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消除党和红军中存在的悲观情绪,1930年1月5日,深思熟虑的毛泽东复信给林彪,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这封信约7000字,是毛泽东一生中写的最长的一封信。“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是毛泽东基于对中国革命形势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以及革命与反革命力量对比的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的结果。

这句话是毛泽东一篇文章的标题,他巧妙地运用形象思维方式,表达了一种鲜明的思想和坚定不移的信念:顺应历史发展的事物,具有正义和进步性质的革命力量,无论最初多么弱小,无论经历怎样的坎坷和挫折,它必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摧枯拉朽的磅礴气势,最终战胜反动黑暗势力,奔向光明美好的前途。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处于最低潮。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之中,毛泽东和朱德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却飘扬着工农武装斗争的鲜艳红旗。

异常艰苦的井冈山斗争,从未磨灭毛泽东的革命理想,反而促使他更加深入地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斗争方式等一系列问题。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重要文献,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基础和重要内容。他已经基本摸索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由于反动势力强大,革命力量薄弱,在党和红军内部产生了严重的悲观思想。有人甚至提出了“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疑问。当时,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就集中代表了这种思想。

为了消除党和红军中存在的悲观情绪,1930年1月5日,深思熟虑的毛泽东复信给林彪,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这封信约7000字,是毛泽东一生中写的最长的一封信。

毛泽东从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出发,在总结井冈山等地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把他的红色政权理论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应当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他结合大革命失败以后的客观形势,形象生动地指出:

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种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本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6]

这里,毛泽东运用形象思维方式,把“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比作“星星之火”,把革命运动的前途形容为“燎原之势”。毛泽东不仅看到了“星星之火”即将燎原的可能性,而且已经触摸到席卷而来的革命高潮的潮头,他要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努力为方兴未艾的革命形势推波助澜。

面临全国上下涌动着的革命潮流,毛泽东形象地写道:

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7]

针对许多人怀疑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毛泽东在文章的结尾,继续运用形象思维方式对快要到来的革命高潮作了贴切精当的比喻: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8]

你看,这哪是普普通通的一封信呀,分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从心底流出的美妙诗章,是诗人对星火燎原般的革命高潮的真诚呼唤!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是毛泽东基于对中国革命形势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以及革命与反革命力量对比的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的结果。他既正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力量的严重损失,又认识到反革命势力也开始走下坡路。他所预想的全国布满干柴,“星火燎原之势”就在眼前的情景,极富形象感和想象力。这种形象思维的运用,不仅体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也为此文赋予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的星星火种从江西井冈山辗转到延安宝塔山,又从延安宝塔山发展到北京城,直至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的光辉历程,难道不正应验了毛泽东星火燎原的科学预见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