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官奇和他的大豆蛋白纤维

李官奇和他的大豆蛋白纤维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豆纤维属于再生蛋白质纤维素。而李官奇研制成功的大豆蛋白纤维,属于再生植物蛋白纤维类,通过采用化学、生物化学的方法,从榨掉油脂的大豆豆渣中提取球状蛋白质,再经过添加功能性助剂,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经湿法纺丝而成。至此,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大豆蛋白纤维产业化的推广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大豆纤维带来的经济价值不言而喻。

李官奇和他的大豆蛋白纤维

一种新型纤维——大豆蛋白纤维正在走向人们的生活,这种大豆蛋白纤维的研制成功不仅改变了我国在化学合成纤维领域内原创技术空白的历史,也将对世界新型纤维发展的研究方向产生重大影响。

这种新型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的发明人,是一个脚踏实地、勇于追求的农民企业家李官奇,他现在是河南濮阳华康生物化学工程公司董事长,他发明的大豆蛋白纤维已注册为“天绒”商标。

大豆纤维属于再生蛋白质纤维素。据有关资料介绍,对于再生蛋白质纤维的研究,国际上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如美国、日本等都在实验室里进行过大豆纤维的研究,但由于纤维强度低,可纺性差,无实用价值,均没能继续研究;近年,日本开发成功了以牛奶为原料的蛋白质纤维,是目前唯一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再生动物蛋白质纤维,牛奶纤维由于制造成本很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很难推广生产。

而李官奇研制成功的大豆蛋白纤维,属于再生植物蛋白纤维类,通过采用化学、生物化学的方法,从榨掉油脂的大豆豆渣中提取球状蛋白质,再经过添加功能性助剂,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经湿法纺丝而成。整个制造过程对环境、空气、水质、人体等无污染,且原料资源丰富。大豆蛋白纤维性能优异,具有羊绒般的手感、蚕丝般柔和的光泽和良好的吸湿、透气和保暖性能,可与棉、羊毛、真丝等自然纤维媲美,是制作内衣、高档面料和服装理想原料。大豆蛋白纤维的开发应用将改变长期以来使用化学纤维造成的对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等,因此受到了纺织业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舒适纤维”。

李官奇为此付出了10年的心血,为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做了不懈而宝贵的努力。

李官奇出生在河南滑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9年开始创办民营企业,从最初自己设计生产面粉机械设备到后来的油料浸出机械设备、饲料机械设备,脚踏实地往前闯。1991年,他在美国出版的《化学文稿》中看到了一条消息,植物蛋白可以纺丝,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并开始了多年的科学攻关之路。

对于植物纤维,当时国外的报道很少,国内也是空白,为了探索研究,李官奇自费买了十多万元的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纤维工艺学等多种书籍,认真学习。这对于只有高中文化的农民,困难之大可以想象。但李官奇凭着执著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迈步进入了这个神秘的领域。

为此,他自费投资300多万元,历经数年努力,终于从去掉油脂后的豆粉中提炼出大豆球蛋白,改性后纺丝,又经历数百次的实验,终于在1998年在实验室设备上试纺成功。经河南省纺织厅纤维检验部门检验,这些纤维的各种性能达到了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要求。之后,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在河南省逐步建成一条1500吨的工业化生产线,2000年3月成功投产,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大豆蛋白纤维生产线,李官奇的不懈追求终于成为现实。

大豆蛋白纤维的问世,很快在纺织业内引起震动。

2000年10月,苏州大学王华杰教授与李官奇结识,得到了这一信息,并给予了高度重视。随后,他将这个信息带到了我国纺织工业的领导机关——国家纺织工业局(现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至此,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大豆蛋白纤维产业化的推广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我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对予以高度评价。他说:大豆纤维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制成功和它在纺织加工产品创新的实际价值以及充分应用大豆榨油后的豆粉做原料的经济价值意义,表明这项新型纤维材料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无论在新世纪人类绿色衣着消费领域,还是对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项科研成果向深层次推进和产业开发,必将成为中国在世界纤维史上又一重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季国标也指出:大豆纤维利用的是农作物下脚料,经过李官奇10年的潜心研究和有关方面的大力合作,大豆纤维已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不久将作为主要新品种列入国际纤维系列。这种新纤维的特性是:柔软、蓬松、保暖、弹力高、吸水保湿性能好等,我们要向世界公布:大豆纤维已由中国研制成功,并规模化生产。

令李官奇感到振奋的是,他的这项科研成果在纺织业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推广进程加快,从去年10月到现在,在纺织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的积极帮助下,先后创建了三个工业化生产厂,其中江苏常熟市江河天绒纤维有限公司将成为规模最大的大豆纤维生产基地,投资3亿元,年生产能力为1.8万吨,首期工程今年4月投产。浙江绍兴展望集团正在建设的生产线,投资2亿元,年生产能力为1万吨,首期工程今年6月投产。山东安丘的生产线也已开工建设,年生产能力为4500吨,计划今年投产。加上河南已投产的1500吨,将有3.4万吨左右的大豆纤维投放市场,这些纤维单纤细度为1.15、1.3、1.5旦,切断成短纤维长度为38mm、51mm、76mm,这种纤维与国内外开发的再生蛋白质纤维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力和其它优良性能,国产大豆蛋白质纤维的成功开发填补了国际空白。

大豆纤维带来的经济价值不言而喻。据有关数据显示,1公斤大豆可以榨出0.17公斤的油,剩下的0.83公斤的大豆粉中含有40%的有效蛋白质。以往大豆粉主要用于牲畜的饲料,而现在用大豆粉与高聚物制成纺丝原液后,再纺成大豆蛋白纤维,剩余的大豆饼粕仍可用于饲料;从价格上分析,1吨大豆粕以市场售价2500元来算,若提炼蛋白质400公斤,加入600公斤的高聚物可制成1吨大豆蛋白纤维,其成本仅为2.5万元,市场售价则高达7万~8万元左右,这样,1吨大豆粉可极大提高附加价值。

从市场前景看,大平蛋白质纤维服用性能和染整加工性能更接近于天然蛋白质纤维(羊毛、蚕丝等),用大豆蛋白纤维替代部分蚕丝纤维,既能达到或超过真丝绸的产品质量和风格,又能降低原料价格,增加多元纤维组成的新面料,是目前丝绸行业更新替代的一条可行之路,对毛纺工业来说,羊毛资源是制约毛纺行业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羊毛资源不多,且品质较差,因此我国进口澳毛约占用毛总量的2/3左右,用汇甚多。而植物大豆蛋白质纤维,可纺高支纱,能充分有效地应用于毛纺产品中,不仅扩大了毛纺产品原料的资源,减少羊毛、羊绒的用量,减少用汇,而且开发羊毛与大豆蛋白纤维的新产品,投放国内外市场,满足市场对高档服装面料的需求。此外,大豆蛋白纤维还可用于生产高档保健内衣、休闲类服装和功能运动服装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能促进我国化纤和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大豆蛋白纤维的发展前景,李官奇倍感振奋。他说,我从研究蛋白饲料开始,研究蛋白纤维,整整用了10年时间,在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给了我巨大支持,帮我走上了事业的新起点。

为此,李官奇更加勤奋和忙碌起来,他深知,一种新型纤维的推广应用,必须以产品牵头,上下游企业互动,形成一股合力,才能有长足的发展。他热诚希望纺织科研部门与之合作,共同开发这一新型纤维。因为他知道这个发明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而应是整个纺织业,整个中华民族的。

在纺织协会的组织协调下,全国有40多家名牌企业及一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参与了新型纤维产品开发工作,这其中包括东华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工程科技学院、青岛大学、上海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丝绸进出口公司等,李官奇与他们一道,继续对大豆纤维的性能、机理和可纺性、可染性、服用性等进行探索研究。并在大豆纤维的生产工艺、性能改进方面做了大量试验和技术创新。如苏州工业园区苏纶纺织公司对大豆纤维针织纱的研究实验,江苏阳光集团对蛋白丝呢绒的工艺探讨等,上海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还对大豆蛋白纤维混纺产品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

这一切,令李官奇感到振奋,他深知,这就是民族的凝聚力,就是炎黄子孙奋发向上的精神缩影。更令人感到振奋的,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为了帮助李官奇推进产品开发,先后于去年4月、12月两次在苏州大学举行大豆纤维技术、产品专题研讨会,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去年6月,在国企改革与发展暨技术创新成果展览会上,大豆纤维引起李鹏委员长的关注与重视。去年金秋时节,在北京举办的大豆纤维系列精品新闻发布会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向李官奇详细询问了大豆纤维的研发情况,给予大力支持。就在这个发布会上,展出的品种已非常丰富,纱线类有不同支数纯纺、混纺纱;面料涉及蚕丝/豆纤系列,羊绒、羊毛/豆纤系列,化纤/豆纤系列、氨纶/豆纤系列机织及针织产品等,应用大豆纤维的比例从纯纺到不同比例混纺、交织等。充分展示了大豆纤维的潜力。而后,大豆纤维又在广交会上展出,引起了国外众多客商的关注。

这一切,都让李官奇兴奋不已,10年前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大豆纤维终于成为抖落了尘土的明珠,熠熠生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健康与舒适。但李官奇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深知,探索永无止境,他还会像当初一样,脚踏实地地走下去,为中国乃至世界纺织业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原载于2002年新华社《瞭望》杂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