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客是一种软文学

博客是一种软文学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给博客定性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网络和博客的高速发展,让研究者来不及给它一个准确具体的定位,但我们不能等这一新兴的媒体完成之后再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说博客及由此代表的网络文学是软文学,是相对于传统文学而言的。比如博客的以下特征就是对传统文学的悄悄位移。绝大多数人把自己的博客称为小园子、自留地,其实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博客我管理”的主人意识。

2009-07-12

博客随着网络兴起,日渐繁荣,博客高度的个人性和随机性,是一个开放社会才有的表征,对写作者而言,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创作自由和发表自由。

但是给博客定性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网络和博客的高速发展,让研究者来不及给它一个准确具体的定位,但我们不能等这一新兴的媒体完成之后再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以下内容是我近期研究论文的一部分,现贴在这里,和网友们共同商量,主要还是听网友们的高见,拍砖、灌水均可。

说博客及由此代表的网络文学是软文学,是相对于传统文学而言的。传统文学,光新文学就经过了百年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和价值判断系统,它是成熟的、有形的、稳定的,简单地说,虽然作家和作品是流动变化的,但框住这些作家和作品的系统确是刚性的硬性的。

软文学的定义,首先在于它不能简单纳入传统文学的范畴,和传统文学相比,它是欠规范的,是流动发展的,是有弹性的。它的很多地方会溢出传统文学的规矩之外,或放大,或变形,或缩小,在一些独特的地方才华横溢。尤其在文体上,打破常见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及评论的局限,或者将这些文体杂糅在一起,不拘一格,不是戴着镣铐跳舞,而是在跳舞时砸碎镣铐或化镣铐为道具。

这样来自文体革命的活动,其实在背后是文学观念的嬗变,是对传统文学悄无声息的一场绿色革命。比如博客的以下特征就是对传统文学的悄悄位移。

1.亚媒体性。博客之所以能够广泛吸引眼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亚媒体特征。博客的媒体特征,在于它能够发布或传递新闻消息,汶川地震、成都公交起火等一系列新闻事件最早都是通过博客来传播的,博客已经成为媒体的媒体,一些媒体往往借助博客来寻找新闻源。博客的亚媒体特征,又因为强调个人的现场感,而个人的视野、个人的判断、个人的言说恰恰是文学的本质,文学区别新闻的一个差异在于文字是经过个人情感发酵的,媒体强调的是一个固定立场的真实。

2.高度个人性。博客的高度个人性不仅体现在写作方式上,也表现在发表方式上,90%以上的博客是带有个人日记性质的,也就是以往记录在个人笔记本上的文字,如今被公开示众了,这种示众以前是极少数人物才能享有的权利,而博客因网络公共空间平台的公众使用被群众或人民(准确地讲叫网民)分享了,虽然网站在博客主页推荐时主管依然厚名人薄草民,但草民毕竟有了自由展示的空间。绝大多数人把自己的博客称为小园子、自留地,其实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博客我管理”的主人意识。夸大一点说,一个博客就是一个小报刊、一个小传媒,这媒体的拥有者是“我”自己,“我”是主编,也是主笔;“我”是记者,也是编辑。

3.共时参与性。博客的最大特点不是个人情绪的无障碍表达,而在于它受众(网民)的介入,跟帖留言是博客的一个重要部分,阅读博客和跟帖正是开放的文学、开放的文本的一个重要表征。

20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罗兰·巴特一直呼吁文学的对话功能,他认为,传统文学的缺点在于是一个封闭的文本,只能听到作者的声音,因而他人文学必须是开放的文本,他提出的“作者之死”,就是解放读者,每个读者也是作者。罗兰·巴特为了体现这种作者之死的理念,曾专门和他的学生进行过一次对话,就是把世界名著里的恋人在各阶段的对白集中一起进行探讨,这些自由探讨的声音被记录下来,收到《恋人絮语》(此书后来在中国再版时改为《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但这个开放的文本由于受纸媒体历时性的限制,并没有真正做到彻底的开放,《恋人絮语》依然署上了罗兰·巴特著,作者没有死亡,至少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讲,没有死亡。罗兰·巴特理想中的开放文本,今天通过网络得到了完美的实现,网络的开放性和共时性为开放文本提供了硬件,读者(网民)的及时介入和随意的发挥,罗兰·巴特说的读者真正诞生了。读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有了发挥创造的可能,这也就是今天网络文学为什么火爆的原因。还有就是困扰出版社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什么一些网上火爆的作品变成纸媒以后,销路平平了,因为那些在网上火爆的作品有共时性参与的功能,变成纸媒以后参与功能丧失了,读者成不了作者了。开放、参与是当下时代的重要特征,开放的社会就是人民参与机会无限大的社会。民主的本质,在于人们参与社会的管理和监督。博客作为软文学,其价值不可低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