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名作家博客的文学影像

名作家博客的文学影像

时间:2022-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名作家博客的文学影像四、名作家博客的文学影像毋庸置疑,名人是各大门户网站博客专区的金字招牌,名作家亦是。诚然,作家年龄和名气大小并非是决定名作家博客经营状况的唯一因素,作家术业有专攻的领域也和博客经营状况密切相关。当然,名作家的博客并非全是创作,很多根本不是原创文本,像新闻类文字,也常常见之于名作家博客中。

名作家博客的文学影像

四、名作家博客的文学影像

毋庸置疑,名人是各大门户网站博客专区的金字招牌,名作家亦是。但是,名作家博客毕竟是名作家开设和打理的,不同的作家对博客的态度并不相同,并非每个作家特别是名作家都开设博客,开博客的名作家也并非每个人都认真对待和精心打理。以新浪博客为例,它是最早开设专业名人博客的大型门户网站,但是,进驻其中的名作家数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更不用提开博后“玩”了没过多久,便随即关闭博客的名作家。

在中国,网络从诞生到现在也就是30多年的事情。真正流行是最近15年的事情,博客流行也就是十年内的事情,然而,作家一直都在,没有网络和博客,作家还是作家。纵观名作家博客群,可以发现一般成名越早、名气越大的作家越是不屑于打理博客,越是不“认真”对待博客。有些牛气的作家完全拒绝开设博客,比如王安忆、韩少功等。也有一些牛气的作家只是玩票,博客内容甚少,打理时间甚短,更新时间甚慢,比如余华、莫言、贾平凹等。缘何如此,其实不难理解:这些作家成名甚早,名气甚大,作品影响甚广,他们有足够的资本忽略博客的影响力,他们的身份同时也可能使得他们抵触网络文字,因为他们源于传统,坚持传统的文学创作理念,不仅对纸张有所偏爱,而且也认为网络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网络文学出不了真正的好作品。他们不愿意与网络写手平等对话,共置一堂。此外,也不排除一些作家不会用电脑、不想用电脑,比如金庸他就不碰电脑,彭见明、阎真等人也不碰电脑,都是坚持手写。当然,阎真和王跃文也合开了一家所谓的“阎王工作室”(15),但开张之初,就在“特别声明”上清楚地写着:“本博客为湖南作家阎真和王跃文之私人空间,亦官方博客。文字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如使用请支付相关费用。”实际上其中的文字并非阎真上传,他们只是授权于他人经营博客。名作家开设博客让别人代为经营的事情屡见不鲜,比如南帆的博客(16),公告为:“本博客由福建师大一位年轻教师代为管理,所有来访朋友的留言或纸条南帆都不能及时浏览回复,特此公告并致歉。本博客所有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若需转载,请在博客上留言,得到许可方可使用,谢谢。”

作为一种文化影像,很多成名已久的作家其志趣和心思均不在博客本身,同时,也不在乎博客超乎想象的影响力,他们不仅无意经营,相反,还尽量远离这是非之地,例如前面讲到的池莉等一大批名作家。不过,名人或名作家们想远离它,但一些假冒伪劣的博主还是想尽办法来沾他们的“光彩”,比如陈忠实就是其中的受害者。陈忠实的博客实际上也是经其授权由新浪网发的,结果就有了陈忠实新浪博客。实际上,其博客又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博客,因为,其中仅有两篇文章,一篇是2007年11月16日下午三点发表的《告别路遥》,仅此一篇就引起轩然大波。于是,又有了另一篇文章,即2007年11月22日中午二点发表的《声明》,声明如下:“新浪网发表的纪念路遥的文章是我15年前的旧作,我自己从未开过博客,但新浪网登的我同意在网上发表。大家不要把纪念路遥的一篇文章搞得太复杂。陈忠实委托新浪网谨发此短文。”(17)牛气的作家就是不一样,他们不需要牛气冲天的博客为他们搭桥或铺路。他们在文学上已经有了广阔的金光大道,有无博客对他们来说都一样,如果受众因为作家名头响而点击进其博客,可能就会有些许失望,甚至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而很多时候,博客并不能拥有持久的吸引力,基于网络话语开放式的书写特征和泥沙俱下的众声喧哗,名作家们的一些文字常常导致意想不到的歪曲,给创作者以较大的心理负担,甚至造成精神伤害,因此,名作家关闭博客或者删除博客文章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比如余秋雨、刘震云、陈染,等等。

与早期成名的名作家相比,青年一代的实力派作家,特别是伴随网络时代到来而逐渐成名的作家,他们精力充沛,思想先进,比较重视博客话语的影响力,也喜欢博客的自由书写,因此乐于开设博客,并且很好地经营博客,即经营时间长、更新速度快、写作文章的态度更认真。

诚然,作家年龄和名气大小并非是决定名作家博客经营状况的唯一因素,作家术业有专攻的领域也和博客经营状况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诗歌的短、平、快与博客的即时化与碎片化相适应,诗人们大多愿意在博客上展示自己的作品。杂文、散文、小小说和评论类文本,也容易在博客上得到“发表”。而博客平台与中长篇小说性质冲突较为严重,没有谁愿意将自己的原创小说拿到博客中进行首次传播,因此,相对而言,小说家对博客的兴趣不是很大,经营也不够认真。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早已成名的作家群中,也体现在年轻一代作家中的小说家身上,比如80后作家笛安,其博客已经很早不再更新打理了。很多小说家即便很好地经营着博客,也甚少直接上传自己的小说文本,而是以散文、随笔或游记类文字居多,原因就在于博客的个人日志特性与散文、随笔较为契合,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散文家、评论家、文化名人的博客都被塞得满满,就连很多小说家也在进行个性化的随笔创作。当然,名作家的博客并非全是创作,很多根本不是原创文本,像新闻类文字,也常常见之于名作家博客中。基于博客作为话语传播平台的独特性,名作家更愿意在其中发布各类信息,或者进行各种“宣传”,这种博客化文字成为消费时代比较典型的文化隐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