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心是改革的灵魂

民心是改革的灵魂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会议室不准吸烟,烟瘾极大的胡德平只能不停地喝水。民心是一切改革的灵魂。胡德平也不例外,他答得很认真,但基本观点却是类似的,他在反复表达对于政府体制改革的诉求,但遗憾的是,所有人都在问“想法”,却没有人真正触及胡德平的“做法”。其他记者真以为我是胡德平的秘书,就这样,等待了一会儿之后,我与胡德平并肩而走,并善意地谢绝了其他媒体的

□首席记者 刘滨

胡德平,已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之子,全国政协常委。

胡德平似乎已经习惯在成群的记者中间回答问题,因此,在一对一面对华商晨报记者时,他回答问题的语气与内容令人意外:“很久没有安静地交流过想法了……”

“我比父亲性格更急躁”

2012年3月5日,刚刚参加完小组委员讨论会的胡德平急匆匆上了自己的专车,他很慷慨地问华商晨报记者:“你去哪儿?”

“去哪儿都行,您去哪儿我去哪儿,只要可以在车上和您聊一聊。”记者说。

“上车!坐左边,右边我坐惯了……”胡德平使劲关上了车门,后半句话被车门硬生生“截流”。

“你刚才问我对自己所宣扬的理想做过什么,我也想问问你,你为你自己的理想做过什么?”胡德平反客为主,“你还年轻,但我喜欢你这个问题,所以让你上了车,我可以告诉你,我为了自己的理想做过需要做的一切!”

“一切”两个字之后,胡德平沉默了将近3分钟,在这3分钟里,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拿出烟要抽,但推开了记者送过去的打火机,他终于打破沉默:“我性格急躁,比我父亲还急躁。”

胡德平的急躁与语速有着惊人的反差,他甚至有些轻微的迟缓,一张脸在车流如梭的北京夜幕下被车光照得忽明忽暗。

“他们都问我对什么事情有什么看法,你是第一个问我做过什么的人。”胡德平说,“我其实并不像媒体所描述的那样,非要唱反调,实在是着急,希望引起相关部门对一些问题的重视,希望他们尽快改善或改革一些事情,否则心里难受。”

“我自己需要捍卫一些东西,这是我与生俱来的使命和责任,不仅仅因为我是一个委员。”胡德平说,“即便这样,一些事情同样力不从心。”

“也许对其他委员而言,政协委员的使命是参政议政,但对于我来说,政协委员是和党、人民、国家‘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胡德平掐灭了烟,但又马上点着一根。

“只和人说话,不和纸说话”

其实,胡德平对自己的过去远没有外人猜想的那样念念不忘,他甚至连自己的第一份提案是什么都已经记不清了,他能记得的是,“第一份提案就是关于民营经济的问题。”

记不清也许是要选择忘记,“那一份提案石沉大海。”胡德平说,“我更愿意回忆相关部门积极主动配合的往事,起到实际作用,委员的建言和提案才具备价值。”

胡德平所说的“更愿意回忆”的往事发生在2010年,在那一年,他写了一份关于保护农民自身合法权益的提案,为了这个提案他跑遍了河北、湖南、浙江和江苏,甚至在一个农户的家里得知村民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后大发雷霆。

这份关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提案引发了连锁性反应,包括国土部、住建部和农业部都发来了相关的咨询函,询问胡德平所反映问题的实际情况,而胡德平并没有回答,他倔强地表示,“只和人说话,不和纸说话。”

就这样,由三大部各派出一名分管农民土地权益的局级干部组成联合调研组到胡德平这里进行实际情况的调研。

会议开了几天,参会人数越来越多,后来这三大部将调研情况写成报告并上报了国务院,再后来,胡德平所反映的问题在次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得以落实,至于这个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胡德平自始至终没有透露,他只是说,“就是保护农民权益,具体的事情,做就可以,何必说。”

“我非常尊重能独立思考的人”

直至与胡德平1个多小时的交谈结束后,似乎才能让人清楚,为何在数小时前的小组讨论会现场,胡德平的发言会令讨论会出现短暂的“哑场”。

这种局面使得会议召集人不得不拿着话筒对在场委员喊话:“别的讨论会上,委员都是麦霸,抢着麦克发言,就我们这里很谦让……”

在能容纳近40人的小组讨论会议室里,只有胡德平一个人脱掉了外套,穿着一件毛衣。

胡德平也没有公文包,只有一个塑料外皮的公文袋,里面放着报纸会议材料和政府工作报告,本来长方形的公文袋现在更像个橄榄球

因为会议室不准吸烟,烟瘾极大的胡德平只能不停地喝水。他后来说:“不是不想抽烟,是怕出去抽烟听不到其他委员发言,我很想听听其他委员的发言,因为不管委员说什么,都是他自己独立思考后的想法,我非常尊重能独立思考的人。”

胡德平对于“独立思考”的情结其实根植于对胡耀邦的记忆:“虽然我读了北大历史系,可我父亲一直说我不是在学习,只是在看书,我当时并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后来我开始懂了,他是在叫我独立思考,像他那样,做个独立思考的人。当然,他当年批评我的时候也很有当爹的架势,他说他就会学习……”

胡德平:政协委员就该大公无私

和胡德平对话是在他的车里,这种特殊的问答空间似乎让他的每一句回答都聚焦而有穿透力。

【没有参政议政的热情,就该自动请辞】

记者:为什么这么激情?

胡德平:纠正一下,是热情。委员如果没有参政议政的热情,请他自动请辞。

记者:您为了什么而热情?

胡德平:责任。

记者:什么责任?

胡德平:对党和人民的责任,我深信不疑这一点,我觉得做一个合格的政协委员并不难,对国家的责任感,对议政的热情,大公无私的品德也许要求高了一些,但起码先公后私,能做到这些,就是好委员,就对得起政协委员4个字。

记者:您做到了吗?

胡德平:我一直在做,在任期内是这样,如果下一届不是了,那我就做到了。

记者:一直这样,觉得累吗?

胡德平:全国政协是一个大的平台,全国这么多人,只有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5年一届,你当上了,可以为国家发展尽一份力,而且你的努力很可能改变几千万人的命运,你还要说累,这就有些太幽默了,这不是一个勉强的身份,一定得是你自愿,既然你是自愿,那么累便只能是身体累,而不能是心态累,否则你对不起这个平台。

【改革绝对需要过程】

记者:“深化改革”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您认为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胡德平:民心。民心是一切改革的灵魂。我们为什么改革,我们怎么改革,其实都离不开人民。为什么改革?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好,为了国家更好。怎么改革?还是要依靠人民,不能脱离实际。可以肯定地讲,现在的改革,无论是经济体制上的改革,还是行政体制上的突破,广大人民群众是受益的。

记者:今年将GDP增速定在了7.5%,您怎么看这个变化?

胡德平:很简单,数字变化是为了经济结构调整,让结构更合理,现在的确有一些阻力,很多大型垄断企业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要改革势必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我觉得改革绝对需要过程,但过程绝不是借口,不能阻挡改革的脚步。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改革任务中特别提到了财政预决算公开。

胡德平:现在中央财政的预决算公开工作已经很透明了,但地方财政的透明度还不够。另外,即便是中央财政的透明度够了,但往往一些部委单位的财政公开报告却让人看不懂,只是做到了公开而已,还有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市民看不懂便没法监督,或者会产生误会。

(原载于《华商晨报》2012年3月7日)

记者手记

感知胡德平的使命感

专访胡德平并不容易,因为他一直被媒体包围,任何一家媒体似乎都在担心遗漏了这个人,但群访的记者似乎忘记了细心观察这个人,因此媒体问的大多是“你怎么评价”、“你如何看”、“你的想法是怎样的”……

在全国“两会”的采访氛围里,委员或代表一般很少会用外交辞令来对待媒体,一般都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声音,以便在“两会”期间的时间窗口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胡德平也不例外,他答得很认真,但基本观点却是类似的,他在反复表达对于政府体制改革的诉求,但遗憾的是,所有人都在问“想法”,却没有人真正触及胡德平的“做法”。

这给了我机会,我捕捉到了这一细节,在胡德平如厕时,我临时充当了他的秘书,将他一直准备好的塑料办公包接到了手里,并对他说:“胡老,我帮您拿,这样您方便起来更方便……”

其他记者真以为我是胡德平的秘书,就这样,等待了一会儿之后,我与胡德平并肩而走,并善意地谢绝了其他媒体的采访请求,我创造了和胡德平一对一的空间,于是我决定孤注一掷,抛出我的问题。他如果喜欢就会接受我的采访,如果不喜欢就意味采访失败。

于是,我问他:“您一直在说想法,却从来没有说过做法,您是一个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吗?或者您不担心别人这样认为您吗?您到底为您的理想做过什么实际的事情?”

他身子颤了一下,我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得到。于是他首先问我是哪个媒体的,然后说:“你是第一个问我做过什么的人,那我就告诉你我做过什么!”

对于胡德平而言,不会允许媒体给他冠以“光说不做”的头衔,哪怕是影射,他也是无法接受的,于是他和我谈了几分钟,但他的司机来了,他准备坐车走,但因为没谈完,于是我请求和他上车,车里谈,他欣然接受。

这不是一次复杂的采访,但可以不脸红地说,这是一次很有技术含量的采访,调动了一切可以作为判断的细节,将采访对象纳入采访轨迹。

写胡德平不是为了显示采访技巧,而是胡德平身上有一种很可贵的“红二代”基因,就是对于共和国有着天生的使命感与亲切感,他的日常行为如何,不在此次采访目的之内,关键是他的政治诉求,能够代表一定的“红二代”群体。在他看来,民心才是改革的灵魂,民心丧失了,改革又何谈成功?(刘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