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运而生的会馆

应运而生的会馆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始设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以接待不同人群而分为三类:接待举子会馆兼有考试的作用,故又称为“试馆”,明清两代到南京参加江南贡院考试,到北京参加乡试、会试的秀才、举人,一般居住在这样的会馆;在经济发达城市,如苏州、汉口,接待商人,为他们洽谈生意服务的会馆,称为“行馆”;还有一种因为移民,由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迁来的客民建立的会馆,称为“同乡移民会馆”。

百度百科对会馆是这样解释的: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始设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期最多。即使到了清代后期,突破地域界限的行业性会馆仍然只是相当个别的。此时出现的一些超地域的行业组织,大多以同业公会的面目出现。

会馆以区域为特色,即同属一个区域的或省或府或县为单位,如浙江会馆、四川会馆、湖州会馆、绍兴会馆。以接待不同人群而分为三类:接待举子(读书人赶考的)会馆兼有考试的作用,故又称为“试馆”,明清两代到南京参加江南贡院考试,到北京参加乡试、会试的秀才、举人,一般居住在这样的会馆;在经济发达城市,如苏州、汉口,接待商人,为他们洽谈生意服务的会馆,称为“行馆”;还有一种因为移民,由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迁来的客民建立的会馆,称为“同乡移民会馆”。这是大致分类,试馆也未必不接待同乡的商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是各人从各自的需求考虑,会选择与自己个性、业务接近的会馆,商人住在试馆里,远不如在行馆里操作方便。

明清时代的会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北京的大多数会馆,它们是为了给同乡的官僚、士绅和科举之士居停之用;二是北京的少数会馆和苏州、汉口、上海等工商业城市的大多数会馆,它们是工商业者的同乡行帮会馆;三是四川这样的移民会馆。”(吕作燮《明清时期的会馆并非工商业行会》)

会馆之所以在明清时期诞生,并且日渐鼎盛,其原因一如张明富先生认为的四点:市场扩大,商人增多;士大夫对商人及所从事职业的认同;归属感的需要;协调商业利益,实现求利目的的推动。在明清士大夫群中,商人及商业的社会价值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明清商人会馆获得了存在的社会舆论环境。在明清商人会馆中,由地缘关系组建的会馆占绝大多数。桑梓萦怀,“联乡情于异地”的纽带把他们联结在一起,乡音方语使旅居异地的孤独感顿消。无疑,归属感的需要是明清商人会馆建立的心理动因。(张明富《试论明清商人会馆出现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