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用公众定势进行公关案例

利用公众定势进行公关案例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一个特殊概念,即不和组织发生任何联系和不对组织造成影响的群体和个人。把“非公众”排除在组织的公共关系范围之外,有利于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当知晓公众意识到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时,公众就开始采取行动了,如诉诸大众传媒、诉诸政府有关部门、甚至诉诸法律等。

所谓纵向分类,即把公众作为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来分类。美国公关专家格鲁尼格和亨特按照公众的一般发展过程,把公众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4类。

1.非公众

从社会学角度看,不存在“非公众”这一概念,任何人都属于社会公众的一员。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一个特殊概念,即不和组织发生任何联系和不对组织造成影响的群体和个人。例如,在一般条件下,美容店是家电公司的非公众,服装店是机床厂的非公众。把“非公众”排除在组织的公共关系范围之外,有利于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但要注意,非公众虽然不是公关的实际对象,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非公众也有可能发展为潜在公众。在确定公众时,要预留界线,适当超前。

2.潜在公众

潜在公众指由于潜在的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伏公众或未来公众。比如,某航空公司的空难事件发生后,遇难者的家属还不知道他们的亲人已经遇难。这时,他们就是航空公司的潜在公众。

从公众发展的全过程来看,潜在公众是由非公众发展而来,处于公众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公关工作的最好时机。若潜在公众对组织有利,公关人员应洞烛先机,及时推出公关活动使之向知晓、行动公众转化;若潜在公众对组织不利,公关人员则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酿成更大的危机。

3.知晓公众

知晓公众是指那些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还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的公众。比如,遇难者家属得知亲人遇难后,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还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时,潜在公众已发展成知晓公众。知晓公众一旦形成,公关工作就变得刻不容缓了。因为知晓公众急于想了解问题或事件的真相和解决办法,内心惶惶、心急如焚。面对知晓公众,公关人员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缓和、化解危机,控制舆论态势,赢得公众对组织的信任。

相反,如果从潜在到知晓的转化对组织有利,比如形成更加壮大的顾客队伍,就应积极加以促成。

4.行动公众

行动公众指那些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且已经采取种种实际行动的公众。行动公众是由知晓公众发展而来,是公众发展的最后阶段。当知晓公众意识到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时,公众就开始采取行动了,如诉诸大众传媒、诉诸政府有关部门、甚至诉诸法律等。

面对行动公众,公关人员必须全力以赴、多管齐下,开展补救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否则,将会威胁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从非公众发展到行动公众的过程,是公众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公关的重点应放在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身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