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瘾”,一般是指不良癖好,特别是不良嗜好,亦泛指对某种事物的特殊兴趣、癖好,如烟瘾、球瘾、戏瘾等。
“瘾”,是一个形声字,形声,从疒。形声字的意符(形旁)只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或类别,而不标明字的具体含义。形声字的声符(声旁)除了标声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其中的“隐”,不仅是读音,而且暗喻“瘾”的意义——一种隐形的病。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更近于现代字典形式的《玉篇》解释说:“瘾,内病也。”照此说来,“瘾”,似乎是从外表难以看出来的一种内病,一种隐藏起来的病。从这个意义上讲,“瘾”也是会意字。
“瘾”,一般源于兴趣、爱好。当兴趣、爱好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强烈精神需求,以致进入执迷、痴迷状态,若欲得不得时,便心神不定、烦躁不安,甚至丧失理智,这不就是一种病吗?迷恋于某种特定的人或事、物,不能自已,乃至完全由这种痴迷意念决定自己的行动,就是一种病,一种隐形的病,可能是害己又伤人的一种病。
我们的祖先创造出“瘾”这个字,不仅表明他们拥有非凡的智慧,而且证实对“瘾”有异常准确的认知,妙就妙在将“隐”放在“疒”框中,警示人们它是一种内病,其危险性在于它的隐性。
一个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原本是一件好事,它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如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有一个度,如果任其发展,也可能走向反面。兴趣爱好,倘若发展到痴迷的程度,以致自己无法调控,就成为一种不易觉察的病——瘾;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就可能带来无法预测的不良后果。譬如网络,它是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情感的便捷工具,喜欢上网不应算是什么坏事,但发展到迷恋网络,甚至上网成瘾,以致荒废学业,贻误工作,损害健康,那实实在在是一种病态;玩,一般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可以愉悦身心,但若不分时间、地点,玩起来没完没了,不顾正当工作与家庭责任,必然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毋庸置疑,一个人理当敬业,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值得倡导、鼓励,但是绝不能放弃对家庭的责任。如果对工作执著到痴迷的程度,成为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东西,长年累月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这同样也是一种病态,或许会造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留下终身遗憾。总之,因为喜好,发展成为一种难以摆脱的精神需求,执迷到不顾及家庭责任与社会使命,为智者所不取,更不应提倡。
实践表明,即使是正当的兴趣爱好,甚至是专业工作,也不应视为唯一绝对重要,而不顾其他。这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承担着多种角色——社会的、家庭的,要面对许多课题。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问题,当有主有次、有重有轻、有急有缓。在一般情况下,理当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予以妥善解决。绝不能单打一,不能痴迷于某一项事物,不顾及自己本应关注的其他重要问题。至于特殊时期、特殊行业、特殊情况下,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完成某种特殊任务、处置一些特殊事件,则另当别论。
(2011.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