返校园。加强职业教育,对未考入高中或大学的学生,政府进行部分补助,使其能进入县职教中心进行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特别是对全县9个特困村未考入高中或大学的学生进县职教中心学习的全部免费,并在部分农村初中实行“双证制”试点工作,今春全县共有450名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院校就读。

全面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全县共有6.2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5%。目前,已有6936人次享受医疗补助,累计补助金额215.18万元。为切实改变城乡脏乱差现象,以治理“五乱”、推进“四改”、实施“三进户”为主要内容的万人爱国卫生整治运动全面启动,整治环境、清洁家园,成了全县干群的共同行动。县上先后筹资3000余万元改造了县城10条主干道和11条背街小巷,启动实施了绣屏山森林公园休闲大道建设工程、城区靓化工程、316国道内侧污水治理工程和城区路灯亮化工程。过去破旧杂乱的县城,如今街宽了,天蓝了,景靓了,百姓心情舒畅了。

县财政每年筹措资金50万元,实行政府买单培训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农民由县公共职介中心和各培训机构负责免费介绍就业,就业签订劳动合同达90%以上。截至目前,已进行农民工技能免费培训280人,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5.78万人,有组织输出2.1万人。同时,通过提供劳务信息、免费技术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自主创业等方式,先后使2000多名技工到外地企业工作,380名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人员圆了就业梦。

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全县9个敬老院、6所集中安置点全面启动建设。对全县城乡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纳入城乡低保范围。“户户通电”工程使全县最后一批1038户3172名群众结束了“点灯靠油”的历史。为使群众行路不再难,县上多方筹措资金,新铺了135公里通乡油路,正在实施26公里通乡水泥路,已完成171.2公里通乡村水泥路,正在实施201公里通村水泥路,1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了“烂泥路”。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县15个乡镇确定了15个试点村,积极探索建立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不断完善为民服务体系。依托村级办公活动场所,以村级“两委”办公室、警务室、卫生室、广播室、文体活动室、农民技术学校、连锁超市为主要内容,整合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服务平台。

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大宣传”活动,借助“综治宣传月”“矛盾调处月”“三下乡”等活动平台,通过刷写标语、现场咨询、文艺汇演、问卷调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编成节目、写成快板、进村入户送到群众手中。建立了县、乡、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逐级报告工作机制。实行“五定一包” (定领导、定部门、定任务、定措施、定时限、包调处)、 “四个一” (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和“四项制度” (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群众信访预约制度、排查调处分析制度、督查通报制度)的办法限期办结。切实抓好以城区街面巡逻队、社区联防队、单位内保队和农村治安中心户长为主体的“四支队伍”建设。筑牢社会治安防线,落实社会治安动态管理制度,真正把各种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作风篇——赋予“三苦”精神新内涵

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是白河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和保障线。为始终高扬“三苦”精神旗帜,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该县坚持把干部作风作为“红皮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始终抓在手上不动摇。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群众“三位一体”的工作落实机制,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项目、包挂重点企业和抓点示范责任,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及各类决策事项的督查督办,严格执行定期通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事不过三”的督办纪律。规定重点工作和重点任务,凡经两次督查催办无效果的,由县纪委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诫勉谈话。经三次督查催办后,仍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除不可抗拒客观因素影响外,单位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或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程序予以免职。严格的责任追究和工作落实机制,促使全县干部形成了“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县委书记陈勇带头包抓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一个后高山特困树,多次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帮助村组农户制定发展规划,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绿色产业,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增收致富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县委、县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人人肩上有任务,三天两头在基层。各级干部严格推行“一线工作法”,让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在一般干部中以“群众意见征求到户、政策法规宣传到户、干部身心感情到户、产业帮扶措施到户、科学技术服务到户、农民增收体现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六个到户”活动蓬勃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落实。

(原载2007年6月25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