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风宋韵回味长

唐风宋韵回味长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盘古月》是胡秉平先生的第一本诗词文集,收录诗词赋作品三百余首,文数篇。但他的诗词文赋题材又很广泛,内容丰富,可以说《六盘古月》是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的一部精神产品。秉平先生一直在地市一级卫生部门工作,并以其才学和专业特长担任领导职务。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他于诗词则特别钟情和有所研究,从《六盘古月》中所收录的数百首诗词作品中即可以发现他偏爱于旧体诗词的创作轨迹。

《六盘古月》是胡秉平先生的第一本诗词文集,收录诗词赋作品三百余首,文数篇。仔细翻阅样稿,顿感有一股清新的故乡之风徐徐吹来,使我不由得徜徉其中,深为感染。那一首首眷恋故土、抒写风土人情的诗作,是多么熟悉的题材,故乡的山色风光、人文景致尽入眼帘。作者植根基层,贴近生活,细腻的感情、热情的笔触使其诗文散发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同时他又时常行走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感怀纪事,浪漫而豪放,使远方的山和水荡漾着无穷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追忆往事、感念友情,寄景抒怀、咏史言志,都在作者的笔下化作了生动、激扬的文字。虽以六盘古月做书名,我以为,应是作者故乡为重,尊崇古意,立足六盘山下,诗化现实生活的一种人生追求与美好境界的体现。但他的诗词文赋题材又很广泛,内容丰富,可以说《六盘古月》是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的一部精神产品。亦如作者自己所言:“诗词有田园、有边塞、有婉约、有豪放、有现实、有浪漫、有喜悦、有伤感”(《六盘古月·写在前面的话》)。我也有如是感觉,认同作者的自我诠释,阅其诗、览其词、读其赋、观其文,无论怎样,作者都是一个性情中人。

秉平先生一直在地市一级卫生部门工作,并以其才学和专业特长担任领导职务。我以前在固原工作时,因同在一个大院,我们也相与往来,他给人的印象是言语不多,文质彬彬,在医疗卫生系统颇有人脉,是一个地道的专业技术干部,却从未闻其与诗词、与文学有什么关系。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秉平先生确是一个诗人,并且诗才出众,不事张扬,这是他的品格。可贵的是,他于诗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十分难得。《六盘古月》的前面就有一篇他写的《浅谈旧体诗词创作》的文章,就诗词的创作创新从内容、语言、格律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行文流畅、见解中肯,内行内话,不可小觑。没有长期的对诗词的钻研和理论方面的学习,是达不到如此水平的,自当令人刮目相看。的确,秉平先生于诗词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他中学时代起即爱好文学,曾创作和发表过小说、散文诗等作品。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他于诗词则特别钟情和有所研究,从《六盘古月》中所收录的数百首诗词作品中即可以发现他偏爱于旧体诗词的创作轨迹。近二十年间,他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创作了可观的诗词作品,他写诗填词,师法唐宋,讲求格律,追求意境,力求在内容上有所创新,这也是在践行他自己提出的观点。1997年3月他填写的一首词就是明证:“作词贵在出真意,感受风情。平仄分明,意到心头句自成。华章雅韵驻粘对,爽口情浓。艺苑奇功,荡气回肠展古风。”《采桑子·填词有感》将自己的创作观点以词的形式填写出来,本身并不多见,也算得上是一种艺术探索和创新,可见作者是勤于思考、敏于实践的,与众不同。尤其他在词中写道:“意到心头句自成”“荡气回肠展古风”,可以说是炼字、炼句,是很好的句子,明白易懂,绝不输于有些“名句”。

对文学事业的执着、探求,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思考,在秉平先生的诗词作品中多有反映。诸如:《菩萨蛮·读书》《读书感怀》《读史感怀》《沁园春·读宋史有感》《临江仙·读史有感》《七律·读汉史有感》以及《读〈水浒传〉感怀》《读〈三国演义〉感怀》《读〈西游记〉感怀》《读〈红楼梦〉感怀》等等,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一首诗词都有独到之处,充满新意,包含着他对历史的认识和对文学的理解,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读书容易解惑难,作者不仅认真读,而且以诗词的形式记录读书的快乐与真实感受,抒发情怀,这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能够做得到的。从厚重的历史中,从浩瀚的书籍中汲取营养,这也是秉平先生除了生活之外的又一创作的源泉。他的文史修养、他的人生感悟离不开勤奋的学习,勤奋的学习也成就了他的文学事业,这就是成功的真谛。

在《六盘古月》中,我特别关注他对故乡抒写的那些充满着激情的诗词之作。因为他在《六盘古月·写在前面的话》中就已经道出:“尤其展现了固原文化历史、人文古迹的诗词最多,彰显了固原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秉平先生长期学习、生活、工作在固原,大的概念上说固原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秉平先生是海原人,同属西海固,自有一种温暖的归属感。屈指算来,秉平先生在固原生活了三十多年。感情是人们在一个地方生存的精神前提,秉平先生对固原的感情不用说是真挚的、热切的、爱恋的,这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处处都能寻找到依据:“文渊阁上三春暖,艺苑书香四季芳。千古原州兴衰史,文人墨客醉沧桑。”(《文渊阁》)“西汉末年尽称雄,隗嚣割据占高平。牛邯奉命萧关道,在此安营留地名。”(《牛营村探微》)“黄土高原好景观,仙山灵水白云间。六盘作画千秋墨,泾水弹琴万古弦。”(《登六盘》)“老巷风光引客行,雕梁画栋挂红灯。小桥流水农家乐,古树青砖古韵风。”(《隆德老巷子》)“俯首望原州,东岳山西楼外楼。万里长城依旧在,何忧,义胆忠肝志未酬。持笔写春秋,眉皱当时记心头。泼墨挥毫展新姿,何求,文不惊人誓不休。”(《南乡子·东岳山》)作者熟悉脚下的这片热土,在追寻历史中频频回眸,饱含深情地吟唱现实生活,“诗以言志”,寄托个人的抱负和情怀。除此而外,诗词文集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对于亲情的抒写。这方面的诗词文赋多达十余首(篇),而其中分量最重、最多的则是对母亲的追思与怀念。“地沉沉,天阴阴,儿女坟前哭母亲。泪淋淋,悲切切,肝肠欲断情无尽。”(《祭母三首》)“霹雳青天噩耗传,母亲辞世归黄泉。悲伤欲绝叫天地,五脏俱焚裂胆肝。”(《排律·百日祭母》)“哭母悲声冲九霄,母亲义举惊天朝。吊丧当日滂沱雨,祭祀百天雪漫飘。”(《百日祭母》)句句含悲,字字滴血;情之所至,催人泪下;母子深情,唯作者铭心。诗寄托了无限的哀思,诗也使人间最温馨的亲情得到了升华,一切皆由情所致。诵读这些发自肺腑深处的诗作,不由人不喟叹:亲情在,诗就在,亲情的力量就是诗的力量!

当然,首先秉平先生的诗词作品中也毫不例外地存在着一些瑕疵。如,个别作品沿袭或套用前人的作品(词牌)进行创作,虽也是化出化入,无模仿嫌疑,但“借”或者“改”都不如自己另起炉灶来的痛快。其次,一首诗或一首词中重复使用的字较多,减弱了诗词艺术的审美效果,因为“律诗里一个字要当几个字用,所以只字半词都是珍贵的”(闻一多《诗的神韵》)。字的重复出现也会让读者感到乏味和局促,应注意克服。最后,排律运用的比较多,对仗上稍欠工整,字句尚需推敲,排律较之正律为长,但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也不能分段。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不影响《六盘古月》诗词整体的文学水准,只是作为诗友之间共勉的话,请秉平先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参考。

2015年3月16日于银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