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道与国运

师道与国运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康熙小时候读书不行,常受先生责罚。有一天日已过午,康熙的奶奶还不见孙子回来吃饭,听说是因为没有完成功课被先生留下来了,她便亲自找到学堂。这就是说,以中国传统文化眼光来看,能否尊奉师道,关系人品和国运。所以,与教育有关的部门和领导者们在纪念教师节的时候,如果能够朝着现代化的方向,从国运的高度认真思考一下中国师道怎样才能真正隆盛的问题,我想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师道与国运

父亲给我讲过一个关于康熙大帝的故事:

据说康熙小时候读书不行,常受先生责罚。有一天日已过午,康熙的奶奶还不见孙子回来吃饭,听说是因为没有完成功课被先生留下来了,她便亲自找到学堂。进门一看,只见孙子正跪在那里背书,她当时心疼至极,一把拉起孙子就走,边走边说:“读书也为君,不读书也为君!”不料那先生不慌不忙地从背后回敬了一句:“读书为明君,不读书为昏君!”老太太听了不禁一愣,马上将孙子推转回来,令其重新跪下,好好听从先生教诲。

这个民间传说中包含的书不可不读、师不可不尊的道理,使我终生难忘。

我国古代非常注意尊师,而且这种尊重还不仅仅停留于外在态度与具体礼节上,而是上升到做人之道和为政之道的高度。从做人之道说,师可以与“天地君亲”并列,神圣不可侵犯;无论习文练武,都须遵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从为政之道说,欲得天下须用贤才,是被历代统治者反复印证的历史经验,能得贤才而师事之,则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堪称英明的帝王所以能一统江山、强国富民的根本原因之一。这就是说,以中国传统文化眼光来看,能否尊奉师道,关系人品和国运。

有人可能会说这一套不见得全是好东西。我要说:如果加以现代化的转换,其中的确可以推导出好东西。比如,我们的祖先在讲尊师的时候常以重道为前提。韩愈就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用这种扩大了的师的概念看问题,尊师就成了重道求知的别名。一个社会如果能够真正这样去尊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会蔚然成风,领导者就得约束私欲,任用民智,科学与民主这两件法宝就可能都有了。

但是,严格来说我们还没有建立起这样的师道,明显的证据便是教师地位待遇等还属于人所共知的社会问题。所以,与教育有关的部门和领导者们在纪念教师节的时候,如果能够朝着现代化的方向,从国运的高度认真思考一下中国师道怎样才能真正隆盛的问题,我想那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原载《中国经济时报》1996年9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