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言的流行和蛊惑

浮言的流行和蛊惑

时间:2022-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浮言”,大都来自于会议上、报刊宣传中那些粉饰太平的不实之词。社会浮言主要有以下几种:1.溢美之词所谓溢美之词,是指为了产生赞扬、夸大和媚上的效果,过分夸大事实,当事人听后有种种快感。于是他急令司机停车,并用自己的车将伤者送往医院。消息很快传开,该领导得到舆论褒扬。
浮言的流行和蛊惑_舆论学概论

一、浮言的流行和蛊惑

社会浮言是指脱离实际的意见和动听的套话,又称美丽的空话,在社会舆论中具有普遍性。对人对事讲几句好话,不至于有什么坏处,如果众口一词,形成一种舆论,就会产生“捧杀”的效应。一味赞美实际上不美或不那么美的事物,良莠不分,用来育人治国,则误国害民。这种“浮言”,大都来自于会议上、报刊宣传中那些粉饰太平的不实之词。社会浮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1.溢美之词

所谓溢美之词,是指为了产生赞扬、夸大和媚上的效果,过分夸大事实,当事人听后有种种快感。湖南益阳市一家报纸曾报道过这样的事情:该市的一位领导外出,偶遇一起交通事故,当时有很多人正在抢救。于是他急令司机停车,并用自己的车将伤者送往医院。几天后,当地一家报纸发了一条表扬性消息,说该领导在紧要关头“亲自指挥村民抢救伤员”云云。消息很快传开,该领导得到舆论褒扬。不料这位领导看到消息后,发现有明显的“拔高之意”,心里不安,便给报社编辑部写了一封信指出:“抢救伤员不是我现场指挥,而是当地村民在我到达之前就进行了,我只是做了每一个过路人都应该做的一点事。”他还要求报社的新闻报道“务必实事求是,不要随意给领导干部脸上‘贴金’。”假设这位领导没有读到那篇表扬报道,或者读了报道之后没有给报社编辑部写信,这篇含有大量水分的表扬被当作一件“模范事迹”流传全国,将形成范围更大的舆论。这类“假表扬”和“拔高消息”的见报率很高,引起舆论的“高兴”是常见的事情。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辨别美言的嗅觉并不灵敏,因为人们没有时间去细致地思索,常常把美言当作真理。明明是人民创造的奇迹,硬说是官员领导的正确;社会进步是由于解除了以往限制群众手脚的种种错误政策,却一概赞扬说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本来人为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应有的严重失误,却说这是必要的“交学费”……种种美言,颠倒了是非,混淆了黑白。美言容易把好人吹得飘飘然,把坏事看作好事,导致人们忽视总结教训,缺乏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美言多表现为对工作成就、人物功绩的不适当赞美。由于广大群众不可能调查,对赞扬的内容信以为真,随之形成虚假的褒扬性舆论。它既不能推动社会进步,也没有教育价值,只能给社会造成错觉。吹捧、美化事物的言谈使赞扬对象获得满足,而被欺骗的人过高估计美言的真实性,不断导致可悲的后果。表达美言的人都有吹捧的需要,都企图从美言中捞到好处。这种好处有时表现为“安身立命”的保险系数,有时被风行的时尚所裹胁,也有人为了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以美言换取美言。社会处处充满人身依附关系,过滥地开展评比活动,美言便大量出现,最终形成一种歪风。年终总结往往不是共同总结单位的工作成就和教训,而是鼓励个人自吹自擂,怂恿美言盛行。在许多单位,为了轮流做先进,大家只能轮流献出美言,以德报德。

2.空话、大话

空话、大话是过分吹嘘、毫无实质内容或任意放大事实的浮言。一项改革刚刚开始,还没有收到明显的成效,报刊上却把它说得锦上添花,大小会议不断介绍经验。空话大话作为一种舆论,以夸大的词句把事实乔装打扮,造成文过饰非的坏作风,形成过度的浮夸习气。1958年出现人民公社后,乐观派不断增多,《人民日报》一篇预言似的文章尤为典型,该文写道:“中国正在以宇宙飞行的速度奔腾前进。不久以前,农村50来岁的人们还在担心自己可能看不到共产主义的美好时光,现在,八九十岁的老人却都喜笑颜开地坚信自己能够享受到共产主义的幸福。有的老汉甚至还固执得认为自己已经过上了共产主义的幸福生活。”当时广为流行的大话、空话还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们的基础是马列主义,因此我们是正确的,所以敢想、敢说、敢做,是不会出乱子的”;要“敢于插红旗,越红越好”;“你不插红旗,资产阶级就要插白旗。与其让资产阶级插,不如我们无产阶级插。”……诸如此类的胡言乱语,如断线风筝,不知飞向何方。

这些毫无意义的空话、大话在今天仍没有消除,制造的海市蜃楼经常出现在人们面前。如果指导思想确定为必须肯定我们的各项工作,我们的意识形态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的精神力量不可战胜,就会不断喊出空话、大话。把坚持马克思主义视为“高喊口号”,奉行精神决定存在的主观万能主义,大话、空话就会盛行不衰。

3.套话连篇

套话是空话、大话的延伸,表现为大话、空话的固定格式和习以为常的句式,成为约束思想的绳索。千百万人重复它,媒体把它当作惯用语,但并不考虑它同实际是否契合。比如:“高举红旗胜利前进!”“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文革”中曾经流行这样的“豪言壮语”:“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我们伟大统帅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空前广泛、深入地发动了群众,已经取得了伟大的决定性的胜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绩最大最大最大,越来越大,将来更大。……”多年间,会议上、报刊上都重复这些套话。今天的套话围绕“三个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高举旗帜、坚持道路、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共谋发展”的语链,演化出一些新的模式,常常四六句一组,在媒体和会议上流行。这些套话在理念上都是正确的,但不联系实际,不解决问题,层层重复,到处乱套,对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作用。

2007年和2008年春晚的小品《汇报咏叹调》,主人公胡乱杜撰几句“会议纲要”来应付盘查的领导,居然和真正的会议大纲毫无分别,鞭挞了“套话连篇、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该小品主要讲述某公司经理要办公室主任叶适向其汇报前一天代替自己参加一个会议的情况。谁料叶适因听美声讲座并未参加会议,无奈,叶适凭借以前多次参加此类会议的经验,“蒙”出“五点精神”:1.提高认识,加强意识;2.主要领导亲自参加;3.发动群众,加强宣传;4.持之以恒,环环紧扣;5.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竟与会议提出的要求如出一辙,可见套话极度流行,无处不有。

套话导致思想萎缩,使认识变成无用和自找麻烦的东西。语言能夸大事实,语言的忠诚最不可靠,因为话语通过发音器官和空气的振动可能充满伪装,它并不都代表真实的思想。这样一来,套话的装饰总是使独揽大权的人信以为真,不是“听其言,观其行”,而是“听其言,信其行”,用人办事难免不受人坑骗。无论评价人还是评价工作,都要看行动,看实践效果,言语不过是岸上的木色纸船。

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时代,浮言流行的程度不一样,都有浮言旺盛和沉寂期,这取决于官场作风和社会风气。如果某种制度倡导大一统的理学,把某种思想偶像化,浮言就会盛行。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把这种思想神化,用最美好的语言描绘它的完美。思想严重脱离实际,空话、套话和溢美之词就会一哄而起,实际被歪曲并导致错误的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