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国罕见的隋唐砖室墓葬群

全国罕见的隋唐砖室墓葬群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个墓葬群是在吴忠市进行大规模城市改造时发现的。据考古人员调查,这一区域,北魏至隋唐的古墓葬至少也有千余座。前期发掘以唐代中晚期墓葬为主,去年发掘的以北魏墓葬居多。吴忠市现已发掘的古墓群,上起北魏,下至晚唐,时间跨度达300多年。

全国罕见的隋唐砖室墓葬群

这是一次令人关注的考古: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发掘过面积如此之大、墓葬如此之多、分布如此集中的北魏至唐代的墓葬群。宁夏考古所在对吴忠市市区长达3年的考古发掘,共清理258座古墓,一批珍贵文物重见天日,一些历史谜团就此解开。

这个墓葬群是在吴忠市进行大规模城市改造时发现的。最早发现的时间是2003年3月。最初发现的地点是城郊结合部的红星村。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发现的古墓越来越多,墓葬分布的范围越来越大。实在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

据考古人员调查,这一区域,北魏至隋唐的古墓葬至少也有千余座。2003年至2004年,考古人员配合基建对147座古墓进行了发掘,2005年又发掘古墓111座。前期发掘以唐代中晚期墓葬为主,去年发掘的以北魏墓葬居多。所有墓葬均为砖室墓,以单室墓为主,双室、多室墓只发现4座。保存完好的墓葬很少,具有完整墓室的只有几座,多数墓葬都被盗过。墓室中的尸骨最多的有5具,最少的只有一具。据分析,有的墓葬具有多次使用的特点,即后死的人被放入先死的人的墓室里。陪葬的器物也是多少不均,有多达数十件的,也有仅一件的,有两座墓葬居然什么也没有。

宁夏考古所朱存世、高雷向记者介绍了这些墓葬的形制。这些砖室墓多为平民墓葬,平面有倒“凸”字形、刀把形、准刀把形,此外还有竖穴墓。倒“凸”字形墓室有方形、弧方形、弧倒梯形、长方形4种。多数墓葬都有短斜坡墓道、甬道,有的墓道两侧还砌有对称的小龛。墓室内都有放置棺材或尸骨的棺床,但棺床却有区别,有的由青砖砌成,有的只是挖个土台了事。由于年代久远、淤泥浸泡,多数墓葬内已经看不到棺木了,但个别墓室中还是发现了可用火柴点燃的酥松碎木。考古人员分析,多数墓室中原来应有棺木。

这次发掘的虽然多是平民墓,但还是有许多差别的。多数墓葬边长约有三四米,墓室也用一层砖砌成,但也有例外。有一座墓葬宽不足1米,仅能容下1人,里面也只有一个陶罐陪葬。有的墓葬,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为了节省,墓室四壁居然用立着的砖砌成。这样的墓葬,当然是够得上节省了,但谈不上坚固。像这样简陋的墓葬,2003年、2004年各发现一座,2005年又发现3座。里面只发现了骨架,可能当初连棺木也没有。有些墓葬虽然不是用立砖砌成,但所用的砖竟是杂砖、乱砖。一座墓葬里居然没有20块完整的砖,墓葬好像是用乱七八糟的砖头拼凑起来的。专业人员分析,这些可能是穷人的墓葬或野死在外者的墓葬。还有墓葬“因陋就简”,借用别人墓葬的一面砖墙,在旁边再建一座墓葬,这不仅省下一块地方,而且省下一面砖墙。与这些相对简陋的墓葬相比,也有建得相当考究的墓葬。有的墓葬不仅用统一、完整的砖砌成,而且四面都砌了双层,相当于现在的二四墙。有的墓葬四壁砌到一定高度后,有意在上面两层变换花样,把砖角露出,砖角与砖角、砖角与周围土壤犬牙交错,既坚固又美观,颇具匠心。墓葬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贫富差别。

那么,这些砖室墓是如何修建的呢?据考古发现分析,修建这些墓葬有以下几个步骤:先在地上挖好墓坑,然后再在底部铺砖、在四面砌砖,在一面留出墓道。当四壁达到一定高度后,开始逐层内收,建成穹隆顶,最后用砖封砌,上面再加封土。也有从四壁的第二层就开始内收的,达到一定高度后就封顶了。这样的墓室比较坚固,可以抗住一定压力。而墓道入口一般则用砖砌成拱形,安葬完毕后则用青砖封闭。

有些墓室用砖是一次烧成的,也有各类混用的。有的砖上有手纹、拉划纹,有的砖上有小孩脚印,有的砖上刻有文字或符号。其中,有些砖上刻有繁体“门”字的半边,耐人寻味。专业人员认为,砖上刻纹,可以增加摩擦力,使砖墙更加牢固。

由于黄河多次改道,许多墓葬就建在黄河故道上,墓葬下面就是细沙。一般墓室距地面都比较浅,深的也不过三米。

吴忠市现已发掘的古墓群,上起北魏,下至晚唐,时间跨度达300多年。其墓葬形制与中原地区同期墓葬有许多明显的区别。一次发现这么多、这么密集的墓葬,在我国这一时期的考古中十分罕见。

(原载2006年9月17日《光明日报》二版头条,被光明日报评为好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