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员社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动员社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月的大地,烈日下的城乡到处热浪滚滚,但地处后高山的白河县统筹城乡发展仓上镇天宝村综合示范点,却凉爽宜人,到处一派繁忙。天宝综合示范点,是白河县统筹城乡发展三种模式之一,即工商企业下乡建设模式。此外,外出老板返乡建设模式、村组干部带头建设模式,也是白河统筹城乡发展的有益尝试。在以往各项文明创建的基础上,白河县

幸福像花儿一样——白河县城乡一体促发展纪实

曾被专家断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白河县,继续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白河”的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城乡互动、共融,把改革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的共同福祉,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

建设新家园

8月的大地,烈日下的城乡到处热浪滚滚,但地处后高山的白河县统筹城乡发展仓上镇天宝村综合示范点,却凉爽宜人,到处一派繁忙。山脚下,村民们正在新启动的裴家社区里建设着自己美丽的家,而顺着蜿蜒的通村水泥路进入半山腰,在一处处土地整理现场,挖掘机在轰鸣,蔬菜大棚里,村姑们忙碌着采摘新鲜蔬菜,林地里,除了茁壮成长的核桃、板栗外,还有在林下嬉戏的小鸡,放眼整个山间,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丽画卷。

天宝综合示范点,是白河县统筹城乡发展三种模式之一,即工商企业下乡建设模式。此外,外出老板返乡建设模式、村组干部带头建设模式,也是白河统筹城乡发展的有益尝试。天宝示范点是由白河兴达公司主要负责人刘和兴投资千万元,在天宝村三组流转土地6000亩,山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山脚下建生态社区,集中安置的89户迁移群众变为公司职工和产业工人,形成了工农互动的发展格局。天宝示范点从社区建设、交通设施,到土地整理、产业开发,都离不开政府项目的大力支持。

农村要发展,基础要先行。白河县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指导规划布局,将县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全覆盖规划,对重大基础设施做到县城和农村统一布局、统一建设,集中实施了一大批路、水、电、通讯、环保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不断完善。

有这样一组数字:过去的五年,白河铺筑通村水泥路725公里,建成便民桥127座,治理水土流失500平方公里,新修基本农田4万亩、河堤150千米,新增塘窖2000口,浇灌面积1万亩。建成110千伏变电站1座,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719公里;通信信号覆盖124个行政村;电视入户率达到63%。

在空间布局上,白河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步伐,提出了“1630”总体规划,即打造1个宜居县城、6个重点集镇、30个社区化文明生态新村”。按照“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管理服务化、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的目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引导后高山群众通过惠农政策集中搬迁到生态新村建房居住。先后投入资金2.52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2亿元,建成了具有“川西民居” “巴山民居” “徽派民居” “欧式民居”风格特色的生态社区23个,全县近5000户2万多名高山群众从“山地危居”地方搬迁到城镇社区和安置点定居,变为新型居民。

基础设施条件的大力改善,为农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门口里把钱挣

曾几何时,农民们从山上迁入新村,好多人担心生活问题。但事实证明,离开了土地,群众们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喝了西北风”。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白河县一方面继续做大做强劳务产业,从技能培训、维权服务等方面着手,把6万农民工变身产业工人,确保6亿劳务收入,一方面适时提出推进“全民创业”的重大决策。

近年来,白河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实际,提出“全局抓项目”的思路,在全力服务好国家、省、市项目建设的同时,把项目建设与依托优势资源带动产业化进程相结合,每年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多亿元,带动了全民创业。

在政府阳光雨露滋润下,从国美物流、利民建材、 5000吨木瓜酒、白河水色饮用水等大项目,到家家户户个体养殖、工商户、交通运输,白河全民创业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大批外出老板返乡投资农村生态社区建设。宋家镇光荣村外出务工老板王启武,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硬是把一座山头削掉,平整土地70多亩,建成了光荣生态社区,可集中安置500户2000多人。茅坪镇田湾村党支部书记马良平和村主任黄治林为解决田湾生态社区建设问题,两人带头垫资百万元,承包建设社区的两层120平方米的新房。茅坪镇响应村村主任胡成明兄弟为回报家乡父老,经过统一规划后,在该村无偿迁建17户分散安置户,集中流转土地4000亩,发展立体农业,解决了老百姓想办而无力办的事情。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私营企业35户、个体工商户377户,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全县已新发展黄姜3万亩,中药村9500亩,培育5万头商品猪养殖大镇3个、养殖专业村36个,种植烤烟1.3万亩,春蚕发种1.2万张,种植设施蔬菜1500亩,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36元,同比增长25.5%。

社区舒心过日子

条件改善了,经济发展了,富裕起来的群众如何才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服务?执政者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在教育方面,白河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定了“延伸学前教育抓普及,巩固义务教育抓均衡,做优高中教育抓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抓突破”的思路,五年累计投入“两基”资金4.32亿元,新改扩建校舍12.8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全面实行了“两免一补”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蛋奶工程”受益学生24652人,高考二本上线人数由2005年的375人增加到2011年的939人,翻了一番多。

在经过科学论证后,白河县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的村庄,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设有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生产生活、医疗健康、全程代办、文体休闲、志愿服务、矛盾调处等八项功能。服务中心实行村干部和党员轮流坐班制度,对服务中心各功能室进行分工管理,确定具体办公人员,为群众提供“全天候”的服务。

如今,居民们孩子上学全部实现了“两免一补”和免费义务教育,家庭条件差的,还享受了农村低保。居民们有个头痛脑热,在村里卫生室里就能治好,且都能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有谁办理身份证、户籍证明,把材料提供齐全,村干部就可以代为办理。农闲时节,群众还可以在农家书屋看看书,了解一些农村实用科技知识。每当傍晚时分,居民们就三三两两来到文化广场,扭扭秧歌、跳跳舞、唱唱歌,偶尔还能迎来县里的文艺团队表演,群众们都说,这与城市生活没什么两样。

城乡文明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不仅是物质上的一体化,还应包括精神层面。在以往各项文明创建的基础上,白河县顺应农村居民求富、求知、求乐的愿望,以培育现代新居民、建设农村新社区、构建和谐新家园为目标,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为着力点,实施“五个五”乡风文明促进工程。即在每个农村新社区建设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中心、形象直观的宣传文化墙、内容丰富的农家书屋、科普宣传专栏、健身娱乐广场等“五大阵地”,建立乡风文明指导员、乡风文明促进会、乡风文明自乐班、群众矛盾调解员、环境卫生监督员“五支队伍”,开展“政策法规进农家、道德规范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先进文化进农家” “五进活动”,实施“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居民、道德模范、创业标兵”“五项创评”,实现“富在农家、融在农家、德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五个目标”。

该县引导社区和各村建立适合操作的村规民约,探索利用乡贤的力量治理乡村社区,化解民间纠纷,解决法律管不上、行政没法管的问题,促进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同时,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重,在县、镇两级的支持下,大多数村买回了锣鼓乐器,成立了舞狮、秧歌、花鼓等群众自乐班,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经常在广场上演,沉寂的乡村变得活跃起来。

(原载2011年9月6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