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他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草原

他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草原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0年1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大草原,一个男孩迎着风雪降生了。报到的日子一到,他就乘坐火车从遥远的内蒙赶到了首钢人事部大学生接待处,成为最早报到的应届毕业生。分配到首钢的全国其他院校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陆续到来,他不见外地主动帮助大家搬行李、提东西。其中容积最大的是迁钢两千六百五十立方米的一号高炉和二号高炉。

2008年3月,一号特大型高炉开始筑炉施工。

这是一项更加艰难的挑战。

炉底耐火砖的砌筑质量,是确保炉龄的关键。

其艰难就在于“找平”。

按照理论,传统的耐火底砖应该是正负零摆放。其实,在实际施工中这是办不到的。因为底缝、放射缝和对头缝是很难保证的。所以按照国家规范,耐火砖之间的正负误差可以是五毫米。具体施工前,确定的正负误差两毫米已经是很难的了。因为一号特大型高炉采用的是从日本进口的满铺碳砖,设计方的要求是平整度正负五毫米,底缝是零点八毫米,干砌砖缝正负零点五毫米。

零点五毫米,是什么概念?就是六根头发丝并排的距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零点五毫米的距离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然而在首钢京唐公司一号特大型高炉的砌炉施工中,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如何破解这零点五毫米,是施工方第一次遇到的技术难题。

为了这零点五毫米,施工方做了无数个施工方案,在具体施工中还经常为这零点五毫米与设计方发生争执,甚至干仗、吵架,闹得面红耳赤。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

担任五千五百立方米特大型高炉整体设计任务的,是首钢设计院炼铁设计室主任助理、高炉设计师钱世崇。这个典型的蒙古族汉子一直在施工现场盯着这零点五毫米。

1970年1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大草原,一个男孩迎着风雪降生了。他的父亲是一个有五十多年行医经验的老中医,母亲也是医生。他们兄妹四人,他是老小。

1989年高考,他报了三个志愿:第一志愿是医学,是给父母看的;第二志愿是钢铁;第三志愿是石油。填后两个志愿的目的,都是往外走。最后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包头钢铁学院冶金系,度过了难忘的四年大学生活。

1993年大学毕业时还是国家统一分配。冶金系毕业的大学生,当然希望业务对口到钢铁企业。

他不想去包钢,想去首钢。因为首钢在北京,单位大,牌子响,特别是首钢大搞承包制,效益好,影响大,令他十分羡慕和向往。于是,一个在草原上长大的孩子,满怀信心地独自一人闯到北京,闯到长安街尽西头的首钢大院,闯到了厂东门办公楼的人事部大学生接待处。

“我想到首钢!”

人事处长问他:“为什么要到首钢?”

他满怀信心地回答:“在首钢有前途,有发展!”

“是不是图的首钢在北京?”

他仿佛对首钢了如指掌:“首钢在北京,有什么不好啊!这里是中国的首都,能在北京工作谁都羡慕!关键是首钢是个特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实行承包制以来发展很快,钢产量提高到八百万吨,位居全国第一。到首钢,平台高,机遇多!谁不愿意到大有希望的企业里工作?”

“如果工作不理想……”

“只要到首钢,干什么都行!”

他的最后这句话,显然打动了对方,将他的名字干净利落地记在了笔记本上。

毕业时,他们班只有一个分配到首钢的指标和两个分配到宝钢的指标,其余的都去了武钢

他就这样如愿以偿地分配到了首钢。

也许是激情难耐吧!报到的日子一到,他就乘坐火车从遥远的内蒙赶到了首钢人事部大学生接待处,成为最早报到的应届毕业生。

分配到首钢的全国其他院校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陆续到来,他不见外地主动帮助大家搬行李、提东西。大学生接待处处长和这些未来的同事们都很喜欢这个皮肤黝黑、憨实能干的内蒙小伙子。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大学生们如今成了寝友。正是盛夏时节,天气异常酷热,蚊子特别多,折腾得他们整夜睡不着,索性聊起未来的去向。

“首钢哪个单位最好啊?炼铁、炼钢,还是轧钢?”

消息灵通的寝友说:“都不是!首钢最好的单位是设计院和中首公司!”

“设计院知道,可中首公司是干什么的?”

“就是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负责国际贸易!”

“好在哪儿?”

“坐机关,舒服,挣钱多!”

在大学生接待处处长征求他们个人意愿的时候,绝大多数应届大学毕业生都提出想到首钢设计院和中首公司。

他却是一个例外。

处长转头问他:“你呢?也想去设计院和中首公司?”

他坚定地摇头:“不,我想去生产第一线,炼铁炼钢!”

处长笑了:“你怎么那么傻呀!人家都想到设计院和中首公司!”

他不以为然:“到哪里都行!”

人事处长显然喜欢上他了:“好了,你就先在我这里干着吧!”

他被留在了大学生接待处帮忙。

两个月后,他被分配到了首钢设计院冶炼部炼铁工艺组。这一年,光工艺组就招来了十三名应届大学毕业生。

那年他二十四虚岁,从此与炼铁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到首钢设计院的头几年主要是参与高炉的技术改造,过得很平淡。后来开始干高炉。十六年中,他从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变成头发灰白的中年人。

在这十六年中,他先后为国内外二十多家钢铁厂设计过四十多个高炉。其中印度某钢铁厂、苏加纳钢铁厂、巴塞尔钢铁厂和津巴布韦钢铁厂,都是容积一千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

容积最大的,还是首钢自己的高炉。

他参与整体设计的,有首钢炼铁厂容积两千五百三十六立方米的一号高炉、容积一千八百立方米的新二号高炉,首秦公司容积一千二百立方米的一号高炉和容积一千八百立方米的二号高炉。其中容积最大的是迁钢两千六百五十立方米的一号高炉和二号高炉。

他由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管设计师,晋升为炼铁室主任助理、主任设计师。但是他并不满足,渴望设计更大容积的高炉。

他把想法告诉母亲。

母亲说:“你应该读硕士、博士,为设计特大型高炉做准备!”

于是2004年,他开始攻读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就是《特大型高炉冷却壁优化设计》。

平时,他只要见到有关五千立方米以上高炉的信息就收集下来。

宝钢的高炉容积是四千多立方米,日本新日铁的高炉容积是五千多立方米。他心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中国早晚有一天要干容积在五千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高炉!”

他在期待着这一天的尽早到来。

有人说:“还是干三千或者四千立方米的吧!工作量大,设计任务饱和,对咱们设计院有利!”

他频频摇头:“不行!凡是想干事的,都想干五千立方米的!要干就干五千立方米以上的特大高炉,谁干都行!”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原则批准了首钢搬迁曹妃甸,与唐钢联合建设一座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一天,首钢设计院炼铁室主任张建把他叫到办公室,交代说:“我们首钢要搬迁到渤海岸边的曹妃甸,建设一座大型钢铁厂!领导研究过了,决定让你负责高炉的整体设计工作!”

他很高兴,迫不及待地问:“多大的?”

“五千立方米以上的……”

他像似乎早有准备地脱口而出:“太好了!我们要做就做一个大的,争取在国内炼铁技术上有个新突破!”

“我们就是要做特大型高炉!你就按照五千立方米以上的设计吧!”

他心情少有地激动,仿佛有一种战士重新出征的感觉。

幸运啊!真是难得的幸运啊!

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中能碰上干大事业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

真正的天降大任于斯人啊!

接受任务以后,他就把手头的其他工作抛给了别人,自己专注研究曹妃甸钢铁厂的特大型高炉。

他决定先做实地考察。

初到曹妃甸,他有一种找不着北的感觉。孤独的导航灯塔是唯一可以见到的建筑物。因为吹填的面积太大,根本无法判断新厂的位置!到处是起伏不平的沙丘,车根本开不进去。一望无际的沙海上,只有几栋简易的木板房和隆隆作响的施工机械。这样荒凉的地方,马上建立起特大型高炉来,的确难以想象!但是,心头又一阵难耐的兴奋,把大海填平建设新的钢铁大厂,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啊!

正在茫然无措之际,他遇到了高炉项目部经理王亚刚。

他迫不及待地向对方询问新建高炉的位置。

王亚刚用手指了指沙海远处的大概方向。

他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

王亚刚满怀信心地告诉他:“别看现在这里还看不出模样,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把这片海填成陆地,建起现代化的厂房!我们要把十万多吨重的特大型高炉建在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首钢人是有这个能力的,中国人是有这个能力的!”

他震撼了,强烈的震撼!

作为特大高炉的整体设计师,得知自己亲手设计的特大型高炉即将在这片新的地平线上巍然屹立时,他有一种渴望朝阳初升的幸福感。

壮观!一定会非常壮观!

想到这里,这位憨实的蒙古汉子竟然热血沸腾,眼眶发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