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的是形态,不变的是灵魂(代序)

变的是形态,不变的是灵魂(代序)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3年来,《新京报》始终坚守社会责任。负责报道一切,对报道的一切负责,这是我们创刊时的口号,支撑这个口号的,就是新闻专业主义。13年来,《新京报》不曾改变的还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新京报》微博有2300万粉丝,微信矩阵有500万粉丝。变与不变,已经相伴《新京报》走过了13年,我想未来还会结伴而行。变,考验的是我们的勇气和智慧,不变,考验的是我们的信念和定力。

戴自更

很多人都觉得寒冬已经来了,而我们还能在这里如约相聚,这是很温暖的一件事。大家知道,这些日子,已经不止一家报纸传出了难以熬过这个冬天的消息。所以,今天能如约在这里向大家报告《新京报》这一年的成绩,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新京报》创刊这13年里,世界有了太多的变化,《新京报》也跟着在变。前不久,河北保定的一个孩子掉进了枯井,是《新京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了救援现场进行报道,而关心这则新闻的读者不必再等待次日的报纸,他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新京报》记者的现场直播——我们的记者在现场坚守了三天三夜。

即使十年前,我们也很难想象会有这样的一天:《新京报》的含义不再只是一张报纸,而是一个可以7×24小时、全方位、全媒体提供新闻资讯的内容平台。《新京报》现在到底是什么?确实很难定义,它有一份具有公信力的报纸,同时还有即时新闻、移动端,有强大的微信矩阵、快捷的新闻直播、可称之为“上帝之眼”的动新闻,甚至还有“寻找中国创客”系列品牌活动。《新京报》每天产生的三百多条原创内容,就是以各种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呈现的。以前我们只有几十万的报纸订户,现在标注着《新京报》出品的新闻资讯的阅读量每天有上亿,在几大门户网站和移动端,《新京报》的新闻点击率始终排在前列。

有一些朋友跟我表达过这种好奇。我回答说,《新京报》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媒体。在PC时代,《新京报》就做了新闻客户端和数字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又率先抢占了微信公众号、视频等资讯风口。我们一直像夸父逐日一样跟着时代在奔跑,一直贴近并探索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媒体,而我们又能创建什么样的媒体。

与我们在内容制作方面的努力成正比的是,《新京报》的市场份额、阅读数据、经营业绩比例都在发生变化:今年以来,传统的报纸业务占业绩的比例已经在60%左右,而新媒体的收入正在大幅增长,比如与腾讯合作的大燕网的营收增加了一倍,报社的版权收入和新媒体广告也增加了一倍。需要强调的是,在一片寒冬中,在那些曾经号称领先一方的报纸面临亏损或者停刊命运的时候,《新京报》的传统业务依然保持稳定,有机构预测,2016年报纸的广告下滑了29%,而《新京报》1—10月份的广告收入增加了4.1%,预计今年的利润还能增长。

病树前头、沉舟侧畔,《新京报》为何能够做到“风景这边独好”?原因在于《新京报》一直在顺势而为,一直在改变自己,不仅是产品形态,还有传播方式。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新京报》从来没有变过:它的灵魂、它的情怀、它的新闻专业主义,不仅没有变过,甚至连动摇都没有。

13年来,《新京报》始终坚守社会责任。《新京报》的创办,不是为了参与粉饰,不是为了交换利益,而是为了践行当时中央提出的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3年来,我们逼近真相,报道真相,传播真相,就是想承担起这份责任。我们没完没了地呐喊呼号,就是希望法治得以落实,公平正义惠及更多公民;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重构向上的价值,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进步。诚然,以当下媒体的地位,我们有很多不如意处。但媒体在,媒体人的责任就在,比如精卫填海,比如西西弗斯推石。因为责任的驱使,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新京报》的记者总是出现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

13年来,《新京报》始终保持媒体应有的尊严。 我们立志办一份纯粹的媒体:不媚俗,不盲从,相信常识,相信公理,有独立自主的价值判断,这是《新京报》的灵魂。我们希望,即使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我们重新翻看这份报纸,依然不会脸红,不用找借口来为自己辩护:我们不曾在利益和权势面前迷失,没有讲过违背良知的话,没有写过违背常识的报道,没有利用话语权做交易。我们始终保持对真相的敬畏,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对平等自由价值的推崇,即使为此付出所谓的代价,也坚持大道直行,无怨无悔。我们相信,只要新闻有尊严,民众才有尊严,只要新闻有力,这个社会就会有力。

13年来,《新京报》始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以《新京报》名义发表的各种报道、尤其是舆论监督报道成千上万。有人问为什么碰了这么多硬钉子,《新京报》依然能屹立不倒?就因为我们坚守真实客观的原则,按照新闻规律生产新闻产品,摒弃强加在新闻上的桎梏,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办报理念。13年来,《新京报》以专业的手段、专业的水准为读者提供了迅速而准确的报道,揭露了很多被重重隐瞒的事实真相。从汶川地震、天津大爆炸到邢台洪灾系列报道,从定州血案、新泰把上访者关进精神病院到周永康背后的利益关系调查,《新京报》体现的不仅是锐气,还有精湛的专业能力。负责报道一切,对报道的一切负责,这是我们创刊时的口号,支撑这个口号的,就是新闻专业主义。我不知道为何有人要攻击新闻专业主义,没有新闻专业主义,怎么构建媒体公信力呢?

13年来,《新京报》不曾改变的还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新京报》在时政新闻民生化、社会新闻深度化、新闻评论常态化、报纸版式主流化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不仅被都市类媒体,也为很多党报所借鉴。在拓展新媒体产品方面,借助原创内容优势,与拥有强大渠道资源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创建了大燕网、“我们”视频、动新闻等新媒体产品。《新京报》微博有2300万粉丝,微信矩阵有500万粉丝。一些门户负责人告诉我,《新京报》的内容原创能力,是目前国内媒体中最好的。谦虚一点,我觉得后面加个“之一”比较好。在这个喧嚣躁动、有个自媒体就自称王者的当下,我想说的是,自媒体有它的空间,但就是把所有的自媒体加在一起,也做不出如《新京报》对天津爆炸这样的全媒体报道,而这,正是《新京报》能够在这个沧海横流的互联网时代占有主流地位的根本原因。

变与不变,已经相伴《新京报》走过了13年,我想未来还会结伴而行。变,考验的是我们的勇气和智慧,不变,考验的是我们的信念和定力。如果能把“变与不变”处理好,《新京报》应该还会有更加美好的前程。

最后我有两点想要在此表达:第一,请大家相信《新京报》,这是一份有灵魂、有底线、有品质的报纸;相信《新京报》人,这是一群有担当、有情怀、有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人,他们以前做得很好,未来会做得更好。

第二,深深地感谢大家。感谢主管部门给了《新京报》的理解和关怀,为《新京报》提供了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感谢各位广告商和合作伙伴,没有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不可能走到今天;感谢《新京报》的读者,共同的价值观让我们走到一起,未来我们还会给你们带去更多的惊喜。

从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到努力创建中国最好的原创内容平台,《新京报》走过了13年的道路。这一路走来,有喜有悲,有坎坷,也有坦途,有荆棘遍地,也有繁花似锦,有山重水尽,也有峰回路转,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一直向前。我们心怀远方、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就是为了找到属于我们、也属于大家的东西,我们相信一定能够找到。

(本文系2016年11月11日《新京报》13周年答谢活动上的讲话,有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