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忠隋唐墓葬出土精美文物

吴忠隋唐墓葬出土精美文物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如此,在已发掘的200多座墓葬中,还是发现了许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这批出土文物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塔形罐,总共有三四百件之多。作为塔形罐主体的陶罐,外形相差不大,其外面均有兽面堆塑。在隋唐墓葬中发现大量的塔形罐,与唐代笃信佛教的文献记载吻合。5件珍品在同一个墓葬中出土。自始至终参加此次考古发掘的高雷认为,这些都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如此丰富的出土文物,令考古人员欣喜不已。

吴忠隋唐墓葬出土精美文物

吴忠市古墓葬可谓多灾多难:有些墓葬不仅早年就被盗掘过、被泥沙填埋过,而且在近期的施工中遭受过人为的破坏,有些古墓中的文物早已荡然无存了。尽管如此,在已发掘的200多座墓葬中,还是发现了许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出土的文物有陶器、瓷器、铜器、玉器、骨器、玻璃器等许多种类,总共有1000多件。其中,仅2005出土器物就有近300件。既有白瓷碗、灰陶罐、灰陶盆、红陶执壶、酱釉执壶,又有铜钱、铜镜、铜佛像、铜手镯、铜饰件;既有骨梳、骨簪,又有刻有花鸟纹饰的玉佩;既有文人喜爱的陶质箕形砚,又有妇女使用的白色化妆粉、琉璃纺轮形料珠,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出自一座普通墓室之中的5件玉佩,小巧玲珑、精美绝伦,更是罕见的珍品。内中4件玉佩长不到3厘米,最大的一件也只有5厘米。在这么小的5件玉佩上,分别刻有花叶、花枝、花草、交颈芦雁、莲花等精美图案。雕刻细腻,技法娴熟,方寸之间,尽显风流,充分显示了唐代的玉雕水平。这些用白玉雕刻成的佩饰,上面均有均匀小孔,可能是供穿连用的。它们均出自尸骨的头部,相距也只有几厘米,应是妇女头饰

在这批出土文物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塔形罐,总共有三四百件之多。塔形罐,均为陶质,由纽盖、圆鼓形贴面罐、底座三部分组成,一般通高在80厘米以内。仅纽盖的造型就有20多种,塔形、球形、桃形,形态各异。猛一看,彼此颇为相似,细一看,又无一完全相同。因为它们是出自不同之手,又全是手工制作,所以总有细微差别。作为塔形罐主体的陶罐,外形相差不大,其外面均有兽面堆塑。堆塑少者3个,多者6个,一般的都相互对称,有的圆目怒睁,有的獠牙外露,有的狰狞可怖,有的厚重墩实。有一个陶罐上的堆塑除了两个一般兽面外,竟有两个大象的头,硕大的耳朵和长长的鼻子很突出。这些堆塑,全是后贴上去的。在烧制时为防止爆裂,均在兽面上或陶罐里留有气孔。底座的形状也是五花八门。有盆状的,有痰盂状的,有水塔状的,有加堆塑花纹的,也有“素面朝天”的。这些手工制作的东西,有的精巧细腻,有的粗糙随意。这些塔形罐,并不是所有古墓中都有,有的墓中一件也没有,有的墓中竟有两套。塔形罐是一种具有佛教意义的陪葬冥器。在隋唐墓葬中发现大量的塔形罐,与唐代笃信佛教的文献记载吻合。考古人员认为,塔形罐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唐朝与西域文化交流的产物,因而对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宗教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当然,最有考古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还是2005年发现的5个陶俑、两个陶马。5件珍品在同一个墓葬中出土。此墓墓室规模并不大,打开墓室发现,两个陶马倒在了一起,已有破损。而5个陶俑却依然站立,尽管一个武士俑上半身已经破碎,但下半身依然保持站立的姿势。还有一个陶俑呈牵马状,被考古人员称为“牵马俑”。经过专业人员的辛勤努力,这些陶俑已经全部修复。其中一个被称作“胡人俑”的陶俑,尤其引人关注。只见他头戴毡帽,身穿长袍大衣,足蹬长靴,眉骨高,眼窝深,鼻梁尖,下颌有胡须,两腮有络腮胡,是典型的胡人特征和装束。另两个陶俑身材微胖,相貌也不像汉人。自始至终参加此次考古发掘的高雷认为,这些都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

如此丰富的出土文物,令考古人员欣喜不已。这次考古,不仅在宁夏、而且在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文物的进一步整理研究,还会有更多发现。

(原载2006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

将珍藏在全国八省区四十多个文物、图书单位的西夏文献、碑刻全部整理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