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是一家春

别是一家春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时花开》是一本西海固泥土气息很浓的作品集。这正是彦妮写作不断进步的基础,有赖于他懂得西海固的泥土是富含天然美之养分的。读《那时花开》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我的乌托邦》集中反映了这种矛盾心理。因为,他的春天,有来自故乡的茫茫细雨,有来自城市的人情冷暖,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撞击着彦妮,经西海固泥土滋养的淳朴心灵。

《那时花开》是一本西海固泥土气息很浓的作品集。读这些作品,眼前常常浮现出那些山塬畔上,随处生长的柠条模样,从西海固土壤里汲取少许营养,经受西风的锻造,其耐寒、耐旱的品质成为这里独特的一道风景。作者彦妮就像西海固绿化常种的这类灌木——一株诚实淳朴,坚忍顽强的柠条。

他把西海固艰难困苦的生活写成了散文,这些散文中有一种强烈抗争的信心支撑起整个文章的精神框架。这正是彦妮写作不断进步的基础,有赖于他懂得西海固的泥土是富含天然美之养分的。

《那时花开》写到家里要拿鸡蛋换油盐,这样的故事,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人,大部分会有经历和听闻。彦妮写到的不同寻常处是在炕洞里发现了一窝鸡蛋,这意外里,喜中有悲,悲中有喜。这刻在记忆深处来自童年的“胎记”,每个人成长的枝丫都会存留下来。他把苦中的乐与乐中的苦,写得细腻感人。这种苦与乐是农村生活最本真的基调之一。农村生活最早的生之依赖,就源于村庄幸福的三宝:鸡鸣、狗叫、娃娃嚎,作者深谙这种底蕴。因为他从生活的最深处开始体验和生长,所以能够写到如此深沉处。诸如《村庄的气息》《村里的牲灵》《甘草沟》《空房子》《西海固的疼与痛》,至《我的乌托邦》这几篇大体都写到不同情景中的贫穷与“三宝”,让读者看到了环境的艰苦,生活的艰辛,心灵的痛楚。同时看到了,他们像泥土一样坚忍顽强、厚德载物、包容一切的广阔胸怀,以及不屈于地域局限、不向命运妥协的拼搏精神。这是支撑整个村庄在时间之流中昂首远方的内在力量,也是支撑像彦妮这样从泥土里生长,跋涉远方的硬汉追求

读《那时花开》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似乎生活的艰难在他心灵上扎下了太深的伤口,当他用文字舒缓和治愈这些来自童年的创伤时,也把苦难变成了对精神财富的表述。这些文字就像故乡土地上长出的庄稼,他以最质朴的方式,感激着土地的馈赠,记录着家与乡邻息息相关的每一点痕迹,他与生俱来的这“半亩方塘”,正是他字字如石子,掷地有声的源泉。

他在远离与回归的矛盾中,把从西海固出发寻求改变中的苦难历程写成了散文。从西海固走出来的人,大概都有故土情节。彦妮作为亲手种地的农民,为了生计被迫与土地分离,正因他的万般不舍和纠结,才有了这本反映他复杂心理的自白。《我的乌托邦》集中反映了这种矛盾心理。作者在这里真情流露的并不仅限于他热爱故乡的感情,他虚构出山花烂漫的甘草沟或者方家淘子,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他在想象中给自己的心灵拓展空间,与这狭隘的城市生活空间,和这倍感负重的精神抑郁所累及的生存境地。或者我们从中看到了“五柳先生”的世外桃源,这些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的田园风光,自从采菊的意象丛生以来,令人们痴迷至今。相信作者作为一个熟悉土地和庄稼的人,他远离土地是为了改变生活,他走进城市是迫不得已,他背井离乡并非心甘情愿,因而,他能把他的疼痛与欢乐写成散文。

因为,他的春天,有来自故乡的茫茫细雨,有来自城市的人情冷暖,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撞击着彦妮,经西海固泥土滋养的淳朴心灵。他无处申诉的疼痛,终能承接西海固的文化源泉,找到释放的出口,形成了自己的文字。这些带着汗滴和泪水、苦难与痛楚、愤怒和仇恨的笔画,一个一个像那旱塬上的柠条,以刺的形式自卫和生存,并以韧性的力量与时间打着持久战,呈现着不一样的春天。如古语所说“春风裂石头”,可否理解为,春风吹开了石头花。彦妮的作品,如是来读,真正赞赏的是他扎根泥土中,初生力量的文字,还有直面生活、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