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部地区从全国来看,属于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国家要根据西部地区国土、资源、人口、经济等状况,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全局出发,对西部地区划分不同的功能区,赋予不同的发展任务和重点。资源开采前必须进行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专项评估,对可能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应禁止开采;经评估可以开采的,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规划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努力形成与东、中部协调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格局。

(一)因区制宜实施开发。西部地区从全国来看,属于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但从西部地区内部来看,不同的区域应承担不同的功能,什么地方适宜开发,什么地方不适宜开发,要确定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科学规划主体功能区。总的要求是形成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实现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国家要根据西部地区国土、资源、人口、经济等状况,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全局出发,对西部地区划分不同的功能区,赋予不同的发展任务和重点。西部各省、区也要按照国家的总体规划和各自实际,再细化功能区到市甚至到县。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不同的发展规划。

完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西部各省区、市、县要围绕各自功能定位,对已有的发展思路、规划重新进行审视,对符合功能区规划要求的要抓好实施,对不符合功能规划要求的要抓紧修订完善,坚决纠正只考虑当地经济发展、不顾国家发展全局的思想和行为。

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本质是一致的。西部各省、区要对现行的政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与功能区规划相衔接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增强西部地区各级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自觉性。要赋予主体功能区规划法律效力,一切领导决策和经济工作都要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

(二)加速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西部地区拥有资源优势并不等于具备了经济优势。

加大资源勘探力度,摸清资源状况。要加强西部地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加快西部主要含油气(煤)盆地和重要成矿区矿产资源的潜力调查,进一步搞好西部地区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加强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开发,防止低水平、掠夺式开采。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行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将资源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项目所需资源一律以招、拍、挂等市场竞争方式取得。要整合资源,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开发秩序,提高资源开发水平。

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要从西部的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依靠重大项目的强力拉动,推动产业升级,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全方位招商引资,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引进国内外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参与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要把政府引导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规划和引导,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多元化开发的格局。

大力培育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要重点支持具有优势的能源原材料及建材产业、特色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装备制造业、特色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在产业空间布局上,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专业化分工,鼓励特色产业向园区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降低投资成本和环境成本,发展产业链经济。要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和中心城市,以高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核心,实行重点开发,逐步建成一批具有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工业走廊和特色产业基地,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西部地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具有西部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建设的战略高地,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强对矿山资源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定资源开发环评内容、标准和规范。资源开采前必须进行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专项评估,对可能造成严重生态破坏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应禁止开采;经评估可以开采的,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要在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前提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西部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珍惜和高效利用资源,尤其在矿产资源开发中,不能只采最主要的矿,对共生矿、伴生矿要综合利用,提高矿山回采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多层次转化增值。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为成长性好的产业腾出空间。开发和推广节约、 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业,利用独特的地形、气候特点,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对资源型城市下达节能减排指标时,要区别对待,充分考虑东西部发展的差别,不能“一刀切”,应以同行业先进节能技术水平来衡量。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要由主要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搭建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平台,着力突破制约和影响资源开发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引导大中型资源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鼓励他们面向世界购买最先进的设备,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引进高端人才,强化人才培养,为资源开发提供管理、科研、营销和技工等各类人才。

(四)未雨绸缪,培育接续替代产业。资源型城市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及早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避免步入“矿竭城衰”的困境。对资源开采处于增产稳产期的城市,要制订合理的开采计划,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采收率,发展上下游产业。对资源开采开始衰减的城市,要加强资源综合评价,开发利用好各种共伴生资源,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潜力,拓宽资源开发领域。重视开发利用区外、境外资源,为本地资源型企业寻找后备基地,同时抓紧培育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接续替代产业。对于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城市,要选择好产业转型方向,重点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尽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8年5月5日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