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空”谈二论

“空”谈二论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者的无为,即可积极的“无为”。这是一种主动地有选择性的“放弃”。这种“放弃”与“选择”是同意义等价值的。这种放弃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逃避或厌世。在人类自身,“空”是以“有”的形式显示其“无”的,即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由以为常到视无睹,达到“空”的境界,哲学的最高境界。如果用习惯说明“空”,我指的是良习,而非恶习。生活需要空间,否则生命就无法存在。只有在空中,生命才能舒畅。一桩事也需要空。

“空”谈二论

(一)

有人说:有为有不为。老子曰:无为无不为。

乍看起来,这两句话是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说着一个相同的含义。前者的简单解释是有作为的时候必有所不为,即选择了这种行为就得放弃另一种行为;后者的简单解释是无作为的时候必有多种作为的选择,也可以理解为放弃了一种行为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另一种行为。这两句话的含义或者所表达的寓意是一致的,而且是典型的中国特色辩证法。我们叫它老子辩证法。

选择的同时便是放弃,而放弃本身就意味着这是一种选择。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心态,具有截然相反的社会意义和根本抵触的社会价值观念。前者的有为,可以是自己乐意为之,或不乐意而必为之。因为人的行为总是为潜意识或前意识所驱动。人除了本能的冲动外,几乎一切行动都可以或远或近地与社会目的性和实用性有着某些关联。所以,“有为”是在一定的目的下进行的具备着心理主动的行为。当“有为”出于自愿,则是幸事;而当“有为”出于无奈,则是一种悲哀。实际上,刻意追求“有为”者,大多以“有不为”而憾世。

后者的无为,即可积极的“无为”。这是一种主动地有选择性的“放弃”。这种“放弃”与“选择”是同意义等价值的。也可消极的“无为”,这是一种被动地有选择性的“放弃”。这种放弃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逃避或厌世。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出于自己。积极地掌握自己和被动地保存自己而已。

但是,我们积极地“无为”,无执著,无偏颇,无私欲,无贪婪,无怨,无悔,避开一切与心有违的东西,抛弃一切与心有害的欲望,自然地,气态地与人与世与自然界和谐共处,便会“无不为”。实际上,只有知道什么是不该做的,才会明白该怎么做;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这里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

因此,这两句话是两种不同的心态。让我用最通俗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当你焦急地等待列车的到来,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太慢,要比正常的时速慢得多,而实际上时间如故,根本就没有减慢。但是,你烦躁,你焦虑,你埋怨,你愤懑,你不安。这一切又说明你太执著,太偏颇。如果你坐在长椅上或读书或看报或谈心或聊天,干什么都行,找点事情做,心情就会平静得多,时间就会悄悄溜过,在不知不觉中列车到了。你按时上车了。你没有刻意等车,这是“无为”,但当你坐到车上时,已经干了很多事。这又是“无不为”。

在有为中保持无为心态,在无为里抢抓有为机遇,这恐怕是老子辩证法的精髓。

(二)

万物皆空。空不是无,也不是虚。这就好比“0”这个数字,人们都感觉到它的存在,认识到它也确实存在。存在是一种有,是以“无”的形式来说明其“有”的。所以,无也是一种存在。因此,空是指一种真实的存在,自然的存在,就像某种习惯一样伴随着人自身。在人类自身,“空”是以“有”的形式显示其“无”的,即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由以为常到视无睹,达到“空”的境界,哲学的最高境界。

真实的世界是具体的,具体的世界却不一定真实。如果用习惯说明“空”,我指的是良习,而非恶习。恶习因不习惯而格外引人注目。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种“空”,一种以真、善、美为伦理,以自觉为原则,以劳动为义务的习惯性社会。那个社会做好事并不是稀奇的,而是习以为常的,熟视无睹的。空是世界的本质,私是人的本质。认真的人就得认世界以空的本质,就得认人本自私的现实。否则,认真也是在以假为真。

没有一个人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想到奉献想到公而忘私。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自身。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偷抢,另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帮助别人,在满足别人的私利后,同时也满足自己。他们的区别只是手段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也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

山、川、河、流,草、木、鸟、兽,日、月、星、辰都以自己的“有”组合着一个充满宏大的“空”。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空”中,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起,以时间的形式不断地也是不屈不挠地走向“空”,走着“空”。

聪明的人类,只要明白自己是走向空的,就会断然选择“走着空”。既然这样,又何必白白地消耗时光,为求一个执著的空,不全是自身所属的“空”呢?四大皆空。佛家一语道破天机。“空”是一种境界,很高很自然的境界。空的本质是真,真的存在是时间。

总有一些人不能理解,需要你打一个又一个比方。但是,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比喻也许是一项发明,但那是聪明人的私利遥真实的人是不愿意被比喻所蒙蔽,而愿意用心去感悟。很多自以为是的人以为深谙世理,却总是一知半解,总喜欢发表见解。

人总是在平凡中伟大,却不会从伟大中平凡。如果能这样的人,他可能是个圣人。人们总喜欢从伟大处找到平凡,但很少从平凡中找到伟大。这是人的私心所致,是人类因自私而产生的偏见。

追求真善美的人,只要能大胆地追求真,就能理解善,达到美。

生活需要空间,否则生命就无法存在。空间也就以一种形式走进生活。自然本身是一个偌大的空间,在宇宙的大空间里,自然是一个小空间,但确是生存的真实空间。

无物不需要空,无事不需要空,无人不需要空。一棵大树不可能只有干,没有枝。因为它们需要空。只有在空中,生命才能舒畅。一件艺术品更需要空,从而形成空白艺术。一桩事也需要空。眉毛胡子一把抓,总是让人焦头烂额。一个人更需要空。拘泥不洒脱,人就活得很累。做人总得要让脑子空些才好。

万物皆空,一切为空。空是宇宙,宇宙完成着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