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仅仅是“语言贫血”吗

仅仅是“语言贫血”吗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把这种现象诊断为“语言贫血症”。毫无疑问,把学生这种语言贫乏、积累不够、想象力创造力奇缺的“作文病”称之为“语言贫血症”是恰当的。但一篇作文就出现72个“死了”,这仅仅是“语言贫血”吗?对此,孩子们能不“紧张死了”吗?面对这大山般的学习压力,孩子们能不喊“累死了”吗?这种写作现象难道仅仅是“语言贫血”所能涵盖了的吗?

今天看报,看到这样一条报道:一学生写了一篇不到600字的作文,其中竟有72个“死了”,包括“心里烦死了”“功课紧张死了”“累死了”等。有人把这种现象诊断为“语言贫血症”。毫无疑问,把学生这种语言贫乏、积累不够、想象力创造力奇缺的“作文病”称之为“语言贫血症”是恰当的。但一篇作文就出现72个“死了”,这仅仅是“语言贫血”吗?这背后有没有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心里烦死了”——这是学生内心极度焦虑、烦躁的写照!面对家长对于考学的喋喋不休,面对老师对于成绩的谆谆教诲,学生在夹缝中生存,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欢乐,他们能不烦吗?在孩子们的眼里,本该是最可亲的父母却成了“路人”,本该是最可敬的老师却成了“冤家”,孩子们的心里能不“烦死了”吗?

“功课紧张死了”——则是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伤心控诉。现在的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终日在书山上攀登,在题海里遨游,两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英语老师前脚刚跨出门,数学老师后脚又跨进来了,加班加点,轮番轰炸。“吃饭诚可贵,睡觉亦美好。若为升学故,二者皆可抛。”对此,孩子们能不“紧张死了”吗?

“累死了”——今日的学生学习之苦,之累,之枯燥,有目共睹。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坠入“苦海”,练钢琴、学绘画,几乎没有闲日,而后上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日光加灯光,墨水加汗水”,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天,家长又请好了家教,还得补英语、补数学……面对这大山般的学习压力,孩子们能不喊“累死了”吗?

一篇作文就写了72个“死了”,学生心情之压抑,灵魂之扭曲,由此可见一斑。这种写作现象难道仅仅是“语言贫血”所能涵盖了的吗?这背后是否也隐藏着某种危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