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躁已成为一种社会病

浮躁已成为一种社会病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社会有许许多多为名利奔忙的人。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浮躁早已成了一种“社会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斯临刑前的一番话应该是发自肺腑的,他对自己追逐权力的一生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为了名、为了利,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如果你在路上碰到许久不见的熟人打招呼,问:“最近怎么样?”得到的回答似乎都是一个字:“忙!”是啊,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很忙,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忙得马不停蹄、忙得焦头烂额。这个“忙”字,听起来我们非常有追求、我们活得很有价值。可看看我们在忙些什么呢?有人忙着投身商海,想要房子、车子、票子:有人忙着从政为官,要博得个生前身后名:也有人忙着踏上舞台、走上荧幕,以期望名利双收……也就是说,我们都在为两个字在忙:名和利。这种追名逐利的忙,让我们的心态变得异常浮躁,都想多快好省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乾隆皇帝游江南的时候,爬上了镇江的金山寺,只见江面上往来船只如梭,乾隆皇帝就问身旁的一位老和尚:“禅师,请问你在这里住了多少年了?”老和尚答:“住了几十年了。”乾隆又问道:“你既然在这里住了几十年,那你可否告诉我,你每天看见长江上有多少条船只在来来往往?”老和尚答:“我只看到两条。”乾隆惊奇地问:“只有两条?你这是什么意思?我现在看到的也不止两条船!”那老和尚不慌不忙地说:“人生只有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今社会有许许多多为名利奔忙的人。当人开始“汲汲于富贵”时,心态便开始失衡,因为他们想尽快得到,同时不愿意看到别人比自己得到的更多,于是他们就开始为更快更多地获取而忙碌。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些青年人往往连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没做好,就开始这山望着那山高,抱怨自己没有晋升;还会看到有些人因为自己的利益一时得不到满足,便开始四处张望、寻找机会“跳槽”,可是等到了新的工作环境里,板凳还没坐热,又开始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机会。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不说,还把浮躁心态传递给周围的人。正因为人人都爱跟别人比较,都在“恨人有、怨己无”,都在想着走捷径去多快好省地获取利益,都在眼红和效仿那些“成功者”,于是浮躁便轻而易举地蔓延开来,整个社会到处弥漫着浮躁的因子。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浮躁早已成了一种“社会病”。唱歌的想一夜成“星”,经商的想一夜暴富,当官的想一夜飞黄腾达,就连做学问的也想一夜成名。我们是不是总在与他人的比较中焦躁不安?我们是不是总恨没有神助,不能一夜暴富、不能立马功成名就?我们因“得不到”而尝尽烦恼,在嫉妒和浮躁中失去自我。

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培根曾这样疑惑地发问:“难道人类非得变成经济动物,只知道专注于膨胀的胃和膨胀的银行户头?”如果我们正在为自己的浮躁而烦恼,是否问过怎么才能拒绝浮躁、重拾快乐?这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淡泊名利,不要过分追求那些虚无的名利。

公元前208年,大秦帝国左丞相李斯被腰斩于首都成阳。

李斯相秦,厥功至伟。灭诸侯,成霸业,一统天下,始皇帝的千古功绩,有一半得算到李斯的头上。但位极人臣又怎样?功烁古今又怎样?他堂堂大秦丞相,率领百官向阉人赵高小心赔笑,仍逃不掉被指鹿为马的小人诬陷,身被五刑,腰斩于市,夷灭三族!

在腰斩前,李斯对着一起奔赴黄泉的儿子,追忆起当年领着孩子们,牵着咻咻嘶叫的猎狗,出上蔡东门,在秋日衰草丛中,追逐成群狡兔的无忧岁月——“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斯临刑前的一番话应该是发自肺腑的,他对自己追逐权力的一生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为了名、为了利,最终落得如此下场。巧合的是,在李斯死了五百多年后,又一位名人发出了类似的感慨,这次是大文学家陆机。他在被赐死军中时说了一句与李斯如出一辙的话:“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同样的一生追逐,同样的结果,同样的悔恨,这是多大的嘲讽啊!

放慢追寻名利道路上的脚步,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不让外物的侵扰影响自己的好心境,停下来享受一下生活,倾听一下自己的心声,不要再“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

远离浮躁,重拾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