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身残志坚补鞋匠

身残志坚补鞋匠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无钱医治,两脚残废了,只能靠双手支撑挪动。由于家境贫寒,身有残疾,他曾有两次失败的婚姻。陈鸿辉视这双儿女如同己出,献出了可贵的父爱。陈鸿辉由一个残疾人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由一个补鞋匠发展成为殷实的个体户。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陈鸿辉的今天。今年49岁的陈鸿辉,工作依然是那么的卖劲,他和老伴还是过着省吃俭用、穿戴简朴的生活。

“嗒嗒嗒……”在繁闹的市区中华街边,一个补鞋匠在忙着手里的活计,动作是那么的娴熟,那么的利落。

这个鞋匠姓陈名鸿辉,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人,操此业已经有20个春秋了。

他自幼生长在贫穷的农民家里。13岁那年,祸不单行,父亲病故,他自己也患了病。由于无钱医治,两脚残废了,只能靠双手支撑挪动。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15岁的他走上了自谋生活的道路。先是到村里的竹筷厂削竹筷,后学习木工。30岁那年,他从信用社贷款200元买下一个旧补鞋摊,操起了补鞋的活计。

补鞋的第一天,他满怀信心地来到中华街,小心翼翼地摆好订鞋机,面带微笑地等候顾客的到来。

不一会儿,就有人来到他跟前称他师傅,随后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他先仔细地查看每一只鞋需要缝补的地方,分析怎样补才结实,怎样缝才美观,然后认认真真地操作起来。

送来缝补的鞋很多,白天忙不完,只好晚上继续,一直忙到午夜3点才算补完。开业第一天,他挣到10多元钱,高兴得整夜都合不上眼。

尝到了甜头,陈鸿辉更加卖劲了。

由于家境贫寒,身有残疾,他曾有两次失败的婚姻。32岁那年,亲戚介绍一离异的客家女性与他认识。他们由相识而相爱,由相爱而成亲。妻子给他带来了一个女儿。后来,他们又收养了一个男孩。陈鸿辉视这双儿女如同己出,献出了可贵的父爱。

陈鸿辉由一个残疾人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由一个补鞋匠发展成为殷实的个体户。他总是说,得感谢邓小平,感谢共产党!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陈鸿辉的今天。

今年49岁的陈鸿辉,工作依然是那么的卖劲,他和老伴还是过着省吃俭用、穿戴简朴的生活。然而,他经常参与村管区老人会的公益活动。去年12月,经他提议,老人会拨出10000元专款给本村学校作为新学期资助失学儿童返校读书的资金。

他常对人说:“人得从正业,无论残疾不残疾。一个残疾人得自食其力,不能坐着等待政府救济,有可能还得为政府分忧,为党为国做贡献。”

(本报记者 陈泳成 通讯员 方宪)

(发表:1998年3月31日总第411期《普宁报》第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