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了抗日大局精兵简政

为了抗日大局精兵简政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兵简政,是1941年11月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向共产党的积极谏言。为了加快落实精兵简政政策,1942年9月7日,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了题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论,对精兵简政问题做了深入透彻的论述。精兵简政,正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极端艰苦的形势下,心怀忧党、忧国、忧民情感的必然选择。对这四对矛盾的分析和解决,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辩证思维艺术。辩证思维方式是成就毛泽东千秋伟业的重要支撑条件。

精兵简政,是1941年11月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向共产党的积极谏言。同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实行“精兵简政”的指示,要求切实整顿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这是在抗日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克服财政经济困难,休养生息民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加快落实精兵简政政策,1942年9月7日,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了题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论,对精兵简政问题做了深入透彻的论述。

文章中不乏辩证思维艺术的运用。

20世纪40年代初期,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毛泽东指出,当时“既接近着胜利,但又有极端的困难,也就是所谓‘黎明前的黑暗’的情况。”这种极端困难,不仅表现在政治方面,更突出地表现在物质方面,而且尤以各个抗日根据地的表现特别尖锐。精兵简政,正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极端艰苦的形势下,心怀忧党、忧国、忧民情感的必然选择。

在毛泽东看来,真正实行精兵简政政策,必须辩证地处理好这样几对矛盾:

一是战争情况和战争机构的矛盾。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实行极其野蛮的“三光”政策,致使抗日根据地的物质条件越来越艰苦。机构越庞大,维持机构运转就越困难。因此,毛泽东指出:

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使我们的战争的机构更加适应战争情况,我们就将显得越发有力量。我们就不会被敌人战胜,而要最后地战胜敌人。[5]

二是大局和局部的矛盾。有些人认为,“庞大的机构是由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想不到又要由自己的手将它缩小,实行缩小时就感到很勉强,很困难。”在毛泽东看来,精简机构是局部的事情,抗战则是全党和全民族的大局。因此,再勉强、再困难,局部利益也要服从抗日大局的需要。

三是习惯和变化的矛盾。毛泽东形象地指出:

气候变化了,衣服必须随着变化。每年的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各要变换一次衣服。但是人们往往在那“之交”不会变换衣服,要闹出些毛病来,这就是由于习惯的力量。目前根据地的情况已经要求我们褪去冬衣,穿起夏装,以便轻轻快快地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却还是一身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于作战。[6]

到底怎么办呢?就是要服从变化了的战争形势,改变机构臃肿的习惯。

四是大和小的矛盾。精兵简政之后,我们的机构小了,敌人的战争机构仍然庞大,怎么对付呢?毛泽东连续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先是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的例子。他说道,“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接着又说道:“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一个庞然大物的驴子跑进贵州去了,贵州的小老虎见了很有些害怕。但到后来,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7]毛泽东比喻说:“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8]

毛泽东强调的是要发挥我们的优势,讲究斗争策略,以少胜多,以小胜大。对这四对矛盾的分析和解决,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辩证思维艺术。

辩证思维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思维方式。面对中国革命实践中遇到的复杂多样的矛盾和问题,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思辨能力,善于以灵活多样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努力化解矛盾危机。辩证思维方式是成就毛泽东千秋伟业的重要支撑条件。

[1]《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一卷,149页。

[2]《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一卷,206页。

[3]同上,211页。

[4]《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一卷,211—212页。

[5]《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三卷,882页。

[6]同上。

[7] 同上,882—883页。

[8] 同上,88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