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触一触封建的神经

触一触封建的神经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杭州“清波门外两只熊”的记忆犹新,天津又发生了“二惠”案件。二惠的堕落,其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对孩子从小溺爱、庇护,早在惠燕十五岁时奸污过一个女孩,致使怀孕,对此,做父母的百般庇护,利用职权,将惠燕送入部队,一走了之。这原因,就是因为他触动了那根封建神经。要使“二惠”之类的案件不再出现,彻彻底底地扫除一下封建的残余,我以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攻心战术。

杭州“清波门外两只熊”的记忆犹新,天津又发生了“二惠”案件。从《青少年犯罪研究》上揭发的材料来看,天津的“二惠”远远超过了杭州的“二熊”。一是靠山硬,二是罪行重,三是影响大……

像“二熊”这样的案件,全国曾经大张旗鼓,大大宣传了一番,也是“以刑去刑”,杀一儆百之意,可是竟然不曾触动“二惠”的一根毫毛,他们视若无睹,照样我行我素,而且在国家的《刑法》公布之后,仍犯了这么严重的罪。《青少年犯罪研究》有一段总结性的文字说:

这些犯罪分子走上犯罪道路,除了他们本身的反动世界观所决定的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庭的纵容,社会的姑息。二惠的堕落,其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对孩子从小溺爱、庇护,早在惠燕十五岁时奸污过一个女孩,致使怀孕,对此,做父母的百般庇护,利用职权,将惠燕送入部队,一走了之。二惠集团的犯罪活动,群众早有反映,受害人也有揭发,但因为惠燕是领导干部的儿子,便无人过问,无人追究。

罪犯可以送去参军,受害者揭发却无人过问,这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已经讲清楚了,留下来的问题是要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用得上用不上,特别是对于那些包庇、纵容的,或者竟可以说是起教唆作用的,办得彻底不彻底了。

其实如果细致地想想,为什么领导干部的住房可以传之儿子?为什么领导干部的儿子犯罪便无人过问?这里倒有更深的社会根源在。尽管我们革了几十年的命,喊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但封建残余的幽灵,不仅还在我们上空飘荡,有时简直还合法存在。十年动乱,更把它推到登峰造极的地位,什么红五类,成分论,妻以夫贵,子以父荣,一出校门就是部长、司令,这是到处可听见的故事。至于找出几个祖宗,搭上一点血统关系,就可以受到特别的照顾,飞黄腾达起来,也是屡有所闻的。严重的倒是在这样的熏染之下,有的人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甚至以臭为香,把封建残余也当作我们的传家宝了。

记得英国进行马岛战争之后,那位指挥马岛战役的将军回到英国,失业了。本来这有什么可怪呢?你指挥三军,是将军;战争结束了,你不带兵了,另外找个工作,不是顺理成章的吗?可是我们有的报纸,却抓住这个题目,大做文章,宣传英国将军的失业,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冷酷无情。诚然,资本主义世界是冷酷无情的,因为它建立在剥削基础之上。但这一件事有什么不对,难道这个将军打了一仗,便应当永生永世躺在功劳簿上白吃吗?只看到资本主义冷酷的一面,不看到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进步的一面,而且站在封建主义立场上去嘲笑资本主义,其结果也只能是维护封建主义的合法化了。代表帝王世家的“龙”,一直成为某种“骄傲”,而党的干部也竟然公开提出“学习秦始皇”的口号,大抵都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现象。

其实即使在古代的封建社会里,也不曾有过传之万世的。从“始皇帝”一代代传下去,那也不过是一种梦想。“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吃老本终究有个限度。前些时候,有人把《触詟说赵太后》那段故事,搬出来大加宣传,大抵也是看到了“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的不受欢迎或不得善终的道理。所以,凡是有点见识的“人主”,在维持他的“受命于天”的封建道统的同时,也还偶然采取一些明智的作法。《宋史·李汉超传》中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汉超在关南,人有讼汉超强取其女为妾及贷而不偿者,太祖……责而遣之。密使谕汉超曰:“亟还其女并所贷,朕姑贳汝,勿复为也。不足于用,何不以告朕邪?”汉超感泣,誓以死报。

这个李汉超是北宋守边的良将,史说他在关南一十七年,贡献不小。照上面所讲,所犯的错误也仅仅如此,同我们现在有些高干子弟的所作所为,有天渊之别。赵匡胤表面上袒护他,实际上告诫他迅速改正,是比较认真对待的。可见即使在封建时代,也不是对“领导干部”“无人过问”的。《水浒传》里有个高衙内,他的罪行远远不及“二惠”,但一经施耐庵先生的口诛笔伐,人人为之切齿。

“二熊”之后有“二惠”,这也说明“严刑”也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只要这种封建意识和封建关系存在,那么“法”这个东西,也常常会打着这样那样的折扣,历代法律上的所谓“八议”、“官当”之类,实际上始终不曾离开“刑不上大夫”那个范畴。你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是人却有高低贵贱之分,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即使有一个“清官”敢于出来捋一捋虎须,那么他越查下去,越发现盘根错节,牵丝扳藤,倘没有把自己那顶乌纱帽、甚至比乌纱帽更贵重的身家性命“豁出去”的决心,是不大可能水落石出的。“二惠”的有恃无恐者在此,一听“领导干部”就“无人过问”的原因也在此。记得有人写过一篇《检察官汤铁头》的小说,查一个小小的合作社经理,也弄得焦头烂额,几乎无法下台。这原因,就是因为他触动了那根封建神经。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反帝反封建,六十五年过去了,多少志士仁人,想掮住黑暗的闸门,冲决繁密的罗网,可是口号却还是口号,而十年动乱却使这个封建幽灵找到了更大的依附,不信,你深入内地去调查一下,不是有的共产党员在“学习秦始皇”吗?

要使“二惠”之类的案件不再出现,彻彻底底地扫除一下封建的残余,我以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攻心战术。而这一点,在今天来说,也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部分。

198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