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智慧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智慧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主张“上善若水”强调的是“心善渊”、“与善仁”、“利万物而不争”的心境,是以平和宁静的心境来对待世间的事。紧接着来了一位穷困潦倒、三餐不饱的穷人,他祈祷耶稣能帮助他渡过生活的难关。十字架上的假耶稣看在眼里,想告诉穷人,这不是他的。之后来了一位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他是来祈求耶稣保佑他一路平安的。

老子的道经里有一篇名叫《上善若水》的文章,文中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大致的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因为水善于滋养万物,而水又不与世间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之处,这跟道很相近。待在一个自己应该待的地方,心里要向深潭一样清澈平静,与人交往要心存友善,说话要讲信用,忠于职守,用自己的业绩说话,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准确地把握事情的时机。

老子主张“上善若水”强调的是“心善渊”、“与善仁”、“利万物而不争”的心境,是以平和宁静的心境来对待世间的事。寂寞就是一种平和无上的心境。

寂寞是现代都市人的一种通病,尽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甩不掉的应酬,挣脱不开的世俗琐事,但人还会感到孤独,这是一种内心的寂寞。会惆怅过去,会担忧未来,甚至会杞人忧天,这些都是寂寞的根源。人要想在寂寞里不沉沦,不成为寂寞的俘虏,那么就要修炼一种平和无上的心境。

北欧西部地区有一座教堂,那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雕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传说这座雕像会对祈求的人有求必应,因此专程来这里祈祷、膜拜的人特别多,几乎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看守教堂的人看十字架上的耶稣每天要应付那么多人的要求很辛苦,他希望能分担耶稣的辛苦。有一天他祈祷时,向耶稣表明了这份心意。很快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们就换一下,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钉在十字架上。但是,无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不能出声。”

看门人觉得这个要求太简单不过了。于是耶稣下来,看门人上去,因为雕像本来就和真人差不多,所以来膜拜的人不会怀疑看门人是假的,看门人也依照先前的约定,静默不语,聆听善男信女们的心声。来往的人潮络绎不绝,他们的祈求千奇百怪。有祈福的,有求财的,有保平安的……有合理的,也有荒谬的。但无论如何,看门人都强忍下来而没有说话,因为他必须信守先前的承诺。

有一天来了一位富商,他滔滔不绝地讲完以后,竟然忘记手边的钱便离去了。看门人看在眼里,想叫富商回来,但是,想到承诺他只能忍着不说。紧接着来了一位穷困潦倒、三餐不饱的穷人,他祈祷耶稣能帮助他渡过生活的难关。正当要离去的时候,他发现先前那个富商留下的袋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钱。穷人高兴得不得了,口里念着“耶稣真好,有求必应”离去了。十字架上的假耶稣看在眼里,想告诉穷人,这不是他的。但是,想到约定在先,他仍然忍着没有说。

之后来了一位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他是来祈求耶稣保佑他一路平安的。当他祈祷结束要离去的时候,富商冲了进来,不问青红皂白就抓住年轻人的衣襟,要年轻人还钱。年轻人不明就里,于是两人吵了起来。这个时候,十字架上的假耶稣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了。富商把事情理解清楚后便去找那个穷人,而年轻人则匆匆离去。真的耶稣出现了,指着十字架上的看门人说:“你下来吧!你没有资格站在那个位置上。”看门人说:“我把真相说出来,主持公道,难道不对吗?”耶稣说:“你懂得什么?那位富商并不缺钱,他的那袋钱不过是用来挥霍的,可是那袋钱给那个穷人,却可以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如果富商一直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就能保住一条命了,可是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认为自己的方法和方式不管怎么样都是最好的,但往往事与愿违,使我们感觉到不公平。但我们应该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对自己最好的安排。也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欢喜。人生的事没有十全十美,但是,我们应认真地活在当下。马斯洛曾经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在当今物质纵横的世界里,一个人要做到心境的平和与安定,关键要靠自身的修养。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在忙碌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空虚、无聊、寂寞。要如何克服寂寞,怎样才能在寂寞里耀眼地绽放呢?那就把寂寞当做一种修养,把寂寞修炼成一种平和无上的心境,这样人就变得开阔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