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法中最简单的笔法

书法中最简单的笔法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虞犁新近年来以引人注目的成绩崛起书坛,是一位年轻而颇具势力的书法家,受到广泛的关注。犁新对书法的执著程度是他书写过程的全部表白,没有丝毫的娇柔做作。犁新知难而进,以碑体笔法在大草的创作中开始自己的探索。书法之外,犁新还致力于大写意花鸟画的研究。年轻的犁新以望穿沧海的胸襟弄潮翰墨,眼前的不尽是东临碣石,还有他跋涉不完的翰墨春山等他翻越。

虞犁新近年来以引人注目的成绩崛起书坛,是一位年轻而颇具势力的书法家,受到广泛的关注。他在国家的二十多次大赛中连连获得金奖和银奖。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政府最高奖)、中国书法首届“兰亭奖”(学术最高奖)、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展金奖(专业最高奖)等。数百件作品被政府机关、档案局、博物馆、美术馆、画院、纪念馆、大型企业单位和私人收藏。其艺术成就在《中国书法》、《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书法之友》、《青少年书法报》等专业报刊上均有专题介绍。湖北省档案局为其建立了名人档案。可以说是湖北省的“获奖专业户”,我们不得不叹服他在书法艺术中苦苦跋涉和执著的求索精神了。

年过不惑的虞犁新,一副近视片曚昽着的视线,有如长夜依偎着黎明等待旭日东升的时刻,长发披肩,就像活泼流畅的线条,很儒雅的能使他书法的语言黑白相柔。他慧心暗藏,一双合格的文目被两个二三百度的近视镜所环抱。我足足审视他有一分钟,感觉他不是犁田耕耘的拓荒者,便是新意别出的思想者。“犁田”是农人的活计,“新意是贫苦与寂寞后派生出的思想火花”。他的犁田就是他的“砚田”。他习惯砚田耕耘,如痴如醉,便有书法作证。这有时胜过他的爱人和孩子,使他在浩瀚无垠的书法领域里很富裕的一笔一笔挥写着他很不规矩的方块汉字。

老实持重的犁新,似乎告诉人们岁月的往事和他艰辛跋涉的过程,时时浸润着他诸多的感慨,当走进他的书法领域,对于他的一切我们都会全部领悟。

犁新是从鄂东黄梅小城一步一步走到武汉来的,可以说是一位识鉴深、天资高、出道早的才子型书法家。在十年前由于书法的特别突出,被省书协借调,如今发展成为一名职业书法家,定居在武汉大城市,游走于北京等全国各地。所到之处,铺满了他的书法足迹,这是他书法道路的全部过程。

过程很简单。但是,这简单的背后是如何构筑他文化含量极高的书法线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展读犁新的书法,有一种望穿沧海的感觉和吞吐大荒的意象,我不能不为之心动。犁新对书法的执著程度是他书写过程的全部表白,没有丝毫的娇柔做作。他的书法从汉魏六朝碑版入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以章草、汉简见长,亦作行草和大草。历经长期打磨,辟出新径。他旁涉赵、柳、张迁,《石门铭》以及董其昌的篆书。王绎、傅山、黄挺坚、他都能够广采博收,最后以章草出帖入碑,很有金石气的韵致,彼见风采,自成本家面目。先生历经长期的翰墨耕耘,早先拜崔延瑶、金伯兴为师,得以高人点化,书艺每日欲进,出手不凡,营造出一种阔远、高古、苍茫的气势,给人似觉相识而相见恨晚的感觉。

犁新有一幅荣获全国第二届行草大展一等奖的册页作品,非常引人注目,它立意高古,行笔苍健,意象纷呈中见风采,老辣粗犷中显豪气,满幅作品章草笔意淋漓尽致;中锋入笔,侧锋取势,线条质感强烈,骨气贯通,字字入骨随心;得古风之神韵,赋苍茫以新意,厚重尽显笔端,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跃然纸上,无不令人心动。章草之外,犁新还对大草投入心智。碑体碑法写行草书,这种写法一直是书坛比较关注的问题。犁新知难而进,以碑体笔法在大草的创作中开始自己的探索。以厚重方拙的线条,表现大草飞扬流动的态势,这似乎是一个矛盾。其实,探索的过程是制造矛盾并统一矛盾的过程。他通过字形欹正、收放、聚散,形成丰富变化与强烈的节奏感,以方折改变圆转,圆与寓方,方中见圆,别开生面。犁新对篆隶精研细酌,亦多涉猎。这得力于他对线条的锤炼,在总体上布局上时见巧思。多种书体互相渗透,融会贯通,有古人,又有今人,更有自我;各种书体之间既有关联,又各具风格。他能在大气格局的挥洒中保持着耐人寻味的精微,正符合徐悲鸿先生“致广大,尽精微”的艺术精神。他还有一幅得意之作‘观沧海’更显精神。“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的词句,以如雷贯耳、尽显王者的气象,本身诗意的震撼力,给人以海纳百川的气势,书写时的激情更是一发而不可收,犹如在苍茫岁月的洗礼后再度春山,将他的情感闸门全部打开,顷缸而出。本身的章草笔意给人以亘盘千古、霸气十足的感觉。他独到的笔墨工夫,手握一管柔毫,如刀削斧劈,危崖雕刻,厚重而不失灵动,造就一种横刀立马的大家风范,是难得的一幅佳作。

司空图论诗列二十四品,“雄厚”居第一,“返虚如浑,积健为雄”何为“雄厚”。何为“积健”?曰:先有“积健”才有“雄厚”。就犁新而言,“积健”的过程,是他百炼钢化做绕指柔的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谓“厚积薄发”,才得以使他“雄厚”得十分壮观,故而才有他书法望穿沧海的大家风范。

书法之外,犁新还致力于大写意花鸟画的研究。这源于他书法线条的功夫,他的画具有笔撼墨沉的大气象。先生常颂诗词,偶有心得,佳句迭出,挥毫即书,更见神采。

2009年冬月,犁新外出采风专程来我处晤面。老友相见,格外热切。我有幸亲眼目睹先生作书,提、拉、按、顿、旋、绕、侧、逆,时而如太极浮云,时而如蛟龙闹海,功力之娴熟,可见一斑。我为他的书写情致折服。

犁新在书海中苦苦探索二十多个春秋,岁月之坎坷,人生之艰辛,不断地打造着他笔下的东风芳雨翰墨情,经长期的砥砺磨合,终以不凡的书法成绩登堂入室,成为中国书坛值得称道的优秀书法家。他在不断地重塑整合中完善着他的书法语言和美学思想。年轻的犁新以望穿沧海的胸襟弄潮翰墨,眼前的不尽是东临碣石,还有他跋涉不完的翰墨春山等他翻越。我们深信,面对高手林立的书坛,底气十足的犁新会走出一道更加亮丽的人生风景……2004年8月18日于灵斋

2004年11月12日刊发于《中国国门时报》

2004年12月1日转载于陕西《消费者导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