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浙大城市学院是什么风险等级

杭州浙大城市学院是什么风险等级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其他部委所属的院校来说,这是一次预审评估,还要报到国家教委,然后由国家教委再批准立项。教委领导从来是发扬民主的,是尊重专家意见的。专家组的意见我相信就是以后国家教委对浙大的评估意见,可能会有些文字上的修改,但基本是定性了。同时也对浙大在国民经济建设、高级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寄予更大的希望,浙大人将要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这是浙大新的起点、新的基础。

这次教委进行的“211工程”部门预审评估,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决定性的评估会。对于其他部委所属的院校来说,这是一次预审评估,还要报到国家教委,然后由国家教委再批准立项。而国家教委直属院校的预审评估实际上没有第二步,预审评估就是教委的立项评估,所以通过了预审立项仅仅是需要党组再正式开个会,认可与批准专家组的意见。教委领导从来是发扬民主的,是尊重专家意见的。专家组的意见我相信就是以后国家教委对浙大的评估意见,可能会有些文字上的修改,但基本是定性了。这是浙大几代人所盼望的一件大事,也是浙大建校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持之以恒、努力奋斗的结果。当然这不是浙大发展的止点,仅仅是为浙大下一步发展确定了一个新的目标,或者说是奠定了一个新的发展基础,今后,国家对浙大的建设与发展将会更加重视,提供更多条件。同时也对浙大在国民经济建设、高级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寄予更大的希望,浙大人将要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我想这也是浙大新的光荣。

注:本文是1994年11月18日路甬祥在全校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评审专家组都是权威的科学家、教育家,组长由清华大学现任校长王大中院士担任,成员当中有3位院士,2位科学院院士,1位工程院院士,其余的成员几乎都是现任的重点大学校长,或者曾经长期担任过重点大学校长的老同志,他们不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有精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对现代科技教育的发展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有长期高等学校管理的经验。他们的眼光是很敏锐的,对浙大的评价是科学的,是认真的,也是严格的。专家组对学校的评价是很高的,这个评价来之不易,是全校师生员工,包括历任的领导或者已经退休的老同志,已经毕业的老同学,几代人奋斗的结果,是对浙大工作的充分肯定、鞭策与鼓励。专家们也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非常中肯的、确切的意见,指出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这都应该成为修订长远发展规划的依据,鞭策、鼓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我认为,在办这件大事的工作当中,体现了浙大同志们的水平,体现了浙大同志们热爱学校、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强大凝聚力,体现了学校多年继承下来的优秀校园文化与校风传统,也体现了学校这些年来在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以及综合实力等方面积累起来的雄厚力量。

浙大现在面临的机遇是非常之好。这样好的形势与条件是史无前例的、前所未有的。在“六五”期末,当时刘丹校长与南京大学的前校长匡亚明同志,还有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等4位校长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希望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大学。后来国家决定先办5所,浙大正好在这5所之外,大家都感觉很惋惜。现在终于实现了进入了“211工程”建设的、国家重点投资的大学,今后浙大的发展有了国家更强有力的支持。前不久国家教委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还签订了共建浙江大学的协议,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对浙大十分重视,这次又在协议中再次许诺要对浙大在政策、资金投入、社会支撑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包括许多社会保障措施方面要视同省属院校一样对待,要把浙大的发展纳入到浙江省、杭州市的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中去,而且从“九五”规划开始,就从省财政当中开始立项给浙大专项的补贴,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我反复看了专家组评审的结论。结论说浙江大学是我国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充满生机和活力,具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社会主义大学。这是对浙大的历史、地位、现状的充分肯定,也是党和国家多年来对浙大办学的肯定。这是浙大新的起点、新的基础。

当前,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等东南沿海地区,向北再延伸到山东省形势都是大好。上海已经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今后经济社会腾飞的龙头,浙江省也是一块经济腾飞的热土。而且,沪杭甬宁高速公路网络正在快速延伸,高速线建成以后,上海和杭州的连接基本是近在咫尺了。再加上通讯网、FAX,沪杭甬宁铁路、京沪线的双轨高速线的建成,浙江大学的地理位置环境会变得更好,应该有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大家应该为之兴奋。

我们的机遇如果分析一下,也是值得去抓住,值得感到高兴的。

第一,面临着世纪之交,科学技术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调整的时期。比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如果前几年主要以硬件高速发展为特征,随着集成规模不断发展,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机器不断小型化,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世界上出现多媒体技术,认知科学、人工智能方面的引入,计算机面临着以软件、网络、系统为特征的新一轮竞争。这一轮竞争中,正好带来了机遇。虽然学校的硬件力量并不太强,但有很好的理工结合的背景,有很好的应用技术。发展应用软件更多是跟民族文化、文字以及产业、行业的特征联系在一起的,这正好可以大有作为。中国的医学院校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为人民的幸福作了很大贡献,但是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和物理、计算机、信息、仪器仪表,离不开材料科学与技术,离不开工程,甚至眼科学也离不开光学。现在要发展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去学苏联,高等教育70%放在工程教育上,在历史上看来是有贡献的,不能全部否定。但是现在要发展市场经济,培养的不仅仅是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现有工程师技能的高级人才,要能够懂制造工艺原理,会设计,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社会市场的需求,要有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现在的工程师要从事在市场上有竞争能力,而且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产品设计、制造、营销工作。因此,现在社会上产业结构也发生调整,第一产业,从业人口要缩小,工程化、技术水平要提高,要走农业工程这个道路;第二产业,传统产业在继续改造,新兴产业不断具体;第三产业,金融、贸易、科技、教育方面的服务性产业成为现代社会中占据劳动力最多的领域。

在这样机遇下,我校可以依托理工的背景来调整结构,发展应用人文学科,加强经管学科。要有许多经济、管理人才,要有跟世界接轨的注册会计师,要有数量经济的专家、劳动经济的专家,要有高水平的企业管理人才、国际商贸人才,要有现代市场条件下的传播和公共关系方面的人才,这都是为了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档次,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中国企业的销售能力。其他学科也同样。材料学科结构也在调整当中,传统的材料已经被以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材料为特征的新材料发展所替代,能源逐步从传统的主要注重数量转移到更多注重质量、效率,对环境的清洁内容。这些科技发展的变化,当然是个挑战,但从积极的角度来理解,应该是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如果没有这些调整,强者已经占据了优势,我们怎么能够在短期内上去呢?就是在科技发展过程当中,在变化与调整当中,后发的国家,或者相比较还不占优势的学校,才有可能迎头赶上。

第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学科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都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认真分析社会的需求,分析自我。浙大是综合改革的试点院校,这几年认识到应该更多面向市场,面向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有选择有重点地保留一支队伍攀登科技的高峰。但是,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有没有做过战略性的分析,有没有做到在你的服务领域里了解得如数家珍,许多人不一定回答得全。分析一下,凡发展得比较好的工程或者是经管学科,都是把科技前沿、学术前沿了解得比较透,对于国情、需求了解得比较透,两者之间找到了结合点,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如工控所的发展就是用现代控制理论之矢,射我国许多传统产业改造之的。从石化控制到钢铁冶金控制,再到造纸自动化,得到了公认,也发展了队伍,增强了实力。郑光华先生和汪槱生先生发明双水内冷发电机,也主要是想解决中国发电能力不足的问题,因为用双水内冷改造老机组,就可以提高效率,可以大幅度、成倍地节省材料。郑光华先生转入电力电子领域,是看准了材料和微电子工程的发展所提供的机遇,以及电力电子在调节、加热方面的广阔的前景,坚持这么多年为工业服务,取得了成功。研究电力电子的教授全国很多,为什么我校的电力电子能成气候,能出院士,能成为现在的工程研究中心?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问题是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能不能把学科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挂到社会主义飞驰的列车上去。如果不抓住机遇,就要在这场竞争当中掉队;如果抓住了时代发展的列车,可以为国家多做很多贡献。

第三,正好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时期。今后5年,大致上每年有100多位副教授因为自然的原因将要退休,将有相应的一批青年同志接替岗位。新同志接替,不是简单的接班,而是学科调整、知识结构调整的一个很好的机会。究竟是沿袭历史上的老传统,老先生退了,简单找自己一个嫡传弟子,然后继续守住那个老摊子,还是物色遴选一个有新的学术视野、有更好更新的学科基础、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同志来接替,开拓新领域。国外的一些大学,一位老教授退了以后,经系学术委员会讨论,最后还要报校长批准,考虑究竟这个研究所名称是继承还是要进行调整。一般都进行调整,调整研究所名称来迎接世界科技革命和教育需求、新的挑战,然后在全世界范围内,或者在全国范围内,张榜招聘贤人,来主持这个新领域,开创一个新局面。不是说老同志在这个调整中就比较难,我现在也50岁了,人过了50岁以后,惰性要比较大一些了,原来熟悉的东西往往包袱也重一点,不太容易放弃,这也是事实,当然也有例外。校内也有一些年资比较高的教授,过去在历史上带领新方向。如何志钧先生,他领导开创计算机学科的时候,好像已经接近60岁。但一般来说,年轻同志的包袱更少,他的知识结构更新应该说对我校的结构调整是好机遇。退下来的老同志怎么办呢?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国民经济还是非常需要的,中国是一个市场很大,技术跨度也很大的国家,而且往往现在市场上太新的东西不容易推广出来,比较成熟的东西、比较传统的产业恰是有比较成熟的市场。老同志可以投身到校产当中去,帮助年轻同志管学校产业,做个董事长、副董事长、常务董事等等,不要太多干预,帮助年轻同志把把关,压压阵,支持一下,对学科也有帮助。大家都是浙大团体中的一员,国家有今天,学校有今天,是靠这个集体,也靠每个同志的奋斗。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贡献给浙大,命运跟国家的富强、浙大的前途连在一起的。新老交替的时期,如果想得清楚一点,处理得好一点,是我校调整结构的好时期,不要把它变成一个很简单的自由交替,而是要在交替中完成结构的调整,完成新的发展阵营的组织。

当然这次是一个预审评估,形成的是征求意见稿,但实际上我认为我们已经进去了,给了我们一次很重要的机遇。同时,对于进入“211工程”的机遇也要有辩证的、清醒的认识。国家给的条件仅仅是就外部条件而言,每年所能增加的经费,也仅仅是两三千万。当然,国家对学校投入的增加是很大的,增长30%或更多,但对支出所占的比例仍然并不大高,为20%或25%。这笔钱是机动的财力,是很宝贵的。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机遇,好好地规划,认真地操作,使这笔钱花在刀刃上,对浙大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要用这笔钱来保证重点,用这笔钱做催化剂,做增强剂,做激励剂,使浙大的5000多名教职员工,18000多名师生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快中子堆”或者“可控热反应堆”,让能量释放出来,释放出建设社会主义、振兴浙大的能量。我想是有信心到2010年,以至于更多一点时间,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要完成这个目标并不是那么轻松的。在确立这个目标时反复讨论。我是个保守主义者,我还讲,2010年恐怕很难,是不是把时间尺度适当放长一点。后来,还是专家们认为,浙大能行,你们写上,以后其他学校也能行。专家有这个意见,就写上“2010年及以后的努力”。教育质量方面,我们是有充分的信心。大概到20世纪末,在本科及研究生方面大致能够达到亚洲一流的水平,在国际上也可以不逊色。但在科研、在管理,尤其是在学校综合实力方面,要真正达到世界一流,恐怕还要花很大努力,而且要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来才行。请大家能够珍惜,能够思考,能够很好的规划。学校只能做宏观的、粗线条的规划,真正学科的规划靠在座各位,靠学科领导人,执行更要靠全体同志努力才行。

希望在2010年及以后的努力,浙江大学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行列。要实现这个目标,想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本世纪末,在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管理水平、学校的综合实力等方面都稳定地居于国内同类院校的前列。

这是过去反复讲的,不动摇的,不变的。我们是有信心的,但是也并不轻松。因为天时、地利条件的确跟北京、上海的院校相比还差一些。所谓的同类院校前列的概念,希望能进前三名,稳定在前三名。这是不那么容易的,是动态的、竞争的。

第二个阶段目标:希望到2005年在教育质量方面以及一部分学科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学校的办学效益、管理水平方面达到亚洲一流大学水平。

这里没有提综合实力。因为到2005年,学校的财政投入、设备条件恐怕比起日本、韩国、新加坡甚至中国台湾地区、印度的某些大学还是有差距的。但不跟他们比待遇,比实验室的设备。我们在教育质量、某一些学科的水平、科学研究以及管理水平与办学效益方面,是有信心的。当然,2000年到2005年这个时间跨度稍稍短了一些,但是,它是衔接着2000年以前5年的努力的,实际上是从现在开始有10年到11年的跨度。还是应该有信心、有可能的。

第三个阶段目标:希望到2010年以至于更长一点时间的努力,达到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因为“211工程”国家已经规定了时限,希望到时能够建设一批重点大学,其中有若干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专家意见也认为浙大就是这若干所中的一所,所以不能把这个时间杠杆再往后推,要奋发努力,希望在教育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办学实质方面都能够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清华大学用的词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浙大是“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也就是要更加努力一点,“硬挤进去”。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还是有一定差别,我们要努力。之后,站在一流大学的层面里边,再竞争、再力争上游,那是2010年以后的事情。所以这个目标是一个很高的目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但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学校博士研究生的质量如何,创新思想、创新成果如何,在工程领域方面解决国家战略性、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成果如何,在学术积累当中,有没有世界公认的、有影响的大师和专家?学生在社会上有没有担当成为社会的栋梁、精英人才?不要说跟国外的大学比,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是跟清华比,清华大学的社会栋梁比比皆是。我们当然也有许多社会栋梁,但是没有像他们那样多的作为顶梁柱或者作为大横梁的,还是有差距的。我们不但要培养一批有建树的科学家、工程师,还要培养一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才,要培养一批中国大企业的管理人才。这还是需要社会承认,要世界上公认的,恐怕不是很容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所学校水平的发展与进步,要持之以恒几十年、成百年的努力才能做到的。发展不仅是要看教育科研水平,还要看管理水平,包括教育管理水平、科研管理水平、人事管理水平、后勤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也包括我们的党政思想工作水平。

这次评估从现状来看,我校的水平是好的,是优秀的。后勤方面在咨询会议期间就为学校争了光。校长们都交口称赞,说浙大的后勤管理是有水平的。有许多校长、党委书记还跑到学生食堂去微服私访、考查,有的还在那里用了餐,觉得食堂也是一流的。我这里要向后勤的同志们付出的劳动致敬。学校里没有一流的后勤做基础是完全不可能的。党政工作方面,我们长期以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贯彻知识分子政策,针对浙大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根本的一条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全面地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执行党的科技政策、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所以,才有现在这样政通人和的局面。学校并不是没有矛盾,但比较少人为的、尖锐的矛盾,大家把心思都用在改革上、发展上。我觉得这是我们成功的地方。这个目标不能动摇,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千方百计去实现它。实现这个目标要靠全校师生员工的努力,要靠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组织、协调,要靠全社会各方面的通力支持,我们坚信这个目标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