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出土文物耐人寻味

出土文物耐人寻味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集中反映最新考古成果的《吴忠北郊北魏唐墓》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大量的墓葬和出土文物证明:“吴忠在北朝至唐朝的繁荣,是超乎现代人想象的!”大量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都证明:隋唐时期,今吴忠一带是长安以西最重要的城市。耐人寻味的是,考古人员在这一区域发掘多年、先后发掘了数百座墓葬,但至今尚未发现一座达官贵人的墓葬,考古人员对此都感到困惑。人们对此充满期待。
出土文物耐人寻味_满眼风光:全2 册

令人难以置信,现在的吴忠市市区有相当大的部分竟然建在隋唐墓地上!越来越多的隋唐墓葬相继重见天日,印证了今吴忠及周边地区历史上的繁华和兴盛。

最近,集中反映最新考古成果的《吴忠北郊北魏唐墓》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大量的墓葬和出土文物证明:“吴忠在北朝至唐朝的繁荣,是超乎现代人想象的!”其中,在宁夏北部首次发现的16座北魏墓葬,更是传递出重要信息:它们很可能是北魏鲜卑人的家族墓地。在其附近,很可能还有西夏墓葬。

“现在的吴忠市市区,可以说是建在延续数百年的大片墓地上!”主持吴忠北魏、唐代墓葬考古发掘的宁夏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存世告诉记者:在吴忠市市区周边,已发现的北魏、隋唐时期的墓葬就有千座以上。有些居民区,就建在古墓葬区上。早期的盗墓活动和后期的房屋建设,曾使大量墓葬遭到破坏:有些墓葬仅剩墓底,有些墓葬已荡然无存了。

2003年至2005年,宁夏考古研究所对吴忠市西郊的近300座唐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有许多重要发现。2005年3月,吴忠市在其北郊兴修明珠花园和商住楼时,又发现大量北魏和唐朝墓葬。经过两年发掘,共清理16座北魏墓葬、107座唐代墓葬,在随葬品中,发现了陶罐、陶壶、陶鼎、陶俑、骨珠、骨梳、骨钗、铜带饰、铜合页、铜镜、铜钱、铜耳勺以及海螺、贝壳、蚌壳等装饰品。虽然总量不大,但其中不乏精品,有不少新发现。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编号为110的唐墓中出土的牵马俑、男立俑、镇墓兽、身着彩绘的陶马和一个武士俑残件。除了武士俑残高为50厘米外,其余陶俑通高都在64厘米至67厘米之间,保持相当完好,件件都堪称艺术精品。

两个牵马俑,一个戴的是三角形头巾,脑后甩着一条状如发辫的装饰物,里面穿的是圆领内衣,外面穿的是翻领长袍,脚上穿的是长靴,腰间扎着腰带。只见他右臂弯曲,做牵马状。另一个牵马俑的穿着打扮又有所不同:他戴的是尖顶桃形圆帽,帽尖稍有前倾,穿的是圆领窄袖长袍,由于长袍纽扣一直扣到脖颈,无法看到他内穿何物。

两个男立俑中,一个头戴略微前倾的襆头,内穿圆领窄袖内衣,套半袖,外穿翻领窄袖袍,袍后还飘荡着类似围巾之类的东西,袒露右臂,足蹬长靴,握拳的双臂曲于胸前,双拳中空,原来应该握有物柄之类的物体,造型十分生动。另一个男立俑与它的打扮大体相同。所不同者,此人络腮胡十分浓密。从左耳际到右耳际,都被长长的胡须所覆盖。

高鼻、深目、络腮胡,慈眉善目,神态安详,表情生动,活脱脱的胡人形象。

人物形象造型生动,镇墓兽和陶马也制作精良。蹲踞于踏板之上的镇墓兽,双目圆睁,兽嘴大张,前爪拄地,胡须弯曲,鬣毛弯曲上竖,长长的尾巴倒竖直达后背上部。整个镇墓兽的形象,面目狰狞,凌然难犯。陶马与牵马俑、男立俑一般大小,虽然只有67厘米高,但却不是实心的。颈部插马鬃的凹槽、尾部插马尾的圆穴都清晰可见。粗壮的脖颈、滚圆的后臀和前腿之间健美的肌肉,无不展示着骏马的健壮。

据悉,这是继2005年在吴忠市西郊发现5个陶俑、2个陶马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但陶俑、陶马造型没有一件是完全相同的。

据宁夏资深考古专家钟侃介绍,吴忠市市郊的一座唐墓中还出土了一枚鎏金的开元通宝,而这样的钱币此前只在河南开封发现一枚,此后尚未发现过第二枚。而这么精美的鎏金钱币在吴忠出土,足见吴忠市历史地位的重要。

大量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都证明:隋唐时期,今吴忠一带是长安以西最重要的城市。

在吴忠隋唐墓葬发掘之前,人们对古灵州的确切位置一直不甚了了。十六国时期,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并在今吴忠市市区建立薄骨律镇,改置灵州后,在很长时间没有变更过。后来,唐肃宗在这里登基即位,指挥全国平叛。古灵州,是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有过重大贡献的地方,也是后世不能不提的地方。

耐人寻味的是,考古人员在这一区域发掘多年、先后发掘了数百座墓葬,但至今尚未发现一座达官贵人的墓葬,考古人员对此都感到困惑。已经发掘的砖室墓,虽然有些建造考究、规模较大,但仍属平民墓,尚算不上贵族墓。

有如此之多平民墓的地方,附近不可能没有贵族墓。吴忠隋唐贵族墓地在哪里?那里又有多少秘密?人们对此充满期待。

(原载2009年2月9日《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