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客家人的尊重与尊重,来自中原古文明的传承

客家人的尊重与尊重,来自中原古文明的传承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互尊人格客家先民在南迁的历程中,经受了无比的艰辛、战乱、伤病、天灾、饥饿等考验,仍保持从中原地区带来的文化元素,又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大量吸收新居地的养分。这就是客家人以尊重换来的尊重,这曲折复杂的过程,无不透视客家文化的理性精神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念。可见,不断传承的客家文化使客家人做事认真负责,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客家人尊重彼此的一贯作风。
互尊人格_客家文化与和谐广西

(一)互尊人格

客家先民在南迁的历程中,经受了无比的艰辛、战乱、伤病、天灾、饥饿等考验,仍保持从中原地区带来的文化元素,又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大量吸收新居地的养分。就儒家学说而言,其核心思想是“仁”,所谓“二人为仁”,强调人与人的关系要“克己”、“爱人”。孙隆基先生认为,中国人的“仁”指的是这样的一种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心意感通,亦即是“以心换心”,并且,在这种双方心意感通的过程中,理想的行径必须是处处以对方为重。中国人的“礼让”其实正是这种关系的外在表现。[5]

乾隆年间迁入广西柳州市马平县(今柳江县)基隆村的广东兴宁人刘弼一说:他刚迁入时,当地人非常排斥他,不但不卖地给他,还常来偷窃,为难他,想让他自动搬走。刘弼一没有耕地,但他自强不息,始终“敬而无失,恭而有礼”,靠饲养鸡鸭开基立业,同时努力与当地居民沟通、协调,最终让当地人了解其忠厚善良,得到当地居民的信任,接纳了他,最后他过上了比较安定康乐的生活。[6]另一位广东兴宁人刘胜章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迁入马平,当时土著乡邻相约对他不租不借不卖田地,也禁止他开荒种地。刘胜章遂以养鸡、打铁并为乡邻修理或打造农具为业,同时不计得失在家门前设置茶缸,免费为路人提供茶水。他的善良忠厚最后得到了乡邻们的信任和尊重。[7]他们由被排斥到被接纳,由不被理解到被信任,最后与当地人和睦相处,共同生活。这就是客家人以尊重换来的尊重,这曲折复杂的过程,无不透视客家文化的理性精神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念。

仅仅是为了田地、为了生存而尊重别人,还不足以体现客家人的“尊重彼此”的普遍价值观。广西博白县客家凤山镇罗更城黄氏的祖先迁入后,始终与人为善,真诚不欺,赢得当地人的敬重的故事,是客家人尊重人、理解人的精神价值的又一真实写照。黄维(曾任博白县副县长)之曾祖时代,某年除夕前夜,邻村一贫苦人,因无钱买肉过年,半夜潜入黄宅欲盗其鹅,被曾祖发现。曾祖知其不是惯偷,既未驱赶他,亦未训斥他,见贼慌逃在梁上反而说:“不要慌,慢慢下来!”并拿来梯子,以免他跌落受伤。之后,曾祖又亲自捉来一只肥鹅,让其拿回去过年。临走时又问:“你家有姜和粉条吗?”随即让家人取来给他,并嘱咐:“以后若有什么缺失,可直接来取好了!”[8]别人来偷盗,黄维的先祖不但不把他当贼,还把他当客人以礼相待,让人十分感动。因此,黄维的祖先赢得了大家的敬重,这体现了客家人善于换位思考的宽广胸襟与尊重人、理解人的精神境界。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芳林村客家人对中原古文明的传承也是很到位的。他们热情好客,尊敬有礼,倘有贵宾登门,殷富之家将以丰盛酒席盛情款待。即使是贫穷人家,他们宁可自己勒紧腰带,节衣缩食过日,也要倾其所有好好招待客人。在一些偏僻的山村,还有家族,邻里共同招待客人的情况。倘若突然来了客人,主家正在为一时无法置办食品而发愁时,家族邻里闻之,或主动送来贮藏已久的香菇、竹笋干、银耳等,或送来平时自家舍不得吃的鱿鱼干、墨鱼干等海味,更有甚者倾其所有,还有的亲自烹饪拿手好菜送来。有物的出物,无物的出力,这真是一幅敬重他人,热情有礼的温馨景象啊!

“纸上得来终觉浅。”在2011年1月26日来宾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双选会暨春季人才招聘会上,笔者有幸看到来宾高级中学以及来宾第六中学的老师,冒着细雨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忙碌到下午6点,连快餐都顾不上吃。他们十分体谅和理解应聘者着急和渴望的心情,本着人人有机会报名的原则,自己不怕辛苦不怕劳累,一直接收纷纷投来的简历,还不忘安慰后面排着长队的同学不要着急,说人人都有机会面试。待把所有的简历都接收完了,他们才进行简历筛选工作,然后又进行现场面试。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充分尊重每一个应聘者的态度,让人感佩。后来从其他渠道得知这两所学校的招聘工作人员中很多是客家人,他们都住在来宾市兴宾区。

可见,不断传承的客家文化使客家人做事认真负责,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客家人尊重彼此的一贯作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