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君臣上下关系

君臣上下关系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类处于原始社会之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因为没有国家制度;早期人类亦未有夫妇之合、父子之分。夫妇、父子、君臣上下,诚如《易》经所论,都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才相继出现的。因为婚姻家庭的出现先于国家制度,所以在社会伦理道德中,君臣上下关系是比照父子关系、按其上下分职的具体内容而形成的。“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中信而不党。”这就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通也”[15]的哲学道理。

三、君臣上下关系

在人类处于原始社会之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因为没有国家制度;早期人类亦未有夫妇之合、父子之分。夫妇、父子、君臣上下,诚如《易》经所论,都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才相继出现的。因为婚姻家庭的出现先于国家制度,所以在社会伦理道德中,君臣上下关系是比照父子关系、按其上下分职的具体内容而形成的。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政治制度的改变,国家机关设置形式的变革,其伦理道德也就要相应地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只不过是,依照唯物、辩证、求是的哲学理论而进行的变革就是科学的变革而按着主观唯心主义的目的论,采取实用主义的观点作随意性的曲解,所搞出的东西就是有害的。君臣关系亦同样是阴阳互感、互动、互交、互依、互根的对立统一关系,只不过君臣之分职在于治国安民,故其道德内容就不像夫妇、父子、兄弟关系那样注重养、教、慈、孝、友、悌,讲求互相敬爱了,而是偏重于公、正、忠、信、礼、义以及上下交和,以通其志等方面为内容。其论如“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8]。“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中信而不党。”[9]“行憎而索爱,父弗得子;行侮而索敬,君弗得臣。”[10]“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11]。“有道之君者,善明设法而不以私防者也;而无道之君,既已设法,则舍法而行私者也。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为人臣者援私以为公。”[12]“人臣有私心,有公义: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污行纵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明主在上,则人臣去私心,行公义;乱主在上,则人臣去公义,行私心。”[13]“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复全为一体”[14]。这就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通也”[15]的哲学道理。

上面所引之语,都说得是君臣互动、互交、互依、互为根本的道理,是以阴阳守恒规律为原理,而联系君臣分职、互动而合为一体事物进行阐述的。互感、互引、互动、互依的前提,就是阴阳平衡,失去了平衡则无生命力,要保持阴阳平衡以守恒道,就必须守中道,以公心,互相信任。在人类社会,行自然之道,出以公正之理,虽远亦亲;不依公正之理为言行准绳,而以主观利己行事,就是亲生母子,虽居之于一家,亦会互不相亲而各怀怨恨。为什么?甲为私,乙亦为私,为私的目的一致,为私利的性质一致,事物的性质就不再是阴阳异性相引了,而业已变成了都为私利的同性相斥,其关系还能搞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