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公开透明环境中选任干部的创新实践

在公开透明环境中选任干部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公开透明环境中选任干部的创新实践武威市凉州区委组织部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干部选任工作体系,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保证。实绩考核结果形成后在全区范围内通报,并以光荣榜的形式,将优秀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集中进行展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公开拟任对象主要业绩。程序公开是选准用好干部的根本保证。一是公开提名环节。
在公开透明环境中选任干部的创新实践_选人用人科学化研究

在公开透明环境中选任干部的创新实践

武威市凉州区委组织部

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干部选任工作体系,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凉州区委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探索实施以“公开实绩、公开职位、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选拔和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票决”为主要内容的“五公开、四差额”选任干部方式,在拓宽干部初始提名渠道、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成效,营造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良好选人用人环境。

一、做法和成效

(一)公开实绩,把评判权交给社会,树立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凭实绩用干部,首先要让群众了解干部的实绩。近年来,凉州区委始终坚持政治、实干和实绩“三个标准”,注重选拔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能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干部,注重选拔埋头苦干、不事张扬,长期在基层一线和实施两大战略的主战场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干部,注重选拔在项目建设、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并从三个方面对干部工作实绩进行公开。一是公开实绩考核结果。实绩考核结果形成后在全区范围内通报,并以光荣榜的形式,将优秀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集中进行展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通过武威电视台凉州频道、凉州党建网和政府电子屏向全社会公开,让干部群众了解每个班子和干部的工作实绩。二是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定期进行分类排序,并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让群众及时掌握干部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三是公开拟任对象主要业绩。拟任干部任前公示时,其主要工作实绩纳入任前公示内容,让干部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拟任干部的综合情况。为进一步增强公开实绩的准确性,我们不断健全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引入计算机考核评价系统,分类设置考核项目、分类设计评价主体、分类界定评价等次,注重把平时考核、重点考核和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实绩公开,强化了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了解和认识,确立了干部选任中的参照数,在全区上下形成了以政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良好用人导向,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热情。同时,实绩公示也给埋头苦干的干部提供了“出头亮相”的平台,使“不让老实人吃亏”有了措施保障,形成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二)公开职位,把提名权交给群众,拓宽了干部选任的视野和渠道。公开空缺职位,是拓宽初始提名渠道、扩大干部群众参与范围、保证提名和推荐质量的首要前提。凉州区人口多、干部基数大、干部配备的难度大。针对这种情况,区委坚持把公开空缺职位作为选准用好干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领导职位出现空缺需要选拔配备时,根据空缺职位的特点,对空缺职位、职数限额、基本条件、任职资格、岗位要求等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公开,需要公开选拔的面向全市公开,需要正常选拔的面向全区公开,需要竞争上岗的面向所在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公开,近三年来,先后公开了385个空缺职位。职位的公开,使干部工作进入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视野,来到了寻常百姓的身边,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提名权得到更好的落实。通过实施竞争性选拔干部,解决了“选人用人视野不宽”等问题,为区委扩大知人、识人、选人、用人视野从制度和实践层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三)公开程序,让选任过程阳光透明,扩大了干部选任中的民主。程序公开是选准用好干部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区委不断规范初始提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审批等关键程序,注重各环节的公开透明,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确保干部选任质量,构建了阳光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公开提名环节。在规范初始提名程序上,制定出台《凉州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干部选任的入口环节。按照“只定选任标准、不定具体人选,只定选拔要求、不定选拔范围”的原则,综合运用组织推荐提名、领导干部推荐提名、个人自荐提名、大会民主推荐提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不同的提名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推荐权交给群众,广开举贤荐能之路。特别对一些重要岗位,实行区委全委(扩大)会议提名,近年来,在区委全委(扩大)会议上对乡镇党政正职、80后副乡镇长后备人选进行了推荐提名。今年乡镇换届中,采取“三轮推荐”(乡镇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库中推荐、区委全委会推荐)的方式,提名了88名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后备人选,扩大了干部选任民主,受到了基层干部的好评。二是公开推荐环节。实行干部差额推荐办法,做到“六公开”,即公开推荐原则,公开推荐的职务职数,公开推荐的资格条件,公开推荐程序,公开推荐方式,公开信访举报电话,让群众预先了解推荐工作过程和要求,并扩大“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和离退休干部职工代表参与干部推荐,增加了推荐工作的透明度。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达不到参会人数60%的不作为考察对象。三是公开考察环节。实行考察预告制,向考察单位公开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考察时间和考察组成员的联系方式,接受群众监督。坚持日常考察和任前考察相结合,把“德”作为干部取舍的重要内容,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和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论,服务科学发展,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以项目衡量政绩,注意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特别在个别谈话环节,除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下级有关单位的反映,还要听取所在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和服务对象代表的意见,尽可能让知情群众参与到干部考察工作中来。考察结果上试行适度公开,将民主测评结果、近三年考核结果、征求纪委、检察院、计生局和社区党组织意见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提高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差额选拔,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意愿贯穿干部选任始终,充分体现了在干部选任中的“四权”。从差额提名到差额票决,都不同程度地拓宽了干部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从提名、推荐、考察、酝酿以及票决等环节,广大干部群众全程参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选官”,同时,也让组织工作由“幕后”走向“前台”,使干部选拔任用置于阳光之下,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

(四)公开结果,让干部选任公认公信,有效防止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干部选任结果的公开是干部工作的焦点。在工作实践当中,我们在区委常委会票决之后,将表决结果当场进行公布,并及时向社会公示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工作经历、拟任职务以及信访受理方式,同时配发公示对象本人照片,以便于群众更直观地了解拟任干部,让大家对干部选任的结果进行有效监督和公正评判。在干部任用前我们坚持做到“八不用”,即不孝敬父母的不用,不关爱妻子和教育不好儿女的不用,不履行社区义务、不按规定交纳各项费用的不用,邻里关系不和谐的不用,在婚丧嫁娶中大搞排场、铺张浪费的不用,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跑官要官、找人说情的不用,在工作中作风不务实、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的不用,在民意测评中综合评价优秀率低的不用。实施差额选拔干部,把干部的初始提名权交给了群众,把干部的选择权交给了大多数人,并通过公开提名、公开推荐、竞职演说、差额票决等方式将每一个过程都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全程公开透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阳光操作。

(五)公开选拔,增强干部选任的公信度,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氛围。凉州区委立足于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突出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引导干部比能力、比德才、比贡献,营造了心平气顺、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氛围。一是以公开竞职的方式解决公检法干警的职级待遇。针对公检法系统干部数量大、群众意见大、解决职级压力大的情况,采用公开竞职的办法,先后择优解决了159名公检法干警的职级待遇,突破了传统的干部选任方式,营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改变了这些单位多年来有提拔就有上访的状况。二是对部分综合性岗位进行公开选拔。近年来,我们对团区委书记、副书记、区司法局、农牧局副局长等领导职位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公开选拔,通过公开选拔,激发了干部的进取意识,增强了活力,凝聚了力量。三是对专业要求较高的部分职位进行了公推优选。对区卫生、教育、水利系统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单位的领导岗位以公推优选和直选的方式进行了选拔配备。通过公开职位、公开条件、公开推荐,择优差额考察、择优选拔任用,保证了标准,提高了质量;通过民主推荐、竞职演讲、组织考察、大会选举,尊重了民意,扩大了民主。四是对工作性质特殊的部分职位进行了聘任制管理。针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特殊性质和岗位要求,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竞争上岗制、岗位聘任制、目标责任制“三化三制”的原则,对乡镇、街道计生办主任实行了竞聘管理,在聘任期间享受副科级待遇,连续聘任两年经考察优秀的转任为副科级干部,聘任期间工作出现问题的取消副科级待遇。

实行“五公开、四差额”干部选任方式,使干部选任工作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提高了党委权力运行的民主化、公开化程度,强化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

只有公开,才能公信。“群众看得见,才能信得过。”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就是要在选人用人上实现党管干部与走群众路线相统一,真正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让群众看得到、信得过。

只有公开,才能公认。“群众看得见,才能认得准。”只有干部群众的广泛参与,才确保把德才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实、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形成服务科学发展的正确用人导向。

只有公开,才能公正。“群众看得见,才能行得正。”改变干部选任方式,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增强党的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只有公开,才能公心。“群众看得见,才能聚得紧。”公开干部选任信息,有利于扩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广泛凝聚党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党组织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使党的干部工作顺民心、得民意,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配套制度还不够健全,操作性还不够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各环节应公开到多大范围,群众“四权”应落实到何种程度等问题还需要深入探索研究。二是干部“下”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渠道还不够畅通,一些管理制度落实得还不够到位,如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辞职制等,实际工作中阻力还比较大。三是干部监督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干部监督制度还不配套,操作性也不够强。在监督主体上还仅限于上级组织的监督和执纪执法部门的监督,人民群众在干部监督中的主体地位还没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三、思路和对策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胡总书记“七一”讲话,对做好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战略任务,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积极探索,构建干部推荐提名工作新机制。进一步规范干部提名工作,明确初始提名的人员范围、推荐提名的原则、方式、程序、考察对象的确定以及纪律和监督等方面的内容,综合运用组织推荐提名、领导干部推荐提名、个人自荐提名、大会民主推荐提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不同的提名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推荐权交给群众。乡镇党政正职和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等重要岗位出现空缺,实行“双推双考”,即首先在区委全委扩大会议上按照1∶5的比例进行民主推荐,对推荐票数相对集中的确定为参考人选,再在一定的范围按照1∶3的比例进行二轮推荐,将得票相对集中的确定为差额考察对象;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组织进行面试考评和组织考察,最后由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真正建立“组织定规则、群众当裁判、赛场选贤才”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对特殊原因确需实行个人推荐或组织定向推荐的,要强化署名推荐和书面推荐,并探索实行“首提问责制”,如出现违规推荐提名或推荐提名失误,追究“首提责任人”的责任。

(二)扩大民主,构建公开透明选任干部新机制。一是进一步扩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任干部的覆盖面,规范工作程序,实行“阳光”操作,提高干部选任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二是规范干部选任制度,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完善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重点环节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领导干部辞职制、党政正职选拔任用全委会票决制,确保干部群众的“四权”得到全面落实。三是在常委会票决干部时引入多媒体影像。建立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影像资料库,对全区科级领导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进行实况录像,将干部视频、照片、基本情况信息纳入影像资料库,在常委会讨论研究干部时,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干部情况与播放影像资料相结合,提高常委会研究表决干部的工作效率。四是牢固树立重品行、重基层、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注重从实施“两大战略”、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促进金武一体化进程、全力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等跨越式发展的主战场和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加大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选拔力度,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增强干部队伍生机和活力。五是着眼于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的有效方式和方法,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对选拔任用工作和被选拔干部进行民主监督。

(三)改进方法,构建客观准确评价干部新机制。在深入落实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综合评价体系的同时,不断创新干部考核办法,实施立体式、全方位考核干部,把干部的实绩评价准。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实绩记实制度。为科级领导干部建立实绩记实簿,主要记录个人所做的具体工作,包括完成任务中自己的思路打算、措施办法、组织实施等,主管领导定期签字认定,组织部检查核实,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依据。二是完善领导干部细化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将“德能勤绩廉学”细化量化,赋予分值进行测评、评价。在实施中突出“三性”,即考核指标设置突出科学性,测评要素突出针对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发展突出方向性。三是强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考核。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考核评价办法,通过实地调研、谈话谈心、走访群众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特别要加强对领导干部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重要工作部署现实表现的考核,建立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跟踪考核制度,及时将领导干部日常考核的结果进行反馈,形成干部使用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四是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对考核结果优秀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运用嘉奖、通报表扬、物质奖励、提拔重用等多种方式给予鼓励,对一些履行职责不到位、考核较差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组织调整、谈话诫勉、纪律惩处,激励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好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用在加快实施生态安全和工业强区战略的各项目标任务上,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政绩。

(四)多措并举,构建有效监督管理干部新机制。一是强化干部选任全程监督记实制度。明确监督的主体和责任,建立记实档案,使推荐、考察、酝酿、决定等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保证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置于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二是强化多层次立体式监督。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做到“严把四关”,即严把廉政审查关、任职公示关、谈话警示关和责任追究关,形成了党委主抓、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选人用人监督格局。三是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责任制、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考察对象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联系通报制度。畅通电话、信访举报和网上举报等监督渠道,形成“三位一体”的举报网络,增强干部监督实效。四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人民群众、人大政协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努力实现全程监督和同步监督,提高监督的质量和效率。五是落实好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六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核实,经查实确有问题的,要严格按章办事,坚决果断的进行处理,以维护党的干部政策的严肃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