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搭台,民族经济在发展中唱出亮点

文化搭台,民族经济在发展中唱出亮点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月15日上午9时,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展期将持续至5月19日。本次文博会,共有来自95个国家的1.7万名海外采购商参展,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为161.38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94%,同比增长30.33%。十届文博会文化出口交易额累计已超过1000亿元。这场文化盛宴,同时带来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度,以及民族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创造的民族经济所带来的我国GDP的增长。

◎本报记者 穆阳芬 贺明静

近年来,尤其“十八大”以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方针下,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民族经济的发展是以民族文化为依托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模式在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小到少数民族饰品大到民族特色的商业影片以及民族美食产业还有独具创意的民族项目等,都让我们眼前一亮。这些以民族文化为依托的产业不仅彰显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更带动了民族经济的增长。

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成为文博会的亮点

5月15日上午9时,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展期将持续至5月19日。来自广东、吉林、四川、西藏和云南5个省(区)的代表团介绍了各自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其中,云南代表团介绍了包括文山“中国祖母绿”和彝族刺绣在内的云南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还在现场带来了彝族歌舞。吉林代表团介绍了包括吉林市小白山满文化旅游综合体在内的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以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的收录,这些都是今年文博会的亮点。5月17日展览期间,位于深圳会展中心创意生活A馆,300多平方米、设计新颖的宁夏展位人气爆棚,宁夏独具特色的回族礼仪、非遗展示、旅游景点推介等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参观者。观众们纷纷驻足品盖碗茶、听花儿、看回族服饰展演,询问宁夏旅游线路。

本次文博会,共有来自95个国家的1.7万名海外采购商参展,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为161.38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94%,同比增长30.33%。十届文博会文化出口交易额累计已超过1000亿元。

这场文化盛宴,同时带来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度,以及民族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创造的民族经济所带来的我国GDP的增长。

银川市清真食品走向国际市场

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是银川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型产业,银川市有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企业4800多家。2013年9月,第三届中国(宁夏)清真美食文化节在吴忠市利通区举办,这同时也是一场国际盛会。这场国际盛会对于游客而言,是了解世界的窗口;而对于参展客商而言,巨大的交易额说明这里正在成为商贸往来的桥梁。宁夏要打造发展清真食品产业,就要走出去,因而在开罗、迪拜、伊斯坦布尔等城市也开设了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展销厅。清真牛羊肉、清真调味品等已经出口到约旦、马来西亚等国家,逐步打开了清真食品国际市场大门。

在做大量的宣传的同时也要在产品本身上做好工作,在产品源头上做好,用实实在在的高品质来吸引人,注重老口味的同时也不忘挖掘民族特色的东西来推陈出新。如,宁夏青铜峡市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老苗”牌月饼为主的中国知名月饼品牌等清真食品企业通过努力打响了自己的牌子。现在,我们将视线由远拉近,来看看我们北方民族大学周边的民族特色美食产业。

校门口的“舌尖”

学校对面有十几家清真餐厅,其中好多都是开了十几年的老店。马家斋饺子拉面馆的店主是一位回族妇女,带着头巾,穿着回族服饰。店内贴着伊斯兰风情的壁纸。她说:“今年是第九个年头了,一开始只有一楼一间店面,2012年我们又扩大了店面。现在经营的还好,顾客主要是学校的学生。在北方民族大学加大招生力度的情况下,我们店面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收入还是不错的。”店里服务员介绍:“老板招的员工大多都是固原当地的回民,传统的回民风味的特色面食与小菜被他们带到了银川。因为是家乡人,他们能进行比较好的合作沟通,店里的肉也都是从家乡那边宰好了运送过来的。”老板觉得,招聘回族的员工和使用新鲜地道的肉是他们生意好的原因。

穆清斋在学校对面开了有13年了。大盘鸡是穆清斋的招牌美食,十几年来都没有变过,这道菜也是许多北民大毕业生念念不忘的味道,为此我们采访了穆清斋的老板。他说道:“我们穆清斋讲求的就是要做到实惠,在分量价格上都实实在在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的是我们手艺人奉上的真诚。吃饭就追求实在的味道,味道做好了就自然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开穆清斋的回族老伯一开始是为了让儿子有个工作才开了这个店。一晃十几年,他们对这个店投入了资金也投入了感情。这家清真餐厅,一直都在本着实惠做菜。一句“家常”,让顾客不仅有家的感觉,还走进了美味背后的民族文化。

回族剪纸艺术走进我校创新项目

了解了校外的美食,再走进校内,看看我们校院级创新创业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如苗歌的文化底蕴,探究回族民间剪纸艺术,还有有关藏族的天葬风俗等,都是来自各地的特色文化的映射。

“回族剪纸文化艺术的探究”是以宁夏同心县的回族剪纸为例的,负责人文史学院2012级汉语言3班的纳晶晶说:“我们是想调查同心回族剪纸的文化特色,将宁夏的剪纸与其他地方的做比较,再将宁夏其他地方的剪纸与同心的比较,来看同心回族剪纸反映出的人们生活娱乐方面的文化底蕴,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被延续下来。”目前他们还在论文准备的阶段,她说现在将剪纸艺术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是比较好的。同组的来自同心县的周甜说,在宁夏同心回族剪纸最有名的是两位当地的“女艺人”——井春霞和田彦兰。

同心回族剪纸是因为井春霞的出现而从后台走向了前台。2008年6月,井春霞参加第三届国际(北京)剪纸艺术节,作品《花儿学阿语》获得金奖,这是宁夏当时获得的唯一一个金奖。田彦兰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剪纸)传承人。2009年第五届国际(江苏·金坛)剪纸艺术节上,她创作的作品《回族女娃弹口弦》获得金奖。当时有一位公司老总看到田彦兰的剪纸作品后大加赞赏,让她放弃现在的事业,到他开办的私人艺术馆工作,并许诺一年10万元的年薪。田彦兰的家人、朋友知道后,都劝她考虑一下,而她却说:“条件和报酬是很优越,但我不能答应,因为我是回族剪纸的传承人,在家乡我同样可以把剪纸产业做起来。”

民族自豪感也是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一个推动因素,创作者不仅在她的作品内容上选用民间传统题材,而且在作品的创作理念、艺术表达以及剪刻技法上也自然流露出传统文化的特征。民间艺人以他们独特的手艺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间接地将民族文化保留了下来。

在今年4月22日,由宁夏文化馆、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隆德县政府主办的隆德剪纸文化产业展销会在宁夏文化馆举行,共展出了128件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主办方希望将传统剪纸展览当作检验、展示作品和获得艺术与市场双赢的一种主要方式,让隆德传统剪纸文化逐步进入产业化时代。

除了上述的几个部分的产业,民族经济依托文化搭台唱出了亮点,如,北京民族电影展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特色活动,国内外影响力越来越大,在2011北京国际电影季民族电影展期间,组委会特别推出30部优秀的少数民族母语影片。如,蒙古族的《黑骏马》,鄂伦春族的《最后的猎鹿者》,等等。除此之外,组委会还会推出商业性的少数民族母语影片,以此来拉动民族经济的发展。还有《舌尖上的中国》继第一季的热播后于今年4月以探寻民族美食的脚步为起点开始了第二季的播出,影片更关注的是当中的人和做美食的过程与文化底蕴,在此起点上,加入创新元素,达到了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成片,其热播带来的诸多经济效益也是不言而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