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与《流石》六周年

我与《流石》六周年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想来无论是我的还是《流石》上老师或同学的作品,那些精辟、质朴、忧愁而诚实的文字都记下了我们最珍视的岁月与情愫。《流石》同季节变化而一期期呈现,我们的文字也就这样留在了一年年的季节深处。当时觉得,加入《流石》编辑部,就是要校稿。首先,我因《流石》而结识了语文组的两位老师。其次,我也因《流石》结识了一群热爱文学的朋友。上大学以后,每每回到四中,都还要管王楚达老师要来最新一期的《流石》。

我与《流石》六周年

我是李曼祎,2012届的四中毕业生,现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语言。

文学是关乎阅读、写作与心灵的事,可我接触它越多,却越发现难以谈论对它的理解。不过每当我想起高中时候对文学的探索,记忆总会伴随着《流石》那古朴典雅的封面一同展开。想来无论是我的还是《流石》上老师或同学的作品,那些精辟、质朴、忧愁而诚实的文字都记下了我们最珍视的岁月与情愫。《流石》同季节变化而一期期呈现,我们的文字也就这样留在了一年年的季节深处。

父母常说,我这个小孩有时很恍惚。或许单就写文章而言,我倒是在恍惚中能够抓到些独特的东西,但是就承担一份需要细致条理的工作而言,我从小就不很擅长。

我小时候喜欢画画,而且写的周记虽然幼稚但很有趣,所以老师经常把我推到文艺活动的风口浪尖上,比如组织出板报。可我印象中从小学到初中,老师总找我谈话,要不就是记错了截止日期导致板报没有办完,要不就是内容偏离主题导致评分很低,反正是挺恍惚的。所以,高一的时候我就想,像我这种写个作文错别字都能被老师圈出三五个的人,就别干编辑了吧,我可挑不出别人的错别字。当时觉得,加入《流石》编辑部,就是要校稿。而我能把自己的文章写好就不错了。

所以,尽管时隔三年,但我仍十分肯定,我加入《流石》编辑部,是被梦岚拉进去的,而不像很多人那样怀着憧憬和期待。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个小小编辑部,会对我的高中生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首先,我因《流石》而结识了语文组的两位老师。黄春老师对我们要求挺严格的,有时候当同学转告我说黄老师要找我,我心里都一沉,这大多是又要写稿子或者组织活动了。不过每次从黄老师办公室出来,我却又觉得莫名的兴奋,因为他总给我设定一个我能达到的但却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目标,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激励与支持。就像一次,黄老师让我去采访校长。我在一周多的时间里每天中午和下午带着录音笔去敲校长办公室的门,但校长不是有事在忙就是不在办公室。一开始我还有些焦虑,可后来我慢慢说服自己,告诉自己这是件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我承诺要做的事情,既然答应了,就做好。它并不困难,校长本人也和蔼可亲,但我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要有耐心去等待、有毅力去完成承诺的事情。而王楚达老师则像我们的朋友一样,总喜欢开玩笑,也总能提出建设性意见。我想,是两位老师对《流石》风格的坚守引领了整个团队的态度与方向,而《流石》简约大气的封面与严肃雅致的文风也成就了四中的校园文化

其次,我也因《流石》结识了一群热爱文学的朋友。他们个个都是我挺欣赏的人,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的才华与大气常常在我们只言片语的交流中感染了我。虽然有些是我的学姐学长,有些是我的学弟学妹,我可能并不熟识,但每当我想起他们,我都会为自己曾与他们共事而感到开心,而《流石》也正承载了我们一批批编辑部成员的友情与才情。

我一直觉得自己并不是个称职的主编。我在第一次承担重任的时候本来很兴奋,但由于不小心受伤了导致只能拄着拐到处走,老师和社友也就不忍心让我干很多事情。但是,当最终我坐在教室里翻阅最新一期的《流石》,同时望着我的朋友在闲暇时间阅读《流石》时,心里的成就感与快乐油然而生。这种感觉并不全来自我为这本杂志付出过,而更多的是为四中能有这样一本高雅精致的校刊,能营造出这样优秀的团队与大气的校园文化而自豪。

上大学以后,每每回到四中,都还要管王楚达老师要来最新一期的《流石》。而坐在大学宿舍里和室友谈论着我在高中时候办杂志的情景,发生的困难的或有趣的事情,谈论着我们的工作室、指导老师和同伴,在这样的闲聊中一幅幅景象在脑海里浮现出来,竟令我开始怀念。似乎只有在我真正结束这件工作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它全部的价值,心想这个从小就恍惚的小孩儿居然能在同学和老师的支持下做成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我与《流石》的故事,只是围绕着这本校刊所发生的众多故事中的一小部分,但我很开心,在这本杂志成长的过程中我曾支持过它、为它付出过努力,并且我也会成为它的忠实读者,一直关注它。

祝愿《流石》越办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