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的比较

智慧的比较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上,在办公室楼下碰见政协一位将近八十岁的老同志。我们没有共事过,我到政协时,他刚好退休。这么一比较,无形之中感觉又回到了昨天,又回到了刚到政协那个时候,又回想起欢送他们退休时的情景。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知耻而后勇,这就是正确的比较,而不是心生嫉妒,或者自欺欺人,或者妄自菲薄。不正确的比较,比如攀比一些外在的东西,则可能使人永无满足之时。一个人,如果执着于名利上的比较,容易迷失自我。

早上,在办公室楼下碰见政协一位将近八十岁的老同志。我们没有共事过,我到政协时,他刚好退休。后来因为我做办公室工作,所以我们联系还是比较多的。

回到办公室坐下来想想,时光仿佛倒流。但是反过来一想,自己也是将近五十的人了,也快退休了。这么一比较,无形之中感觉又回到了昨天,又回到了刚到政协那个时候,又回想起欢送他们退休时的情景。

光阴似箭。看着小孩子一天天长大,我才感觉自己已经老去。如果没有比较,可能时间就在指缝中溜走,悄无声息。

其实,人也是在比较中确定自身存在的。每个个体,都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也好像宇宙中很小的一粒尘埃。如果不通过比较,人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就好像坐标系,有时间有空间,一对照,就确定自己的位置。这个对照,就是找个参照物,找个比较的对象,通过和这个对象的比较,确定自己的位置。

所以人生其实很需要比较,当然需要的是正确的比较,需要一个好心态下的比较,需要智慧的比较。

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知耻而后勇,这就是正确的比较,而不是心生嫉妒,或者自欺欺人,或者妄自菲薄。其实内心里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的不足,但认识自己最难,用比较发现不足、改正不足,促使自己不断进步,有利于人生的圆满。

不正确的比较,比如攀比一些外在的东西,则可能使人永无满足之时。一个人,如果执着于名利上的比较,容易迷失自我。

所以正确的比较很重要。我们可以自己找个参照物,同古人比,同先贤比。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通过和古人的比较,我们能发现自己在学问或人格上的不足,经过努力,我们就能使自己内在各方面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比较什么重要。智慧的比较,应该是比学问、比功德、比精进。

学问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有三种力量:一种是权力的力量,是一时的;第二种是思想的力量,在于如何运用;第三种是人格魅力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可以企及权力和思想达不到的境界。人的魅力,需要学问的积淀。一个没有学问的人,不可能有持久的魅力。

一个有学问的人,一定是个安静的人,有力量的人,也是个淡定的人,大气之人。所谓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功德意味着你帮助过多少人,你成就了多少人。而帮助别人或成就别人,很多时候是以牺牲自己利益为前提的。但做好事,积功德,在很大程度上会使自己快乐。功德无量,福报亦无量。

一个人如果有高深的学问,又有了高尚的人格,那就是贤者。古人评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即在于其是否立德、立功、立言。立言需要学问。立德,就是建立功德,就是在道德上起模范作用,就是功德。当一个人把自己的身心安住在对他人的功德之中,他的内心,就是付出了,也是充满喜悦的。

大凡学业、事业有成者,没有一个人不精进的。佛教把精进作为六度之一,也就是成佛的途径之一。只有不断精进,才会始终集中自己注意力做该做的事。这样,当因缘具足的时候,就会有一日千里的长进,因为“修行三大劫,开悟在刹那”。一个精进的人,他的内心是安静祥和的,是久久用功连绵绵为力的,即所谓不疾不徐,学道可成。

比较的对象便是一面可以照见自己的镜子。

人要智慧地比较。

2015年9月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