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身经百战一骑兵

身经百战一骑兵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志青一人杀敌3名,受到了部队首长的表扬。这是周志青参军后打的第一仗。20日敌一个团进入伏击圈,红军主力抓住有利战机,迅速合拢围歼。这是周志青参加的第一次对日本鬼子的作战。战斗打响后,敌阵一片混乱,周志青伙同战友策马挥刀,冲入敌阵,马踏刀砍,连毙三四名日军。周志青勒住马一回头,只见该日军正在摘斜挎在背上的长枪。

“没想到我这个从小生活在黄沙、狂风、羊圈、羊群中的苦孩子,能纵马疆场,转战南北,为创建新中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们采访老红军周志青时他说的第一句话。

第一次穿上军装

1936年初春,由于连年干旱,盐池大地人缺粮吃,羊无草啃,人畜饮水困难,家家户户笼罩在挨饿、缺水的恐慌之中。祖祖辈辈生活在王乐井的周家,虽有年已17岁的周志青和父亲帮人放羊补贴家用,但日子仍是紧紧巴巴,时有断炊之忧。

这年的6月,从定边打过来一支部队,赶跑了为害百姓几十年的马家匪帮,占领了盐池县城。人们一打听,才知是中央红军78师韩先楚的部队。因在定边、盐池战斗中缴获了马匪将近千匹战马,部队正缺人手,周志青和家人一合计,便跑到部队当了一名骑兵,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第一次参加战斗

本是放羊娃出身的周志青,经过两个来月的训练,就熟练地掌握了骑兵技术,成了一名勇敢的战士。不久,就投入到了会宁战役之中。

1936年9月,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已抵甘肃会宁地区。为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延安,9月下旬,78师奉命从黑城镇(今固原须弥山东)出发在消灭海原守敌后,占据打拉池(今甘肃静宁东),然后转而南下,形成了对会宁的包围。10月2日,骑兵团首先向盘踞会宁县城的马家匪兵发起了攻击,敌人倚仗坚固的工事进行了拼死抵抗。我军战士奋力冲杀,激战半日,歼灭守敌保安团一个营和一个保安大队,俘敌300余人。周志青一人杀敌3名,受到了部队首长的表扬。会宁战役的胜利,为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宁会师创造了条件。这是周志青参军后打的第一仗。

会宁会师后,红军主力开始向同心、预旺一带转移,准备北上延安,奔赴抗日前线。10月底,在海原以北何家堡与马鸿宾的截击部队遭遇,78师及骑兵团全体指战员同仇敌忾,英勇杀敌,消灭敌人两个团,俘敌千余人,缴获千匹战马、枪支,壮大了红军队伍,扩大了影响,挫败了敌人的阻击企图。

紧接着,红军主力从红古城地区出发,于11月上旬进至预旺,并向山城堡(今甘肃环县北)地区集结、埋伏,准备在此与国民党军队决一胜负。20日敌一个团进入伏击圈,红军主力抓住有利战机,迅速合拢围歼。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将敌人尽数歼灭。山城堡战役,是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它不仅打出了红军三大主力的威风、勇气,鼓舞了士气,也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亲赴西安督战,欲乘红二、红四方面军初到陕北、立足未稳之机予以消灭的阴谋。

正当周志青和他的战友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西安事变”突发,周志青随部队迅疾从甜水堡(今属盐池)地区南下,于1937年1月初先至咸阳、蓝田,最后驻扎于商县,担负起了西安右翼的防务任务。

第一次痛击日本鬼子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公然袭击我驻北平南郊宛平的驻军,挑起战争,加快了亡我国土的步伐。到敌后去,到抗日前线去,奋起抗击,救民族与危难之中,就成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8月22日,已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的周志青所在部队在驻地三原县桥底镇(今陕西泾阳县境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大会后,由陕西韩城县南的芝川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

进入山西省后,步兵乘火车北上,骑兵团两千余骑沿铁路线行进。由于路轨狭窄,且不平,机车牵引力小,火车走走停停。给周志青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沿途的老百姓手提茶壶、馒头,热情迎送抗日部队北上的情景。“誓死不当亡国奴!”“欢送八路军上前线杀敌!”的口号声不绝于耳。

1937年9月底,经过1个月近千公里的急行军,周志青随115师来到了山西东北部的五台、灵丘地区,立足未稳,就投入了平型关大战之中。这是周志青参加的第一次对日本鬼子的作战。

时至今日,周志青老人还清楚地记得战斗的全过程。

那是9月底的一个晚上,部队奉命从灵丘的一个村庄向伏击地前进。刚出发不久,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大雨滂沱,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指战员顶风冒雨,前拽后推,硬拉着战马在崎岖的山路上摸索着前进。离伏击地不远时,突然山洪暴发,陡坡地无法行走,山沟中洪水猛涨,指战员只能牵着马在洪水中一步一探艰难地向前跋涉。天亮到达目的地时,周志青的白马早已染成了土黄色。

平型关位于山西繁峙县境内东北与灵丘接壤处,东通冀西,西接忻(口)太(原)盆地,旧称瓶形镇,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周志青所在部队就埋伏在平型关东北崖台附近的一条东北西南走向五六公里长的峡谷地中,灵丘至平型关的公路从谷中穿过。峡谷蜿蜒曲折,两侧山崖陡峭如削,俯瞰谷底,令人目眩。

黎明前的塞上高原,寒气逼人。战士们身无干处,腹中无食,冻得浑身发抖,但为防敌人发现,大家咬紧牙关,严阵以待。战马也是浑身湿透,加上无处觅食,边用前蹄刨刮着地面,边挣扎着转来转去。为了不暴露目标,战士只好狠狠心,把马缰勒了又勒。

凌晨时分,日本鬼子分乘百余辆汽车和两百余辆马车及少数骑兵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太阳不高时,进入部队伏击圈。由于山谷狭窄,道路泥泞,日本鬼子行军速度非常缓慢。野蛮骄横的日本鬼子做梦也没有想到两侧的沟谷中会有八路军的埋伏。伏击部队抓住有利战机,先下手为强,全线开火,并乘敌混乱发起冲锋。先头部队冲进峡谷隘口处,三下五除二,就炸毁敌汽车二十余辆,将敌退路堵住。其他部队一起冲上,将敌汽车队拦腰截断,枪声、喊杀声、手榴弹爆炸声和战马的嘶鸣声响彻山谷。敌人仓促应战,前突后窜,汽车在狭窄的谷道上互相碰撞,燃起大火,车翻人亡,乱作一团。

这天,周志青所在部队的任务是等战斗打响后,乘敌人混乱之际,冲入敌阵,用最快的速度,实施穿插分割,以给其他部队创造条件,逐片歼灭敌人。

战斗打响后,敌阵一片混乱,周志青伙同战友策马挥刀,冲入敌阵,马踏刀砍,连毙三四名日军。敌人从慌乱中醒过神后,立即组织起来开始了顽强的抵抗。周志青刚把一日军砍下马去,另一日骑兵举着刀,哇哇怪叫着向周志青冲来。周志青将马向左一拨一猫腰,敌人扑了个空。周志青顺势挥刀向敌人砍去,一刀砍在了敌人的胳膊上,“当啷”一声,马刀甩出去几米远。周志青勒住马一回头,只见该日军正在摘斜挎在背上的长枪。说时迟,那时快,周志青左手紧攥马鬃,右手紧握战刀,用刀把在马屁股上使劲狠戳两下,战马受此一惊,猛蹿向前,抢在敌人前面,乘势一刀,结果了鬼子的性命。一次冲锋被我军打了下去,敌人又发动了二次冲锋。马缺粮草,战士们就利用战斗间隙,冒着危险,到远处找草喂马;由于缺水口干,干粮无法下咽,战士们就就近舀来泥水冲咽。三天三夜的坚守冲杀,无数次的白刃格斗,终于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战役结束,周志青所在部队消灭日军千余人,击毁敌汽车百余辆,马车两百余辆,缴获步枪千余支,机枪二十余挺及大量的军用物资。

在缴获的物品中,有一张山西省的地图引起了部队指战员极大的兴趣。据介绍,这张地图是日本在六七年以前绘制的。图中山西省每个村庄有多少口井,有多少个水塘,一条道能走几辆马车都有说明,足以证明日本欲侵略占我大好河山的狼子野心。

这就是周志青与日本鬼子打的第一仗。

草草地掩埋好战友们的尸体,后撤至五台山下一个村庄休整了十来天,周志青随部队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第一次连续两个月的行军

“从1936年离开家乡到1945年抗战结束,我已离家在外9年。日本鬼子投降了,我也很想回家看看亲人。但不曾想蒋介石又打起了内战,我只好随部队又踏上了转战南北的征程。”说到这,周志青老人鼻息咻咻,似还有满腔义愤难平。

平型关大战后,周志青随部队参加了忻口战役、百团大战,转战晋西、晋东、冀南、鲁西地区,然后在苏北地区坚持了5年的游击战争,于1945年春攻占江苏阜宁、盐城地区,夏天攻占淮阴、淮安地区,占据了苏北广大的领土。

解放淮安是周志青参加的与日、伪作战的最后一仗。

离家9年,不通音讯,父母怎样?兄弟姐妹怎样?许许多多战友都像周志青一样,淮安战役前,就悄悄地收拾好了行装,准备战斗一结束,先回家看看。

蒋介石的内战火焰将战士们的思乡梦烧了个粉碎。

抗战刚刚结束,国民党就将东北划分为九省,大肆委任各省省长、市长,并在美国的帮助下,大量运兵至秦皇岛,占据山海关,抢占东北地盘。

为争取战场主动,巩固抗战成果,1945年9月,淮安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周志青就随10万大军跨越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五省近20个市县及陇海、胶济、津浦、京津四条铁路线,从喜峰口出关,历时两个月,行程1500公里,年底到达锦州地区。

千里转移到东北,周志青和战友们又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

出发前,上级就传达了先期进入东北部队的报告:苏联红军缴获了日军大量的武器,在沈阳各地堆积如山,无人看管,随便可以拿到,到东北后就可以换上新武器、新装备。因此,出发时,部队将部分武器留给了地方部队,粮草、医药、棉衣、棉被准备不充分。乍一进入东北,部队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苏军不准我军进入城市,不准我军接受日伪物资,我军弹药严重不足;国民党接收人员和地下特务勾结日伪残余、地主武装、土匪等反动势力趁乱而起,社会秩序混乱动荡,以至于外出筹粮必须要派整排整连人员武装押运;从苏北带来的薄棉衣抵御不住东北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许多战士得了重病,战马也因水土不服,难挨严寒而大批死亡。为摆脱暂时的困境,部队只好向辽西朝阳、义县、阜新及内蒙古通辽等广大地区分散转移。周志青所在部队深入朝阳清河门以西山区,清剿日、伪、匪、特和地主武装,组织动员群众,建立地方政权,筹措战备物资,以期条件成熟,再和国民党反动派决一胜负。

第一次负重伤

1946年6月的一天,周志青奉命随骑兵连担负押送军粮的任务。车队行至大青山(今辽宁朝阳与内蒙古熬汉旗交界处)北麓,突遇匪军的埋伏。匪军凭借有利的地形和精良的装备,企图消灭我军,抢走粮食。面对数倍于我军的敌人,运输队和骑兵连相互配合,顽强拼杀,激战一天一夜,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战斗中,周志青的战马不幸中弹扑倒在地,还未等周志青抽身爬起,一匪兵趁机冲过来砍杀,周志青后背三处中刀,倒在血泊之中。3天后,等他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已躺在了后方医院简陋的病床上。这是周志青参军10年来第一次负重伤。

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周志青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这时部队已开拔北上,投入了新的战斗。周志青只好留在后方医院继续工作。1947年7月转至陕甘宁边区盐池。

回盐池工作后,周志青先后任盐池二区农会主席,盐池县公安特派员、宣传干事,并担任过高沙窝副区长,马儿庄乡副社长。1962年被减员至苏步井务农。10年后落实政策,1986年光荣离休。

采访结束时,周志青不无感慨地说:“我这一生,转战南北,身经百战,目睹了中华民族的新生、发展和壮大。我们这一代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裕,民族更加强大。”

(原载于《党风建设》2001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