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真情帮助群众走出困境

用真情帮助群众走出困境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4月13日早晨7点,我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一起,奔赴500多公里外的该局下基层活动联系点——隆德县温堡乡张杜村,参加在该村举行的“送农机下乡暨农机服务队挂牌仪式”。2014年以来,自治区质监局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切实开展“下基层、送温暖”活动。要在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的庙庄村做好扶贫工作,自治区质监局面临的任务有

2015年4月13日早晨7点,我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一起,奔赴500多公里外的该局下基层活动联系点——隆德县温堡乡张杜村,参加在该村举行的“送农机下乡暨农机服务队挂牌仪式”。中午12点多,车到隆德县城,简单地吃过午饭,我们继续赶路,2点多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张杜村位于温堡乡西部,属黄土沟壑地带,全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249户1136人,总耕地面积近3000亩,有效耕地面积2380亩,其中川水地560亩,人均耕地2.1亩。全村人口中,贫困户94户385人,其中,特困户45户165人,极度贫困户14户52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34%。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为6452元。

2014年以来,自治区质监局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切实开展“下基层、送温暖”活动。承担张杜村联系点具体任务的宁东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参与张杜村“两委”班子的组织生活会,指导帮助村“两委”班子共同查摆问题,着力推进了张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到张杜村开展“城乡支部手拉手,城乡党员心连心”活动,共慰问老党员、困难群众19户。克服经费紧张等困难,筹措资金12余万元改造修建了村文化活动中心,配齐了篮球、象棋等活动器材及办公设备,拓宽田间道路2.5公里,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

进入2015年后,宁东质监局又筹集资金14万元购买金马牌中型拖拉机两台,配齐了犁、覆膜机、旋耕机、土豆种植及挖土豆机等14台套。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张杜村农机服务队,彻底解决农民播种难、收割难的问题,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与县、乡多方协调,将张杜村列入隆德县整存推进扶贫项目。

午后的张杜村村部,比平素热闹了许多。村部门前,宁东局为村里购回的农具,一字摆开。村民们三三两两,围着农具,议论着它们的用途。76岁的老人杜海陆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边摸着农机具边高兴地说:“村上一下子有了这么多农机具,美得很。有了这些农机具,我们过上好日子的信心就更足了。”

在谈及为何决定筹措巨资,购买农机具时,宁东局局长于学海感触良多。

自张杜村被确定为宁东局联系点后,为了摸清村里的情况,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一年多来,于学海先后10次深入村里,与群众拉家常,与村干部谋划帮扶措施。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4年10月底,当他驱车来到张杜村时,正赶上下雪。由于降雪突然,村民只能冒雪抢收玉米、土豆。“为什么不用机械挖收,这样既快又省力?”当他将这一想法告诉群众时,群众的回答让他明白:“村上还没有土豆挖收机,雇别人的机器1亩要付100元的费用,村民觉得不划算。”于是,设法筹措资金购买农机具,减轻村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

宁东局是一个成立不到3年,仅有10余名工作人员的小单位。筹措这样一笔经费不是件容易事。为了尽快将农机具配置到位,宁东局一方面从办公经费中节约,一方面积极寻求区局的支持。经过努力,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落实了资金。为了确保所购农机具的质量,局领导又多次赴固原市、隆德县农机市场进行考察,比质量、比价格,最终确定了所购农机具的种类和型号。

购买农机具的工作落实到位后,农机具谁来管理、如何使用又成了摆在宁东局领导面前的头疼事。为了发挥好农机具的作用,避免因管理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失,经过与村民、村“两委”班子的多次协商,决定以赠送的这批农具为依托,成立张杜村农机服务队。农机服务队的成立,一方面将扶贫工作与加强张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增强了村党组织及村委会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农机服务队的正常经营和运行,形成了村“两委”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张杜村群众有种植冷凉蔬菜的传统,发展和扩大冷凉蔬菜规模也有一定的土地、技术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运输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张杜村的冷凉蔬菜规模不大,群众收益也不多。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宁东质监局发挥与宁东基地企业联系广泛的优势,一方面,指导、帮助张杜村成立冷凉蔬菜合作社,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实现全村种植冷凉蔬菜600亩的规模。另一方面,积极牵线搭桥,助力张杜村冷凉蔬菜合作社与宁东基地各企业职工食堂签订蔬菜供销合同,既让宁东基地企业职工吃到了价廉物美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又让群众摆脱了有菜无处销售的困境。

更值得肯定的是,在宁东质监局的多次协调和推动下,投资1000余万元的张杜村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已得到隆德县政府的批准。可以设想,再过一二年,张杜村的耕地、道路、供水供电及群众住房条件等将会有一个彻底的改观,张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千余名群众将会摆脱贫困,与全区人民群众一起,过上富裕、祥和的小康生活。

按照日程安排,第二天,我们要赶往距离彭阳县城50余公里外的自治区质监局扶贫点——交岔乡庙庄村。早上8点从县城出发,因为所经道路正在修整,接近11点,一行人才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顾不上休息,质监局领导率队查看完庙庄村搬迁村民居民点建设及入住情况后,就迅即召开现场会,对质监局前一段扶贫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看搬迁安置新居民点,听现场会有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让我对庙庄村及自治区质监局扶贫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庙庄村是一个纯回民村,位于交岔乡的东北部,西与原州区的寨科乡、东与彭阳县的罗洼乡相连,北距甘肃省的环县不远,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村部设在一块相对平坦的半山坡上。站在村部放眼望去,一条沿山坡而建的公路横穿东西,将村子分成了南北两半。村部山坡下不远处,是两排新建的红砖瓦房,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亮。更远处的北山坡上,是几排陈旧的砖房,一望便知是所小学。这里的村民大多还住在沿山而建的窑洞中,从村部的方向望去,满眼尽是山山梁梁、沟沟壑壑,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全村现有耕地5000亩。182户740人中,低保户就有102户148人,极度困难户7户34人,困难户12户68人,一般贫困户66户310人。村里多数年轻人迫于生计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守村民中,80%都是老人和孩子,是彭阳县极度贫困的几个村之一。

要在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的庙庄村做好扶贫工作,自治区质监局面临的任务有多么艰巨,可想而知。从2013年庙庄村被确定为扶贫点以来,自治区质监局先后筹资24万元,对新建牛棚的80户村民进行了补助,投资8万元平整出了新居民点建设用地,投资8万元硬化村道6公里,投资6万元硬化了村小学操场,投资3万元改善了村部办公设施。

为了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2015年年初,自治区质监局向庙庄村派驻由3名同志组成的工作队。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3名工作队队员来说,陡然间走入没有电视看、没有网可上、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的世界,着实感到了生活的单调孤寂。就连取暖、做饭、吃水、买菜这样在家中根本不用操心费神的事,在这里也是困难重重。取暖、做饭要靠火炉,吃水要来回奔波半个多小时到村民的窖里往回提,吃菜更是要来回跑40余公里到镇上买。家里孩子的接送、高考,只能惦念在心而无能为力。但自驻村后,他们硬是克服困难,放下顾虑,走村入户,聊天谈心,畅通了与村民相互联系和沟通的渠道。4个月来,走访农户近百户,召开了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及种、养殖大户座谈会10余次,摸清了全村家家户户的情况和致富项目。按照党建工作的要求,完善了村“两委”各类会议惠民事项办理等制度。搜集整理印制各种惠农宣传手册200多册,悉数发放到群众手中,边走访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了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发挥业务特长,引导群众掌握农产品的质量及日用小家电的选购使用常识。春节前,纤检局筹资4万元购买棉被200套,区局领导、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捐助2000多件价值20多万元衣物送给每家每户,既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谈起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的感受,工作队队长何波体会最深:“来到这么偏僻、贫困的村庄,天天奔波于沟沟坎坎之中,天天与老百姓打交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群众生产生活的不易。老百姓摆脱贫困的急迫心情,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这里的群众要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太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扶持。我们自己的困难,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克服,但不扎扎实实解决群众难题,我们愧对良心。”

在现场会进行的过程中,记者见到了来村里办事的庙庄村关掌队村民杨生海的老伴。她告诉记者:“自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又是送被,又是送衣服,确实解决了老百姓的许多困难,我们感激不尽。但眼下村民最头疼的事就是吃水。我家养着2头牛,20来只羊,每3天要买1桶水,每桶付60元水钱,一个月下来,光这一项就要五六百块钱。牛、羊身上挣回的几个钱,连买水都不够,还有什么闲钱买个油盐酱醋,遇上个头疼脑热生个病,我们可是一点点办法也没有了啊。”

庙庄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村只有1口80米深的机井,出水量只能满足附近10来户人家的生活、养殖用水。大部分村民要到15公里外的王洼镇拉水吃,不但耽误时间,过高的水价,也让群众叫苦不迭。就村民反映的用水难题,记者特意询问了工作队队长何波。何队长告诉记者:“为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工作队已多次向自治区质监局领导进行了汇报。局领导亲自出面,积极与宁夏军区给水团和自治区地矿局联系,目前已决定为庙庄村居民点打1眼深度200米的机井,配套建设1座300平方米的蓄水池。同时,在得知彭阳县八届五次人代会建议立项实施交岔乡庙庄村中南部饮水工程的提案和主管道途经麻掌村的情况后,工作队多次与彭阳县水利局、交岔乡政府联系,先期解决庙庄小学及部分村民的饮水问题。补贴群众的6万元自来水入户费也已筹措到位。打机井和引水进村两措并举,庙庄村群众用水难的问题,再过几个月就能彻底解决。群众发展养殖业走出困境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在与村民和工作队队员的交谈中,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加庙庄村自我发展、摆脱贫困的能力,经过悉心论证,自治区质监局多次与自治区扶贫办联系沟通,自治区扶贫办同意为庙庄村配套资金30万元,区质监局出资30万元,共同在当地信用社开立专户,作为庙庄村村民发展养殖业担保金,为能养殖达标牛5头、羊30只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庙庄村还将以支部+园区+农户的方式,依托庙庄村牧科养殖示范园和庙庄村新居民点发展肉牛养殖,着力打造庙庄村肉牛养殖示范园,通过倾力帮扶,力争到2015年年底,进入示范园区的农户每户养殖肉牛7头以上,零散农户每户养殖肉牛5头以上,全村肉牛养殖头数比上年翻一番,达到600头以上,再经过一年的发展,到2016年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

数字见证着庙庄村的发展规划和步伐,也饱含着村民摆脱贫困的渴望,更渗透着自治区质监局干部群众、扶贫工作队队员的心血和希望。两天的采访中,与村民、自治区质监局干部群众的深入交流,在张杜村、庙庄村的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治区质监局及宁东局的帮扶活动之所以得到群众的认可,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关键的一点是,他们不搞形式、不摆花架子,花心思了解群众的需要,下工夫帮群众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难题。我们相信,有自治区质监局的倾力帮扶,有全局干部群众的关注和支持,张杜村、庙庄村群众走出贫困的步伐迈得会更加坚定有力,过上富裕生活的梦想一定会早日实现。

(原载于《共产党人》2015年第10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