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利用端午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应利用端午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端午节有史以来就充满着爱国主义色彩。因此,我们应利用端午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全民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既不能时软时硬,不能突击抢工,只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利用端午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们则容易接受,经过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端午节,便可以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一滴一滴地注入到人们的血脉中。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史上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勾践,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屈原。直到南北朝时,各地的认识才达到了一致。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长期饱受战乱之苦,渴望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安定,因而对古代卓越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屈原非常怀念,所以在当时五月五日端午节纪念屈原便成为南北各地广大群众一致认同的说法。到了北宋,朝廷经常遭受辽、夏的侵扰,为了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皇帝追封屈原为忠烈公,正式规定端午节为全国性的纪念日,传谕全国百姓要佩戴香囊,以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馨香溢世,流芳千古。因此,自宋以后,端午节正式成为缅怀伟大的爱国者屈原的盛大节日了。

屈原,名平,楚国的贵族,曾任过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博闻强识,善于治政,娴于辞令,有改革楚国贫弱局面的志愿。当时楚国屡遭秦国的侵略,人民痛苦不堪。屈原站在楚国人民的立场上,为使国家免于灭亡,坚决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但楚怀王昏庸无道,不接受屈原富有远见的政治主张,被张仪骗到秦国软禁起来,忧虑成疾,不久便客死于秦国。这一消息传到楚国,忠贞的屈原悲愤至极,上书刚即位的顷襄王,望其近忠远奸,选将练兵,为怀王报仇。但顷襄王同样昏庸,听信公子子兰、上官大夫等妒贤嫉能的贵族集团的诬陷、谗谤,把屈原驱出郢都,流放江南,长达十余年。放逐期间,屈原写下了抒发自己忧国爱民情怀的著名诗篇《离骚》。这时,楚国已日渐衰弱,一天天走向没落。秦国见灭楚的时机成熟,便在公元前278年,出兵攻下楚国的国都——郢都。秦军进犯,国都沦丧,失地千里,百姓惨遭涂炭,尸横遍野。屈原目睹这些惨景,痛不欲生,救国的理想彻底破灭了,在极度忧郁、悲愤、绝望的情况下,写下了《哀郢》和最后遗作《怀沙》。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屈原满怀祖国沦亡的痛楚,含悲饮恨,怀抱石块,纵身跳入滚滚的汨罗江殉国。

传说,广大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屈原。在他投江后,当地老百姓怕江里的蛟龙伤害屈原的尸体,便在岸上敲锣打鼓,驱赶蛟龙。人们还把糯米投到江中,为的是蛟龙吃了粘软的糯米会把嘴粘住,避免吃掉屈原的尸体。江中渔夫闻讯从四面八方划船赶来,打捞屈原的尸体。在打捞过程中,有一位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为的是药昏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的尸身。不一会,水面上突然浮出一条药昏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原穿的衣衫。人们为解心头之恨,就把这条几丈长的蛟龙拉上岸,剥皮抽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围观的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后来人们就用包粽子、赛龙舟、洒雄黄酒、系五色丝等活动来纪念屈原。

由此可见,端午节有史以来就充满着爱国主义色彩。因此,我们应利用端午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全民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既不能时软时硬,不能突击抢工,只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总是利用重大事件重锤加工,力度过猛,倒容易使受众产生逆反心理。而利用端午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人们则容易接受,经过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端午节,便可以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一滴一滴地注入到人们的血脉中。

1999年6月19日、20日(星期六、星期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