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奏与速度

节奏与速度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节奏与速度“意识流”如电光石火,“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正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朗读中的节奏,正是由音节长短造成的语流速度在全篇中的回环往复同其他因素结合而成。不过,语节内部的相对速度,就不便过细区分了,由朗读者依据作品的具体情理,在具体感受中善自为之。

第二节 节奏与速度

“意识流”如电光石火,“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正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但它只要附着于物质外壳,或诉诸文字、色彩,或诉诸声音、金石,就必然被局限。朗读是一种时间范围的语言艺术,它当然失去了空间,但却赢得了时间,它必须扬己之长,充分利用时间,在时间流逝中显露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作用。

“语言流”要由己达人,除了延续性之外,还有隐含性。朗读时,既要明晰,又要畅达。因此,词语序列就同时间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就构成语言的速度。这所谓一定的时间,当然有客观的绝对时值,朗读者对朗读某一作品需要多少时间,也应心中有数。但是,这并不十分重要,听的人也不会用分秒去计算朗读的字数。朗读者也不必先计算字数,再按照分秒进行朗读。重要的是朗读者对语言速度的把握。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是语言速度的根本,如兴奋的感情往往使语流加快,悲痛的感情常常使语流变慢等等。但是,快慢程度如何,朗读者不可不管。它关乎“由衷”与否,也关乎能否“达人”。

怎样具体把握语流速度呢?朗读者应该具有“时间感受”的阈限。这个时间感受表现在句中词或词组之间的停连上,就作品全篇说,表现在层次、段落、小层次本身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停顿、转换上,并且,进一步表现为整体配置上重点之处语流速度的回环往复。

这种句子与句子、词组与词组、词与词之间的语流速度,又主要表现在音节的长短上。朗读中的节奏,正是由音节长短造成的语流速度在全篇中的回环往复同其他因素结合而成。

语流速度既然不能用分秒表示,那怎样才能说明它呢?由于语言流是一种不定音程、不定节拍的声音行进,我们不便于用乐谱描述,更何况它并非固定时值,必须在前后对比中去显露呢!

为了使初学者能够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把握语流行进的速度,我们特提出“词的疏密度”这个说法。

词的疏密度,是指在一定时间里所容纳的词的数量,特别是实词的数量。这当然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说法,不要以绝对时值对待。同时,也不要以乐曲中的节拍对待,因为,如果把它理解为节拍,朗读极容易向吟唱靠拢,甚至形成一种固定腔调。

为了表示词的疏密度,我们在语势模糊图形中已采用了向上或向下的箭头符号作标记,箭头符号越少,表示词的密度越大,即在一定时间里容纳的词越多。但在专门研究的时候,又嫌过于模糊,因此,我们想以划分语节来显示词的疏密度。语节有点像节拍,但比节拍灵活得多。语节号,用一条竖线标记,也还是一个轮廓性的东西,它不要求十分明确、十分准确的界限,而主要靠时间感受阈限来具体把握,在语流中也不允许中断,中断就成停顿了。语节号前面的音节可以在需要延长时超过这标记,不要求到此一定收住。这可以反映出语节与节拍的差别,也可以避免造成唱歌的节拍感。不过,语节内部的相对速度,就不便过细区分了,由朗读者依据作品的具体情理,在具体感受中善自为之。当然,就是语节划分,也会因朗读者具体把握不同而有所变化,这里,它仅表示时间感受的阈限,丝毫没有“必须如此”强求一律的性质。

还要说明,一个语节与另一个语节,或相邻,或远隔,都并不要求同一绝对时值,大体近似即可。而停顿,一般不包括在语节之内,语节的竖线符号也不一定在词与词之间,它有时可以打破词的完整结合,而划在词的内部。这都是因为我们是以音节的长短为最小单位的缘故。

我们试举一个短句为例。

“他喜欢唱歌。”可以有几种划分:

①|他喜欢唱歌|

②他喜欢|唱歌|

③|他~|喜欢|唱歌|

④|他喜|欢唱歌|

⑤|他|喜|欢|唱|歌|

这几种划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同样字数的句子,甚或是同一个句子,因为语言目的、语言环境、具体思想感情的不同,语气和节奏所要求的速度也就不同。①为一个语节,语流相当快,词的疏密度相当紧凑;⑤为一个字一个语节,语流相当慢,词的疏密度相当宽松。值得注意的是④,语节竖线标在“喜”与“欢”之间,表示“喜”字延长,“欢唱歌”三字较快。这是重音的一种表达方法,快中显慢法。“喜欢”一词为重轻格式,“喜”字声调为前半上,延长后,调值近似“211”,“欢”仍在全上声调的尾部高点上,轻声调值近于“4”。这种语节划分不会造成混乱,而是在提醒朗读者:“喜欢”这个词,是重音,出于语气的需要,突出重位音节“喜”字,音节延长的结果造成了语节这种划分的样式,而不可能是把“他喜”作为一个词,“欢唱歌”作为一个词来划分的。

我们再看同一篇作品中不同段落的语节划分情况。要求语节的时值相近。

①王若飞|整了整|衣领,迎着|深秋的|晚风,望着|周围的|山峦。他|挺直|身子,从容地说:“用不着考虑了,开枪吧!”

②王若飞|忽地转过身来,面对着敌人,敌人吓得|后退了几步。王若飞|轻蔑地说:“你们这套把戏,对共产党人是|没有用的!”

很明显,①语流较慢,②语流较快。同一个“王若飞”这三个字,在①段中,与“整了整”、“衣领”,都是作为一个语节,就显得慢些,在②段中,与“忽地转过身来”同样作为一个语节,就显得快些。可见,在语节时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词疏则慢,词密则快;与词疏语节相并列,则显慢,与词密语节相并列,则显快。

我们可能把多种作品体裁、多种语句类型的语节情况罗列出来,不过,语言流动的进程已经比较明显地从语节划分中表现出来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

第一,语节一般以词或词组为单位,但重视音节的长短。每一语节中,不应太疏,如一个音节竟占两个语节;也不应太密,如十个音节才占一个语节。这里似乎有一个范围,即一个音节以上,八个音节以下,如果音节数目多,就要考虑另划一个语节。朗读中掌握这个范围很重要,使语流保持在适中的速度上,平稳变化而不抻,顺畅起伏而不促。

第二,一个语节里,只要有两个音节或两个词,就会有轻重格式或主次关系。尤其是主次关系,这个语节中的词在全句中也许只是轻度分量,也要加以区别。实词在语节中成为主体,有时虚词也可以占一个语节,如:“是|吗?”

第三,语节跟停顿有联系,但并非没有区别。不应只是在停顿或可以停顿的地方才划分语节,虽然停顿时一定意味着语节的划分,停顿符号或标点符号不必同语节划分竖线符号同一处使用。凡有标点并且可以停顿处我们不再做语节标记,就是这个意思。而即使是一个单纯词,语节竖线符号也可以把它拦腰截断,如:“这是|玻|璃的。”这也显示出语节的特点。语节是语言行进中速度的路标,而不是歇脚的凉亭。如把语节作为声音流动的中止,势必导致呆板、生涩。

第四,语节显示了语流速度中词的疏密度,却完全不会影响语势的变化方向。语节是在语势的模糊图形中沿语言流动的趋势显示的。但是,语节显露语势的快慢。划分的语节多,语势的曲线必是较长;语节划分得少,语势的曲线便会是较短的。这一点,从生活语言、朗读语言、表演语言的语势比较图形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第五,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语节同节奏便成为局部与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了。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反映了文学发展的变迁,体裁的多样化,从节奏看,不也有各自的特点么?诗行与语节,长短与押韵,真是丰富而奇伟。节奏的鲜明,既表现在句式长短上,还表现在语节的多少上。语节的千姿百态,更使节奏生动、独特。

第六,从语节的划分,还可以区别说话、朗读、朗诵、表演、歌唱。朗读要求比较规整,其他都必须有更多、更大的速度变化。比如拖腔(一个音节或字腹,跨越两个甚至更多的语节),在朗读中就罕见,而表演、歌唱中就经常使用。

总之,语节是作品全篇语流速度的具体表现,节奏在缓疾变化上的回环往复,就是通过语节中词的疏密度显现出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