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和利益的“战争”

道德和利益的“战争”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由于诸多因素,熊胆替代品至今无果,而在市场的需求下,归真堂崭露头角并日益壮大。但反对声始终存在,亚洲动物基金会就是声音最大的一方,为此,中国中药协会于2011年12月19日发了一个沟通函,函上点名批评亚洲动物基金会,认为亚洲动物基金会歪曲炒作,以打压民族中药。与张小海同样直接的还有联名反对归真堂上市的发起人之一、央视著名主持人张越。

□首席记者 丛治国

暗战由来已久,只是在2012年的开春,才以夺目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亚洲动物基金会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对记者说:“反对活熊取胆汁,我们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在反对,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之所以今年才成为公共话题,更多的是有赖于公民素质的养成,公众们越来越不能接受那种打着发展中医药行业的旗号,却通过残忍的违反基本伦理的方式发财的行径。”

从去年上市铩羽而归到如今舆论汹涌,归真堂始终保持沉默,不过有消息表明,归真堂的创始人邱淑花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在向公众保持沉默的同时,往返京闽之间,谋求相关部委的帮助。

硝烟弥漫,结果难料。

归真堂IPO引发争论

2月16日下午,中国中药协会召开媒体沟通会,会长房书亭在媒体沟通会上说,他曾亲眼见过活熊取胆,“取胆汁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自然、无痛,完了之后,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我感觉没什么异样,甚至还很舒服。”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房书亭还认为:“养熊保护了野生熊,又保护了中医药的发展。”

引发者归真堂是一家以熊胆为原料的药业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归真堂上市所募资金将用于扩大黑熊养殖,计划将400头左右的养殖量提高到1200头。而此前流传于网络上开胸插管取胆汁的照片和视频,让公众对这种方式口诛笔伐。

在中国,熊胆入药已有上千年历史。现代医学证实,熊胆粉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抑制肝纤维化、保护肝脏、预防胆结石及溶解胆石等功效。不过,中国传统取熊胆的方式并不是活熊,一位资深的中医告诉记者:“活熊取胆汁方式是上世纪80年代从朝鲜传入中国,当时因为需求量的增大,这种方式很快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这种方式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挑战着人类的同情底线。实际上,除了熊胆之外,虎骨、犀牛角、牛黄、麝香等传统中药,都是动物入药的代表,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中药30多年的专家告诉本报记者:“研究这些动物药材的替代品,中国实际上在1981年就开始了,1981年,我参加了由当时国家药品管理局组织召开的全国专家的研讨会,主要目的就是研发这些替代品,当然,当时只是因为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发现有的动物药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合成牛黄取得了成功。记者了解到,在当时,中国药学界有南药北药的称谓,南药是指南京,北药则是沈阳,其中研究熊胆替代品的重任就放在了沈阳。不过由于诸多因素,熊胆替代品至今无果,而在市场的需求下,归真堂崭露头角并日益壮大。

但反对声始终存在,亚洲动物基金会就是声音最大的一方,为此,中国中药协会于2011年12月19日发了一个沟通函,函上点名批评亚洲动物基金会,认为亚洲动物基金会歪曲炒作,以打压民族中药。

在这份文件中,中国中药协会还称:“我国养熊业如今被打垮,许多急救药将消失,153个含熊胆的中成药将不存在,183家制药企业每年100多亿元的市场将拱手相让,数万名工人将失业。”

亚洲动物基金会随即“很愤怒”地回击了中国中药协会,在2月13日又向中国中药协会发出“制止函”,要求中国中药协会“撤回此前向有关媒体发出的损害亚洲动物基金会声誉的不实内容,并在媒体上发布道歉内容”。

熊胆到底有无替代品?

在网络论战中,“熊胆是否可替代”成为争议焦点。亚洲动物基金会中国区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称,在中医理论中,熊胆的功效仅为清热、解毒、清肝、明目;而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品中,已有大量可替品。目前国内外医药界甚至还研制出非熊胆类的鹅胆、猪胆和人工合成熊胆等产品,完全可替代熊胆的药用价值。

不仅如此,在联名吁请函中,也清楚地表述“沈阳药科大学历经30年研制人工熊胆,如今正在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审批中。人工熊胆一旦获批,归真堂的主营业务势必遭受到重大影响,股东投资风险巨大”。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婉拒了记者的采访,沈阳药科大学校长吴春福则对记者表示:“对于网上称是我们学校研制成功了人工熊胆,我没听说过。而对于中药来说,博大精深,非常复杂,也不是像媒体说的那样简单。”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原司长沈志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牛黄有替代品,但熊胆还没有替代品。”对于时下反对活熊取胆汁的浪潮,沈志祥说:“这种反对声音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我们国家也很限制这种活体取药的方式,现在已经禁止了对虎骨、犀牛角的采集。不过,因为市场对熊胆的需求,所以,仍然有企业在从事这方面工作,但条件确实改善了很多,但是随着环保概念深入人心,我们还有欠缺,所以,希望研究机构尽快研制出熊胆的替代品。”

曾连续担任两家药企高管的王威与中国中药协会的观点比较类似。王威告诉记者:“亚洲动物基金会背后是有跨国集团赞助的,对于熊胆类药品,有跨国集团一直想占据中国市场,但因为中国消费观念以及传统,始终未能成功,而如果归真堂上市成功,势必会对这些谋求中国市场的外企造成威胁。当然,归真堂的某些不足则被亚洲动物基金会当成了靶子,至于联名抵制的名人们,他们根本不掌握专业知识,看到社会舆论汹涌,自然愿意搭上顺风车,也能让自己更有名。”

王威认为:“现在中国以熊胆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有150多家,药品种类有30多个,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熊胆的替代品,如果说取消活熊取胆汁符合人道,那么看着需要熊胆治病的患者痛苦下去,就是人道了?说是取消活体入药,但乌鸡白凤丸是不是如此?鹿茸是不是如此?据我了解,所谓的残忍方式都是以前小作坊采用的,正规企业没有那么做的。对于归真堂上市升级到是否取消活体取药,无论支持还是反对,背后都是利益作祟,只不过每个参与者的诉求点不同而已。”

不过,一家从1987年就开始研制熊胆替代品的机构负责人姜竹泉告诉记者:“我们经过多年的研制,在2007年就已经研制出熊胆替代品,并且通过了临床试验,可是5年过去了,药品审批一直没有结论。”对于姜竹泉来说,对这场争论的关注,远不如思考自己的产品何时通过审批来得现实。

活熊取胆汁的行业不会存在太久

面对药企和行业协会的质疑,张小海说:“如果说有药企赞助我们,那是对我们的羞辱,我们绝不会接受任何利用动物做原料的药企的任何赞助。我们不是反对归真堂上市,而是反对活体取药的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必须消失,而且我相信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与张小海同样直接的还有联名反对归真堂上市的发起人之一、央视著名主持人张越。张越在电话中称:“我希望那些力挺者看看民意,现在网调已经有超过90%的公众反对活熊取胆汁的方式。实际上,一个只生产两个药品的企业,有必要以如此残忍的方式壮大企业吗?他们上市圈钱的背后的诉求,必须引起我们的怀疑。”

张越说:“现在国家政策是新的养殖场一个都不批准了,那么这个产业就是被限制的,一个被限制的企业,它的发展壮大会有良好的前景吗?如果未来不再存在,如何向股民交代?那时候受到伤害的不是动物,而是人!联名的活动还在继续,现在已经有杨澜、李开复、姚明等人加入进来,我相信,不只归真堂不能上市,活熊取胆汁这个行业也会很快消失。”

但中国中药协会称,如果行业消失,将是对中医药产业的巨大损失,“100多亿元市场拱手让人”。对于如此悲观论调,沈志祥认为:“太耸人听闻了,没那么夸张,中药在全世界每年的产值才十几亿元,而且,即便是活熊取胆汁的行业被取消,也不会对中药产业有什么不利影响。”

“当初取消虎骨的时候,就有行业人士哀叹中药产业末日来临,取消麝香的时候又发出悲鸣,现在又是如此。我希望作为行业协会的中国中药协会,不要因为行业的局部利益影响整个行业的未来。”张越说。

“中医药发展的方向,不是坚持活体入药,而是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研制出更好的替代品,现在熊胆药品还是药品吗?已经变异成包装高档的礼品了,这个行业的消失,不会阻碍中药产业的发展。”张小海说。

这个意见,得到了采访对象的普遍认可。

那么,起源于归真堂上市的“战争”,会就此结束吗?

(原载于《华商晨报》2012年2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