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侃之人品官德

李侃之人品官德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吾与李侃相识,迄今四十五载。李侃少时,可谓尝尽人间疾苦,是故日后为官,知百姓之苦,殚精竭虑为百姓谋利。免费收其于门下,始遂李侃入学之愿。李侃极力排除各种干扰,为千余名干部落实政策,安排工作,其中县级干部一百八十余名。李侃深谙此理,故上任后深入调研,针对任用干部之弊端,提出用人须破亲属圈、乡情圈、势力圈、交易圈、派性圈,力主广开视野,唯德才是举。

吾与李侃相识,迄今四十五载。其任中共邢台地委书记之时,吾曾在其旗下供职,副之。时虽仅两载,然所受裨益良多,情谊甚笃。其人品官德令吾景仰;其对吾知遇之恩,难以忘怀。今据识见,略述之,并示后昆。

李侃,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高蓬乡魏村人氏,1931年2月,诞于几近赤贫之农家。当是时也,家凡九口,仅有薄地一亩;箪瓢常罄,时有断炊。其不足七龄,即随兄乞讨,时值严冬,饥寒交加,苦不堪言。某次行乞于一富人之家门,恶犬狂吠,受惊而退。奈因家境极贫,残羹剩饭、树皮野菜,常食之。噫!李侃少时,可谓尝尽人间疾苦,是故日后为官,知百姓之苦,殚精竭虑为百姓谋利。诚然,出身贫苦者,一旦官高位显,大权在握,尝有贪赃枉法者,而李侃始终未敢亦未能忘本,坚持用权为民,诚可贵也。

李侃少时,虽求学心切,却因家贫如洗,资费难筹,莫能遂愿。多次途经村学,闻校内朗朗读书之声,驻足良久,不忍离去。被一刘姓先生发现,问其,欲上学乎?交一元学费即可入学。李侃向其表明求学心切之意,然家徒四壁,无有分文,一元学费,何来之有?所幸刘先生有恻隐惜才之心,亦为李侃求学心切所感动。免费收其于门下,始遂李侃入学之愿。李侃亦不负恩师厚望,十分珍惜难得读书之机会,孜孜不倦而求知,学而不厌求上进,以优异之成绩升入高小。奈因日寇疯狂“扫荡”,学校被迫停办,仍坚持自学。1943年又考入定县短期师范,未及入学,恰值八路军招兵,其心怀弃学从戎,抗日救国之志,毅然报名参军,然部队首长念其年少且身材矮小,未能如其愿。

李侃出身于革命之家,其父系老党员,为抗日救国而奋不顾身。李侃受父影响,年方十五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又辞家别亲,踏上革命征途。解放战争时期,李侃先后供职于定县第五区委、定县地委党校,其间曾赴阜平县参加土改试点,徒步跋涉三日,足底起泡,行走艰难,欲雇骑毛驴,需花租资五角,此虽微钱,然彼时却抵一月之菜金。幸有百姓念其长途跋涉之苦,愿借驴供其无偿骑之。几十年来,李侃念念不忘百姓慷慨相助,不忘与百姓鱼水之情,恒思报偿之。李侃由阜平返回定县后,又率队土改,深入农家,访贫问苦,宣讲土改政策,不辞辛劳,奉献良多。尤在清风店战役中,其担任支前重任,筹措粮草,于枪林弹雨中护送伤员,救护良多。华北军区授其支前模范称号,当之无愧。

新中国成立,举国欢庆,李侃正当锦瑟年华,精神昂扬,为振兴经济,不遗余力。其供职于曲阳县供销合作社之时,条件甚艰,办公于破旧平房,居住于集体宿舍,夏暑冬寒,人或不堪其苦,李侃犹不改其乐。尤在救灾之时,跋山涉水,深入山村,察民情、救灾民、不畏苦累。一次随县长徒步赴山区,途经流水湍急之河,被水冲倒于河中,水加泥沙吸入腹中,幸而俯仰吐之,安然无恙。此可谓为百姓而奋不顾身也!后被调至定县专区供销合作社、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先后任干部科长、处长,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撰文稿常焚膏继晷,为调研常徒步进村入户,是故领导褒扬之,同事亦皆敬佩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李侃凭其德才能绩,先后任中共河北省委财贸部、农村工作部、财贸政治部办公室主任。时值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上下同声赞之,而百姓非之。李侃奉命下乡调研,本实事求是之精神,察民情,闻民声,以极大之勇气,向省委坦陈实情,敢于是是,勇于非非,对省委完善决策,功莫大焉。尤在参与起草《农村政策二十二条》时,敢陈己见,逐条逐句斟酌,力求符合农村实际,以致用耳。

1966年,“文革”风起云涌,李侃在劫难逃。彼时,其奉命“四清”于唐山,造反派查抄其办公室,文件、资料被抄,自不待言,个人物品,诸如自行车、手套等悉被抄夺,并在万人大会上对其批斗。尤令其惊心者,八名彪形大汉,于深夜将其押上卡车,开至荒郊野外,迫其交待问题,检举揭发他人。面对生命安危,李侃镇定自若,不吐违心之言,且据理斥之。凛然正气,诚可敬也。时逾年余,李侃失去自由,欲与家人团聚而不可得,岂不痛哉!

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侃方有幸复出,后被提升为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党组书记,官至正厅。然李侃视官职为职责、为重任、为付出、为奉献,是故殚精竭虑,思改革之策,行为民之举。整顿作风以利实干,清除“文革”影响以利改革开放。为适应经济发展之需要,竭力推进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供销社由官办向民办转变,探索出一整套改革经验,被誉为全国供销社一面旗帜。其领导决策之功不可没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李侃奉中共河北省委之命,出任中共邢台地委书记,主政一方。是时,邢台地委、行署辖十六县(市),人口六百余万,然经济滞后,农村不少百姓尚未脱贫,地、县财政拮据,且“文革”影响未及清除,县级班子不团结、闹派性者有之,干部中以“左”视事、处事者有之,干部群众成批上访者有之。李侃可谓受命于艰难之际,履新于复杂环境之中,然其并不惧之,以开拓进取之精神,求真务实之态度,率领地委一班人,为振兴邢台地区经济,使百姓走上富裕之路,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开放,奉献良多。吾今思之,李侃供职邢台四载,功绩有八。

一曰整顿党组织,增强战斗力。众所周知,倘若党组织涣散,干部懒散,焉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故,李侃遵照中央及省委指示,悉心抓整党,清除“文革”影响,消除派性,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解放干部。是时,全区大批干部“挂”而不用。李侃极力排除各种干扰,为千余名干部落实政策,安排工作,其中县级干部一百八十余名。此举深得人心,非但充实干部队伍,且使干部精神为之一振,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故而邢台地区整党曾多次受中央及省委表彰。

二曰调整充实领导班子,为发展经济奠定坚实基础。发展经济,贵在用人。李侃深谙此理,故上任后深入调研,针对任用干部之弊端,提出用人须破亲属圈、乡情圈、势力圈、交易圈、派性圈,力主广开视野,唯德才是举。其亲自主持制定调整县级班子九条规定,且与地委、行署领导分别率队,逐县逐单位进行考察。时虽严冬,县招待所无暖气,室内冷如冰窖,李侃肠胃不适,难耐之时,邀人于汽车中开暖风谈话,悉心听取各方意见。考察毕,经地委研究,调整充实所有县级班子,其经验被省委及中组部转发。复从县(市)直机关及乡镇选派千余名干部赴瘫痪或半瘫痪之农村党支部任职,并在部分村试行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竞选上岗,此在当时,可谓创举。复经调查研究,制定基层党建条例,凡四十余条,效果显然。还在全区内实行“三长”交流(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乃属全省之首创,故被省委政法委充分肯定并推行之。

三曰“科技双放”,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之积极性、创造性。李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为其排忧解难,举措良多。且引进科技人才三千余名,先进技术四百余项。尤以放活科技人员、放活科技机构,时称“双放”乃为改革之举。全区四千余名科技人员留职停薪或离职赴基层承包或领办企业,既激发科技人员活力,投身生产力第一线,创造巨大之经济效益,又使科技人员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善莫大焉!此举受省委及国家科委充分肯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启立莅临邢台视察,亲聆地委、行署汇报后曰:科技双放,利国富民。

四曰开展“创业立功”激发干部活力。此乃李侃主政邢台又一创举。上至地委、行署领导,下至乡镇干部,皆投身其中,依据各自职责,制定年度目标,年终逐人逐项考核,建立实绩档案,论功行赏,陟罚臧否,无有异同。全区干部,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有压力、有活力,竞相上进,懒散之风,为之一扫。省委及中组部对此高度褒扬推广,全国近二十省市派人来邢取经。李侃此举,蜚声国内。

五曰兴教,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若言兴教办学,方今某些官员,口头重教者多,见诸行动者鲜,何哉?彼筹之曾小识见,教育收益迟缓,无利己之升迁,一切投资,只为后人作嫁衣也。李侃则不然,不谋攀高阶,不急功近利,唯为民为后代着想,故大力兴学重教。其在邢台任上,亲赴农村小学调研,见校舍破旧不堪,有的学校竟垒土台为课桌,百姓谓之“土台子,泥孩子”。李侃视之闻之,不禁感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此条件,教育何以堪?故责成有关部门,对全区小学办学条件实地调查,好、中、差均录像,组织各级领导观看,增强改善办学条件紧迫感。其时地县财政虽拮据,然李侃主张紧缩其他开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地委为此做出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十项规定。时不两载,全区财政拨款加百姓集资七千余万元。此笔款项投下,多数校舍大为改观,标准化校舍达百分之六十以上。与此同时,李侃倡导改革教育结构,大办职业教育,时仅三年,全区兴办职业学校五十一所,在校学生一万二千余人,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育大批人才,李侃兴教,惠及后人,功莫大焉!

六曰整顿政法队伍,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李侃履职邢台初,治安案件频发,群众上访甚多,为巩固发展安定团结之政治局面,多举齐下。对政法队伍,除县(市)“三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在全区交流任职,普遍实施整顿。对徇私枉法者,执法犯法者,吃拿卡要者,失职渎职者,皆调离政法队伍。旗帜鲜明地遴选一批素质优良者充实之,并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增强干警责任意识,严格执法意识。与此同时,在全区广泛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干群法制观念。为疏通民主渠道,李侃主持制度加强信访工作和反对诬告之决定,建立地委、行署领导接待上访者制度,既鼓励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监督党员干部,又倡导实事求是,反对诬告。李侃在其任上,批示群众来信,难计其数,大至冤假错案,小至知识分子住房,百姓宅基地纠纷,均有过具体批示,不少久拖不决之问题,在其亲自过问下得以解决。其还要求信访部门、县(市)领导,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将问题解决于基层。是故,越级上访者日趋减少,社会日趋安定团结,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创造了和谐之环境。

七曰大力支持清河县发展家庭工业,造就“北方温州”,带动全区经济发展。李侃主政邢台,所有举措,皆以经济建设、富民为中心,其竭力支持清河县发展家庭商品经济,目的乃为全区农民致富开拓新路。清河县本全国贫困县之一,地处黑龙港流域,卫运河西岸,地无三分肥,人无三分银。然穷则思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清河县三十万农民掀起商品生产、脱贫致富高潮,家庭工业、乡镇企业,如雨后之春笋、勃然兴起,精疏羊绒、硬质合金、耐火材料、摩托车配件诸大产业,其产品不唯占领国内市场,还出口海外,享有盛誉。时被誉之为“北方温州”。然则,在极“左”思想尚未完全清除之时,对清河县发展之路,怀疑者有之,观望者有之,非议者有之。孰是孰非,实践为证。李侃多次深入该县调研,得出结论:清河之路,引百姓脱贫致富,是为正道,符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路线,毋庸置疑,理当竭力支持。关键时刻,李侃挺身而出,在全区推广清河经验。省委亦在清河县召开现场会,省委书记邢崇智亲临会议,肯定清河经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学之。如今,时光已过二十余载,清河县今非昔比矣,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社会和谐,县城面貌极大改观,功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李侃、段连庄(时任清河县委书记)及清河县历届领导亦功不可没也。

八曰坚持两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李侃主政邢台,不唯重经济建设,亦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之重任,搞试点、树典型,建章立制、躬亲不懈,先后总结推广柏乡县红白理事会、威县道德评议会、宁晋县妇女禁赌会等群众自我教育之经验,为全区树文明新风树立榜样。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制订职业道德规范,反对官僚主义,大力倡导诚信,打击假冒伪劣,时有某县假冒名牌自行车一度泛滥,李侃派人查实,毫不护短,依法以重拳击之,又对依法经营者予以表彰支持,可谓堵疏并举也。

李侃主政邢台四载,宵衣旰食,功绩良多,笔难尽言。其调离邢台,出任河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兼任贸促会会长,长达五载。其在任上,悉心促进河北对外贸易,完善开放政策,改革外贸体制,鼓励出口创汇,引进外资创办合资企业;鼓励走出国门,陆续在十五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7家公司。同时在国外承包工程和输出劳务,此可谓“大外经贸”之举措。按出口创汇数额和外汇留成比例规定,五年河北从中央分得的外汇(美元)留成,基本满足了河北省先进技术、设备进口的外汇需求,有力地促进了河北经济升级和发展。功绩赫然,毋庸赘述。

李侃为官,情系于民,思富民之策,行富民之举。其主政邢台之时,闻内丘县深山区之白鹿角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即冒严寒,顶朔风,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察民之疾苦,闻民之心声,就地要求县及地直有关部门迅即解决百姓饮水难、缺衣少粮之困难,百姓闻之,感激不已。又有某县老教师被车轧丧命,肇事者逃匿,死者家属多方投诉无果。李侃得知,批示有关部门,冲破关系网,全力破案,终使肇事者归案,绳之以法,百姓莫不称快,死者家属更是感激涕零。仅举此二例,足见李侃与民情深。窃以为,为官者能如是,岂有不受百姓拥护之理哉!

李侃为官,作风民主,始终不忘坚持群众路线。地委每议事,其必在尽听班子成员及有关部门意见后,方作结论。如有异议,则缓定之,不行“一言九鼎”,一锤定音之事。重大问题,坚持先行调研,再作议定。为反对官僚主义,彼曾向全区各县(市)、各单位发征询意见书三千余份,发动干群向地委及其本人提意见,然后分门别类,研究改进措施,作出关于反对官僚主义之具体规定,皆有针对性。又如工商企业承包,李侃曾深入六县四十余企业调研,撰写出《工商企业承包中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经地委研究后,方逐步推行,故而全区工商企业承包能有序、稳步进行,未生后患。

李侃为官,生活简朴,清正廉洁。其初履职邢台之时,单身一人,吃于机关食堂,按月交付粮票、餐费;居于办公室,夜来阅文或约人谈话。其喜读书,夜阑人静,犹课蝇头,举凡历史、政治、经济、文学之书皆读,是故知识丰富,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文笔流畅,时有文章见诸报刊,人或谓之为儒官。直至其夫人到邢照料其生活,居于地委院内之旧平房,唯粉刷墙壁,铺设地板革而已,仍属陋室也。李侃下乡调研,轻车简从,居于县招待所,从不饮酒,家常便饭,甘之如饴。其律己也严,非己不取,用权而不谋私,为人办事从不图报,诚可敬也。

李侃为官,淡泊名利、乐观旷达,不计个人之升迁。若凭其德、凭其才、凭其能、凭其功绩,擢升副省级乃当之无愧也。然在中央考察之后,值关键时刻,有人出于派性,采取卑鄙手段,编造无中生有的罪责陷害李侃,利用手中权力将不实之词的所谓材料,背着省委领导送至中央组织部。致其两度枉失擢升副省级之良机。待到问题厘清,还其清白。已经时不再来矣。人或为其叹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李侃却胸怀坦荡,不改其乐,曾与吾曰:农家子弟,本一布衣,当年投身为革命,何期入仕进官场?官至正厅,已无憾无悔喽!如此坦荡胸怀,岂能不令今之跑官买官之徒知耻乎!

李侃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主持正义,秉持公道,关心爱护干部,倘有无辜被整者,敢于为其鸣不平,千方百计还其清白。仅举一例,足以为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离休之原清河县委书记、地区人大联络处主任(副地级)段连庄被牵入一案,受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之处分。李侃闻知,寝食不安,念其为清河县经济发展所作之巨大贡献,念其勤政爱民、清正廉洁、严守法制、从不逾矩,不似宵小之辈,深信其蒙受不白之冤,故而不顾自身年事已高,两下清河,探问老段,询其详情,果如李侃所料,老段乃无辜而受牵连。然彼案已有国家高层领导之批示,欲还老段以清白,又谈何容易。李侃笃信实事求是,“不信东风唤不回”,即着专人为老段撰写申诉文书,进京投诉,亲自为其各方奔走,备陈实情,历时十一年之久,经有关部门反复调查核实,终使真相大白,还老段以清白,恢复其党籍和原职级待遇。噫!李侃为昔日之部下主持正义,不遗余力,可谓功德无量。老段被平反后,作家萧丁撰《不倒的丰碑》一书,对老段在清河县为民致富之功绩作了真实记录,李侃又欣然为该书作序,廓清事谬,以正视听,其对老段之情之谊,跃然纸上。

行文至此,感念畴昔,吾难忘李侃知遇之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李侃上书省委,请求派吾出任邢台地委副书记。省委常委会讨论干部任免时,省委组织部本呈报吾为省教委副主任,鉴于有李侃上书,故决定同意其请求,更定吾之任职。吾赴任之时,李侃亲自接吾至邢,委吾以重任,分管工作之多,几乎包揽地委日常工作,可谓信任有加,且勖勉吾放手工作,不必事事请示,若出问题,其负全责。是故吾无后顾之忧矣,虽劳累而不尽愉悦也。吾供职其麾下时虽两载,然其改革开拓之精神,求真务实之态度,发扬民主之作风,勤政爱民之情操,以及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使吾获益匪浅,受用终身。赞曰:

李侃年少,家贫如洗。  

随兄行乞,不失志气。  

投身革命,未脱童稚。  

勤勉劬劳,不苟一丝。  

多岗供职,无不尽职。  

历经风雨,无畏无私。  

“文革”挨斗,凛然正气。

处变不惊,据理驳斥。  

主政邢台,宵衣旰食。  

改革举措,卓出政绩。  

勤政爱民,不谋自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功成身退,何愧有之。  

颐养天年,寿逾期颐。  

2013年11月于海口

李侃是我尊敬的兄长和领导。他离休后,本可颐养天年,娱乐晚景,然不幸者,去岁冬月,其子李葆在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任上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接受组织调查,现已移送司法机关。当时我在海口过冬,闻此不幸消息,大为震惊,既为李葆惋惜,更为李侃担心,唯恐其难以承受如此重大打击。春节时,我给李侃打电话拜年,他的声音微弱,话语也不如过去多了,可以想见其心情之沉重。我从海口回到石家庄后,几次往他家打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我还以为他家的电话被监控了。我觉得,越在这时,更应去看看他,哪怕他得到一点安慰,我的心里也安然,绝不能在他家遇不幸时而疏远之,于是在2015年6月21日上午我和老伴吴瑞吉去他的住处,试看他是否在家。我俩商量,到他家后,不提李葆的事,以免引起他伤心。我们到了他的住处,按了门铃,一个中年妇女出来开门。我们进到客厅,只见他卧在长条沙发上。他见我们来看望,立即坐起来与我们握手,面容显得憔悴,说话声音微弱。我们没有提及李葆之事,他也只字未提李葆,只说他的病痛。我静心听他诉说,强忍着泪,劝他安心静养。离开他家,我的思绪难静,感慨良多。

一、儿子违纪违法,父母何以堪?李侃年已八十有三,老伴年近八十,老俩年老多病。前两年,李侃心脏放了两个支架。李葆出事后,他又连遭三次不幸,一者心衰,心脏每分钟只跳20次,只得装上起搏器,以维持心脏正常运转。二者左腿动脉血栓,医生切开血管取出栓块,但在输液消炎时,药物过敏,疼痛难忍,后来换成一种进口的消炎药,才得好转。三者从二楼下来,一脚踩空,从二楼滚了下去,幸亏他的骨质还硬,未造成骨折。可怜李侃,住院三月,未能见到儿子一面,唯有女儿女婿照料。可以想像,李侃心中何等悲凉。如果李葆不出事,不仅他可以侍父于病榻之前,他的部下,他的好友,肯定也会协助照料。我想,李葆在狱中如果知道其父晚年如此惨景,定会追悔莫及。“家里无病人,牢里无亲人”,这便是家庭最大的幸福,为官者应当谨记。本来李侃是可以安度晚年的,儿子已官至副厅,女儿女婿经济宽裕,也很孝顺,但是,如今老两口晚年的幸福被不争气的儿子毁掉了,岂不惜哉痛哉!为人之子者,如果为官有权,不为人民着想,起码也得为年迈的父母着想啊!洁身自爱,免得父母晚年凄涼痛苦。

二、为官贪钱,家门何以堪?李葆出身革命家庭,其祖父是抗日时的老党员,其父李侃年少家贫,曾随兄乞讨,受尽人间之苦,是故从政为官后,念念不忘百姓之苦,为民谋利,清正廉洁,我曾撰《李侃之人品官德》一文,记叙其几十年的艰苦历程、主政邢台之功绩及其人品官德。当时李葆曾读此文,并说写得好,很受教育,父亲也常告诫他在金钱权力面前要经得起考验。然而,李葆置党教家教于不顾,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不但辱没了李家门庭,也使其唯一的女儿澄澄的心灵倍受创伤。澄澄从小聪明伶俐,留学法国,学成归国,供职北京。窃以为,他原本想为女儿留下一笔财富,其实乃是害了自己的女儿。爱自己的儿女,是天下父母共同之心,但是,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何必违法为他聚财富?为子女谋取不义之财,必然祸害子女,世人尤其是为官者不可不引以为戒。

三、贪心不足,牢狱何以堪?俗语云:人心不足蛇吞象。古人云:知足者常乐。事实证明,许多官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足。当了县官想做州官,做了州官想为封疆大吏……有了百万元想要千万元,有了千万元,想当亿万富翁。人心不足,必然招来祸端,李葆便是如此。他本是一个聪明人,也有才,未至而立之年,由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的一般干晋升为副处长、处长,是当时省委机关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可谓佼佼者也。后来他先后出任曲阳县县长,保定市乡镇企业局局长,河北省环保厅办公室主任。在县处级岗位历练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熬到副厅长的位子,再有两年就该退休了。做官做到这个地步,按说也该满足了;工资虽不多,也够上中产阶层了,按说也应该满足了;他和妻子都有福利房,还有父母的房产,按说应该满足了;女儿从法国学成归来,在京有了职业,按说也应该满足了。可是,他有了权力,便人心不足,我揣测,可能是他看到有的贪官贪了也安然无恙,自己不贪白不贪;总之,人心不足,祸害无穷。如今,等待李葆的是服刑,他过了多年优渥的生活,年近花甲去过牢狱生活,何以堪?再忏悔也无济于事了,奋斗近三十年,毁于一旦,岂不可惜!李葆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有其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原因,也与官场腐败的大环境、体制管理缺失有关。如今官场中出了那么多老虎、苍蝇,我想他们也不是生下来就注定是贪婪的老虎、苍蝇,而是与现行的体制分不开的。所以我觉得中央下大决心打虎,拍苍蝇,是完全正确的,是深得民心的,不如此,党将不党,国将不国,但要从根本上消除腐败,还得靠制度,使大小官员不能贪,不敢贪,此乃党之大幸,国之大幸,民之大幸。我相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定会“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立法,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中华民族一定会实现伟大复兴。

2015年6月23日于临城县双石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