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灵的节奏

心灵的节奏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这样说,自认为还没有把阅读文斌散文的一些感受以及某种优美的印象,明确、清楚地表达出来。文斌的小说,有点像散文,他的散文,又像是诗。郭文斌长长短短的散文作品,都有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利用客观事物的信息,激活调动起尽可能多的心灵储存把一腔赤诚奉献给人们。

心灵的节奏——读郭文斌的散文

读郭文斌的作品多了,我眼前有时会出现这样一幅景象,在起伏翻滚的群山之中,有一个人艰难地跋涉着,时而在山谷疾走,时而跃上山巅。这个人,就是在世人视野里愈来愈清晰的郭文斌。文斌是个多面手,他写散文、写小说,也写诗,并且写得都不错。但在他的各种各样的作品中,我偏爱散文,尤其是那些精短的篇章。“活着是因为爱,爱是因为可爱,寂寞是爱的一只眼睛,孤独是爱的另一只眼睛。而夜,是爱的路。”(《雪原上一件赶路的衣裳》)平易活泼的语言里,深藏着一种对人生的思考,一种对爱的追求,一种亲切,一种真挚和热情,一种对生活的期待和赞赏。读着这样的文字,真是一种享受。最近,文斌从发表的数百篇散文中,选编了一本集子《空信封》,使我有机会系统地阅读他的散文,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一片莽地》,让我再次领略了他的真挚和赤诚,毫不夸张地说,这篇长文和他的短文一样富有魅力,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作家的人格力量。我这样说,自认为还没有把阅读文斌散文的一些感受以及某种优美的印象,明确、清楚地表达出来。因为,文斌隐藏在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后面有种更美丽、更有力量的东西。

文斌的小说,有点像散文,他的散文,又像是诗。有时候他的小说,又是诗化了的。这几样作品的界限,在他那里似乎不大清晰,有的则是形式的无拘无束,这种超前的意识,不只表现在文体的自由上,更重要的则是反映在心灵的自由上《灵魂的鞋子》、《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等作品,行文自然,气象恢宏,或境界深远,或想象奇丽,均可见作者的真性情,既自由又自在。作者在《一个人在山头》里写道,“一面是老家一面是城市。”在城里“我是一个无心的人”,“有家却没处安身,有水无以解渴,有路却总是踩在实处。”“老家苜蓿地里的迷藏散发着清香。”全文以跳动的心的节奏,真诚地和读者交流着内心的情愫。由于作者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感受,着力表现“瞬间感觉”,所以凭借一些人们熟悉的自然物象,创造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与其说是一个审美空间,不如说是感悟到了孤独和寂寞,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美。

郭文斌长长短短的散文作品,都有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利用客观事物的信息,激活调动起尽可能多的心灵储存把一腔赤诚奉献给人们。正因为如此,文斌没有停留在生活表面作文章,而是让自己的笔向感情的深层掘进,揭示出一种盎然的诗趣和生命力。这样的眼光和艺术感受力的结合,使他的散文语言,富有了弹性,充满了张力。“如瀑布一样的头发状头发光洁,富有生机。“走路时精灵一样一跳一跳,让人想起许多事情。”人走路一跳一跳宛如一个音符,拨动了读者的心弦。“诗一样美好的长辫子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诗美为虚,长辫子美为实,以虚喻实,想象空间顿然开阔。又如:“下雪是一种告别,面对这种白色的告别,我能做些什么?”融情于景,一唱三叹,这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描写,由于审美感受与纯客观的实用性观察拉开了一段距离,超越了功利性,因而有了审美情感和思维的自由,使作品描绘客观物象更具有一种脱俗之美。郭文斌散文语言的这种魅力,为他谱写自己的“心电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开拓出了一个新的天地。

2000.1.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