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婴儿也有语言吗

婴儿也有语言吗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与宝宝说话的同时还要逗引宝宝发声。也就是说,宝宝已能将感知的物体和动作、语言建立联系。听懂成人说话对宝宝心理发育有很大的意义,也为以后的语言发展打下了基础,因此,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说话并将语言、物体的动作联系起来,通过视觉、听觉及感官来帮助宝宝进一步理解语言。将近1岁的宝宝已能模仿说出一些词音。声音对宝宝来说已起到初步交际作用,但只是有限的联系,宝宝还不能说出有些已经理解的词。

0~1岁婴儿语言发展的总体特点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婴儿学说话的准备期,婴儿反复地自我发音到接近1岁时才逐步听懂某些词意,并开始模仿最容易发音的几个词。最先学会的词是“妈妈”,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婴儿开始说的第一个词。

这个时期父母应尽量逗引孩子练习发音,用说、看、摸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孩子模仿发音。如模仿“糖”的音时,家长可以一边教一边拿出糖果给他看,还让他用手去拿着糖吃,使他懂得词意,为以后学说话打下基础。

1~3个月婴儿的语言及感官发育

语言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随着脑的发育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发音器官如声带、嘴唇等是否正常对语言的发育起决定性作用,语言的发育与智能及语言环境有密切关系。

宝宝1~2个月开始发喉音,2个月发“啊”、“咿”、“呜”等元音。此时,宝宝还不能模仿成人说话,但可以听爸爸、妈妈和他说话声音,看成人说话时的表情、口形等。宝宝还会发出“啊、咿、呜”等声音。这是宝宝的语言发生期。爸爸、妈妈要多和宝宝说话,可利用宝宝醒着的时间,如换尿布时和喂奶前,即使你所说的话宝宝听不懂也没关系。在与宝宝说话的同时还要逗引宝宝发声。这些都有利于宝宝早期的语言学习。

4~6个月的婴儿语言发育特点

4~6个月宝宝往往会重复发出各种声音来逗着玩,早上起床或有人对他讲话时,他就会滔滔不绝地、常常是大声地发出各种简单辅音和元音,如:ma~ma~ma;da~da~da;bi~bi~bi等,并且能比较明确地对周围人的声音做出反应。听到声音宝宝会将头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眼睛似乎会寻找说话的人,偶然会发出轻轻地笑声。

那么,怎样使宝宝对学语言感兴趣呢?

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大多数宝宝都要经过咿呀学语阶段。一开始,宝宝由于咿呀学语本身的乐趣而“说”个不停。父母应对宝宝的咿呀学语感到高兴,经常对着宝宝咿呀作答能强化宝宝学语。大人对宝宝接近成人言语的发音逐步强化能使宝宝从没有含义的咿呀学语过渡到有意义的说话。

那么,耳聋的宝宝也是如此吗?

耳聋的宝宝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会像正常宝宝一样咿呀学语,但由于他们听不到自己和别人的声音,发音的兴趣逐渐消失使语言的发展受到阻碍。

6个月婴儿的语言和听力发育

6个月宝宝的听力更加灵敏了,能分辨出许多不同的声音并对声音作出反应。对人的声音和音乐声开始积极地发声响应。

家长应该做的:

1.重复宝宝发出的音节并轻微地改变声调,让他重复;

2.定时给宝宝唱相同的歌谣或摇篮曲帮助宝宝练习发音;

3.经常叫唤宝宝的小名,让他熟悉自己的名字。

7~9个月的婴儿语言发育特点

宝宝7~9个月时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已经能听懂成人简单语言的意思了。这时的宝宝对成人发出的声音能应答,当成人说到一个常见的物品时宝宝会用眼睛看或用手指该物品。这是由于大人经常用语言对宝宝描述生活环境中接触的事物,使宝宝慢慢地熟悉了这些声音,并开始把声音与事物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宝宝已能将感知的物体和动作、语言建立联系。

听懂成人说话对宝宝心理发育有很大的意义,也为以后的语言发展打下了基础,因此,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说话并将语言、物体的动作联系起来,通过视觉、听觉及感官来帮助宝宝进一步理解语言。

10~12个月的婴儿语言发育特点

将近1岁的宝宝已能模仿说出一些词音。一定的“音”开始有一定的具体的意义,这是这个阶段宝宝语言发展的特点。声音对宝宝来说已起到初步交际作用,但只是有限的联系,宝宝还不能说出有些已经理解的词。宝宝常常用一个单词表达自己的意思,如“外外”,根据情况可能指“我要出去”或“妈妈出去了”。“饭饭”可能指“我要吃东西或吃饭”。

一般10~12个月的宝宝能理解更多大人的语言,如大人说“电灯呢?”,他会看灯并用手指着灯;如果问他“眼睛呢?”,他会用手指自己的眼睛或眨眨眼睛;听到成人说“再见”时他会摆手;听到“欢迎、欢迎”时他会拍手。

为了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家长应结合具体事物训练宝宝发言,可以用游戏形式来训练。在正确的教育下1岁宝宝已能说出“爸爸、妈妈、阿姨、帽帽”等5~10个简单的词;当东西掉在地上时会发出“拿”的声音示意成人捡起;见到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会喊“爸爸、妈妈”。有时会叫错,把爸爸叫成妈妈。

婴儿的语言教育

婴儿的语言学习理论上要经过两个阶段:接受信息阶段和表达信息阶段。从学习口语和文字的两个方面可以划分为四个必经步骤:学听话、学说话,学认字、学写字。

婴儿语言学习必经步骤之一:学听话。

学听话是接受信息阶段。基本方法是:婴儿从出生开始大量地听各种简单和复杂的语音和句子。在这个阶段家长要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尽管他还不能进行清晰、准确的语言沟通,但父母可以将看到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不断地讲给宝宝听,让宝宝的头脑中将语言和日常生活的事情联系起来(不要太在乎宝宝是否真的理解),这是在进行语言的储备,能对孩子将来的语言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婴儿语言学习必经步骤之二:学说话。

学说话是表达信息阶段。基本方法是:伴随发音器官的逐渐成熟,婴儿先后发出单音、双音,逐渐会说简单句、复杂句。在这个阶段,家庭成员说话要注意尽量使用规范的句子和句型,多与宝宝交谈并给宝宝朗读,让孩子反复练习儿歌;同时要随时随地让孩子学习、练习使用词语,如:认识家中的各种东西;外出时教宝宝认识看见的东西等。

婴儿语言学习必经步骤之三:学认字。

学认字是接受信息阶段。基本方法是:宝宝从出生开始大量地接触(视听)各种表现形式的文字。这一阶段要培养婴儿的阅读意识,多给宝宝读书,在读书时告诉孩子每一本书讲的是什么,书中的字和词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帮助孩子注意字的形状;当孩子有感兴趣的字词时,妈妈要耐心地讲给他听。

婴儿语言学习必经步骤之四:学写字。

学写字是表达信息阶段。基本方法是:随着手部小肌肉协调能力逐渐成熟,婴儿从简单笔画的字开始,一笔一画地写,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科学培养,避免误区

父母都很注重婴儿的语言发展,但方法科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在婴幼儿语言教育方面常见的培养误区主要有:

误区1:没有充分意识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互相攀比,使孩子在语言自然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应有的压力

婴幼儿获得语言都要经历几个阶段,但儿童到达某一语言发展阶段的年龄不尽相同,个体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父母绝对不能用其他孩子语言发展情况做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否则只会给孩子学习语言制造心理障碍。

误区2:注重学习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

具体表现在:父母教给孩子某句话或某个字词后更重视孩子是否尽快掌握了学过的内容(如会说了什么话、认识了多少字词),而不太关注孩子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事实上只要有了良好的语言学习兴趣和习惯并且处于适宜的语言环境,孩子就会获得相应的语言能力。

误区3:对孩子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过于较劲。

事实上,孩子在学说话和认读汉字过程中出现不准确发音和认错字的现象是很正常的,父母可以及时纠正但不要过于较劲。否则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降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父母在孩子语言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语言示范,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模仿并给予充足的时间练习。这样孩子就能够实现语言的自然学习。

发音不准需关注

娟娟一生下来就挺逗人喜欢的: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卷卷的黑发。娟娟会讲话了,叫一声“爸爸”又叫一声“妈妈”,全家人高兴极了。不过娟娟的发音不准,大人觉得宝宝刚学话,发音不准很正常。可是在娟娟开始学数数时“二”字老是说不清,还有说“大”字时也是如此。隔壁王奶奶说这可能是宝宝舌头短,应去医院看看。娟娟的妈妈急了,忙带宝宝去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不是宝宝的舌头本身短而是舌系带过短,需手术治疗。

舌系带过短有什么表现呢

宝宝开始学讲话时不能准确地发出卷舌音和舌腭音就是一种表现。让宝宝抬起舌头家长可以看到短粗、与舌尖腹侧相连的舌系带,正是发育不佳的舌系带限制着舌尖上抬。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可缺少语言交流,因此耳、鼻、腔、喉、舌、唇、齿等与语言相关器官的健全是很重要的,而舌系带过短影响发音就必须做舌系带延长术。

对宝宝舌系带过短的判断应慎重。婴幼儿时期宝宝的舌系带发育尚不完善,70%的舌系带位置偏前。一般说来,宝宝在出生5个月以后,随着乳牙的萌出,舌系带的附着会逐渐向口底下移并变得单薄而松弛。这时宝宝舌系带就不显得短了。如果宝宝在6个月以后舌系带仍然短粗就说明舌系带过短。

舌系带延长术是一种很简单的手术,一般医院的口腔科均可以做。3岁以下幼儿的舌系带的血管发育不全,术中出血少,只需将系带提起后横行剪断,用纱布加压止血即可,可以不做缝合。一般手术最好在宝宝学龄前做,因为矫正术可为卷舌音及腭舌音语言训练创造有利条件。

1~6个月婴儿身体语言揭秘

你观察过婴儿在学会说话前有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吗?婴儿用这种方法向你传递信息。

科学家们饶有兴致地研究过数千名婴儿,发现他们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有千姿百态的变化,这些变化并非偶然而是有意义的。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婴儿心理学斯克佛教授分析了1~6个月婴儿的面部表情语言,大致有以下几种:

1.咧嘴笑表示兴奋愉快 婴儿的笑是突然发出、短暂、快速的,嘴角牵动,笑容骤现,伴随表现是满目发光、两手晃动,舒展着魅力,而后笑容消失,等候亲吻鼓励。这时父母应报以笑脸,用手轻轻地抚摸婴儿的面颊并在他的额部亲吻一下,给予鼓励。接着婴儿又会以微笑告诉父母:我对父母的行动很满意。

2.瘪嘴表示要求 婴儿瘪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似的是啼哭的先兆,实际上是对成人有所要求。如饿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乐、厌烦了要人抱起来。这时父母要细心观察婴儿的要求,适时地满足他的需要,如喂他吃奶、逗他开心、抱他去户外玩:让他俯卧、爬行、坐起来、改变长卧久睡的姿势。

3.撅嘴、咧嘴表示要小便 男婴通常以撅嘴来表示小便,女婴则多以咧嘴或上唇紧含下唇来表示小便。父母若能及时观察到婴儿嘴形的变化,了解孩子要小便的表情信号就能摸清小便的规律而加以引导,逐步培养婴儿良好的习惯。

4.红脸横眉表示要大便 婴儿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目光发呆,有明显的“内急”反应。这是要大便的信号,父母应立即解决他的“便急”。

5.玩弄舌头吐气泡 大多数婴儿在吃饱、尿布干净而且还没有睡意时会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或吮手指、吐气泡。这时婴儿愿意独自玩耍,不愿意别人打扰。

当然,婴儿的身体语言也存在个体差异,年轻的父母不能照搬,而应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婴儿的一举一动,总结自己宝宝身体语言独特的内涵。

6个月到1岁的婴儿由于感知能力和动作能力的发展与增强,除了用面部来表示自己的意愿外,他们还以各种动作的体态语来表示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6个月时婴儿会张开双臂将身体扑向亲人,要求拥抱、亲热。若陌生人想要抱他则转头将脸避开,表示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7~8个月时婴儿会以拍手和笑脸表示高兴,以点头表示谢谢,对不爱吃的食物以摇头表示拒绝;9~10个月时婴儿会以小手拍拍头,表示戴上帽子后出去;11~12个月时婴儿除了用面部表情和动作来表示体态语外,已开始用简单的词语来表示自己的意愿。

1岁以内婴儿有成千上万的信息通过体态向父母传递,而且每个婴儿传递的方式也各有差异,父母要细心观察,了解婴儿心理需要。

身体语言有益儿童智力发育

婴儿如果学习一种简单的手势语言,在学习说话时会学得更快,在日后的智商测验中也会表现更佳。

学会手势可使大脑功能增强。11个月时学习了手势语言的婴儿到几个月之后语言能力就超过了同龄人。而且这种语言优势一直可以保持到3岁。不仅如此,到8岁的时候小时受过手势语言训练的人在智商测验中会出类拔萃。

研究人员考虑了家庭收入、教育和其他因素对智商的影响后发现,在智力测验中,32名小时候受过手势语言训练的儿童与37名没有受过手势语言训练的儿童相比,其智商要高12分。32名儿童的智商平均分为114,而37名儿童的智商平均分为102。使研究人员感到惊讶的是,那些受过手势语言训练的儿童的智商会超过比他们大一岁的孩子。

让你的宝宝学会身体语言

心理学家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来的。

身体语言的开发:

宝宝开口学说话前有个过渡阶段——用手指东西,这就是宝宝的手指语言。一家子都在的时候,如果问宝宝:“爸爸在哪里?”宝宝虽然不会说话却会把脸转向爸爸用手指他;如果又问:“妈妈呢?”,他也会转过脸来小手指向妈妈。宝宝看图画时,如果问“猫咪”、“汪汪”,他也会用手指在图画中指出。

手指语言反映宝宝的判断思维。判断需要对认知和记忆贮存的众多信息进行检索和筛选。比如,图画中除了“猫咪”和“汪汪”,可能还画有树、草、房子什么的,而宝宝的指头只指着“猫咪”和“汪汪”。

判断是复杂思维。研究儿童的学者常常把判断力当作测定智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宝宝运用手指语言这个阶段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加强孩子的判断力。不过,在孩子用手指作出判断后请不要忘记说:“宝宝好聪明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