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把浮躁化为笃实

把浮躁化为笃实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蓄积现有的成果,稳固大好的局面,故称为大畜。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最终导致国人暴动的史实可说明此爻爻义。周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采用十分严酷的刑罚。到了西周第十个王周厉王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了。能够自觉以中道抑制自己的行为,把浮躁都化为笃实,蓄积力量,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以此自我完善,获得成功。

26.把浮躁化为笃实

alt

【原典】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爻辞新解】《大畜卦》象征大量的畜养积聚:利于坚守正道;不要让贤能的人穷困地居于家中自谋生计,而应该把他招到朝廷中食取国家的俸禄,把才能贡献给国家,这样便可以获得吉祥;利于涉过大河。

【原典】《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爻辞新解】《象辞》说:《大畜卦》的卦象是乾(天)下艮(山)上,为天被包含在山里之表象,象征大量的畜养积聚;君子效法这一精神,应当努力地学习领会更多前代圣人君子的言论和行为,以此充实自己,培养美好的品德和积聚广博的知识。

【原典】初九,有厉,利己。

【爻辞新解】初九,不顾一切地贸然前进就会有危险的情况发生,这时只有暂时停下来不勉强前进才会有利。

【原典】《象》曰:“有厉,利己”,不犯灾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不顾一切地贸然前进就会有危险的情况发生,这时只有暂时停下来不勉强前进才会有利”,是说不必冒着灾难风险前进。

【原典】九二,舆说輹。

【爻辞新解】九二,车子脱去轮輹自动停下来不再前进。

【原典】《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车子脱去轮輹自动停下来不再前进”,说明九二爻虽然刚健急躁,但它能够自度量时,自动停滞不前,所以没有贸然前进的过失。

【原典】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爻辞新解】九三,骏马奔驰如同风驰电掣一般,但是,贸然前进有陷入危险的可能,所以应当警惕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同时又应当坚守正道,这样才会安然无恙。只有娴熟地掌握了驾车和防卫的本领,才能利于前去行事。

【原典】《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利于前去行事”,是因为九三与上九志同道合,没有妨碍。

【原典】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爻辞新解】六四,给头上尚未长角的小牛预先装上一块横木,以防止它长出角后顶人,这是大吉大利的。

【原典】《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大畜卦》的第四爻位(六四)的“大吉大利”,是因为能够防患于未然,未雨而绸缪,因而是可喜的。

【原典】六五,豮豕之牙,吉。

【爻辞新解】六五,面对长有锋利牙齿的猪,并不从如何除去它的牙齿上下手,而是避其锋利,击其要害,将它阉割。这样就可以制服它刚暴凶猛的本性,使它变得温顺,这样便能平安无事,获得吉祥。

【原典】《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大畜卦》的第五爻位(六五)的吉祥,是因为能够抓住事物的关键,从根本上予以治理,因而是可庆可贺的。

【原典】上九,何天之衢,亨。

【爻辞新解】上九,四通八达,多么畅通无阻的天街大道,必然亨通顺利。

【原典】《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四通八达,多么畅通无阻的天街大道”,是说由于大量畜养积聚贤士,天下已经贤路大开了。

【读解】

大畜卦描述人们发愤图强,蓄积力量的情形。君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采取有效的措施,蓄积现有的成果,稳固大好的局面,故称为大畜。

对于君子来说,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成就事业,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动态过程,君子能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以积极进取的方式,不畏艰险,克服困难。

君子观此卦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已成江海”的道理,通过努力不断提高个人的品德才学。

君子蓄积力量,相机而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蓄养自己的德才,二是养才用才。

【事典】

国人暴动

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最终导致国人暴动的史实可说明此爻爻义。

国人在高压政策下,“道路以目”。召公虎规谏厉王,但监谤更甚,国人忍无可忍,于公元前841年,举行暴动,攻入王宫,厉王仓皇逃奔彘,公元前828年,厉王死于彘。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在周成王、周康王统治的时期,周朝政局比较安定。后来,由于奴隶主贵族加重剥削,加上不断发动战争,平民和奴隶的不满情绪也随着增长。周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采用十分严酷的刑罚。周穆王的时候,制订了三千条刑法,犯法的人受的刑罚有五种,叫做“五刑”。像额上刺字、割鼻、砍脚等。但是,刑罚再严,也阻止不了人民的反抗。

alt

周厉王(?—前828),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

到了西周第十个王周厉王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了。周厉王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大臣,实行“专利”,他们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不准人民利用这些天然资源谋生;他们还勒索财物,虐待人民。

而且,周厉王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要他专门刺探批评朝政的人。

卫巫为了讨好厉王,派了一批人到处察听。那批人还敲诈勒索,谁不服他们,他们就随便诬告。

厉王听信了卫巫的报告,杀了不少国人。在这样的压力下,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里议论了。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交换了一个眼色,就匆匆地走开。

公元前841年的一天,都城四郊的“国人”自发地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从四面八方扑向王宫,向厉王讨要说法。听到由远而近的呼喊声,厉王赶忙下令调兵遣将。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平民,平民就是兵,兵就是平民。现在平民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厉王这才知道大祸临头,匆忙带着宫眷逃出都城,沿着渭水河岸,日夜不停地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筑室居住了下来。

在大臣周公、召公的极力劝解下,集结到王宫中的“国人”才渐渐散去,暴动暂时平息。根据贵族们的推举,周公、召公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公卿大臣共同商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在历史上,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国人暴动”有力地打击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动摇了周天子的地位。从此,西周很快地衰落了下去,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厉王逃到彘后,派臣子凡伯返回都城镐京打探消息。凡伯、周公、召公等商议,准备迎接厉王复位。但是民愤难消,他们坚决不允许他回来。民意难违,周公、召公被迫打消了这个念头。凡伯回到彘向厉王奏明了情况,无可奈何的厉王只好在彘定居下来,凄凉地度过了最后的十四年,最后病死了。

alt

胡簋(西周,陕西扶风博物馆藏品)为周厉王为祭祀先祖而铸,形体高大魁伟,可称簋中之王,内底铸铭文一百二十四字,制作于厉王十二年

【感悟】

懂得审时度势的道理,不要急于求成,因为这个时机正好可以用来蓄积自己的品德才学。能够自觉以中道抑制自己的行为,把浮躁都化为笃实,蓄积力量,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以此自我完善,获得成功。

艮宫 山天大畜

山高天阔六畜兴

最利贞人问止停

莫恋家园温饱暖

出门勇闯事必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