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理发店

乡村理发店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经母亲指点,来到村委会附近的新村,果见一家新开的理发店。30多年前老家也有乡村理发店,俗称“剃头店”。乡村理发店还是当地新闻的集散地,说昨日某某上柴桥街,一口气吃了12大碗馄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乡村没有了理发店,我常见顾师傅和舅舅上门给人家理发,还给出生满月的小孩子剃头,叫“满月头”,主人客气则会多给点钱,或让吃一碗“什面”,借光享受做产妇女的“待遇”。

那天去乡村老家,感觉到自己头发长了,念起以前的乡村理发店,母亲说:“新村里刚开了一家,你去试试。”

我经母亲指点,来到村委会附近的新村,果见一家新开的理发店。经打听是本地一对小夫妻开的,于是坐下来理发,速度很快,手艺尚可。理毕,问价付钱,答曰:5元。除了不刮胡须,价格真是便宜。

走在乡村的路上,回头望望理发店,我不禁忆起了30多年前的情景。

30多年前老家也有乡村理发店,俗称“剃头店”。店开在村子的溪坑边,没有任何招牌,店堂内十分简陋,两把可转动的木质坐椅“吱嘎吱嘎”响,一个洗头槽,一块咸便皂,剃头刀是手动的,经常要卸下来磨,否则会“咬发”,也常需在窗边挂着的“铅发丝”布上刮擦,权作磨刀。

理发店有两位师傅,一位年长一些,姓顾,技术好,速度极慢;另一位姓沃,是我瘸腿的舅舅——瘸腿原因是小时顽皮,从高坡上跳下来摔的,瘸腿舅舅技术一般,速度也快,当地人形容他剃头像“斫柴”,因是残疾人,不参加田头劳动,属于照顾性质的。

集体经济时代,村办理发店是以服务村民为主的,理个发也就一二角钱,小孩不刮胡子,5分钱。

姓顾的理发师手艺好,等着剃头的人很多,但他仍不慌不忙。舅舅技术粗糙,只有赶急的和一些小孩找他,弄得很没面子,有时叫等着的人剃,人家装做没听见,很尴尬。

舅舅有点文化,会舞文弄墨,把小小的理发店弄得很花哨,这里一幅画,那里一副对联,这在70年代也不容易,权称乡村“文化理发店”。

姓顾的师傅喜欢下象棋,下棋速度极慢,顾三顾四,一不小心下错了,还要悔棋。后来村子里的人形容某人做事慢,往往会说“侬格人做事体弄勒跟顾某某下棋一样”。

舅舅动了个歪脑筋,专门去买来一副中国象棋,另外还画了一面棋盘。哈哈,顾师傅上当了,专跟人下棋,棋又下得慢,别人来剃头,等不及了,只得找我瘸腿的舅舅“将就”。

我那时人小,不知“棋”中奥妙,我是听别人当着舅舅的面揭穿其中“阴谋”的,舅舅不气不恼地傻笑,顾师傅也不言不语勿当回事,长此以往,大家就“和谐”了。

乡村理发店还有一个特有的文化氛围,就是有人讲“笑话”和“故事”。有位叫阿瑜公公的,从前一直替生产队放牛,人称“看(放)牛老头”。肚子里货色多,且专讲当地机智人物“小港乐贤”的故事。阿瑜公公个子矮小,微胖,成天笑眯眯的,两只眼睛虽小却有神,讲故事时还骨碌碌转,很机警的样子。他有个习惯动作,讲前双手一拍说:“勿急,勿急,要听小港乐贤,讲起来真是一片无言。”意思是故事多得一下子讲勿完。

乡村理发店还是当地新闻的集散地,说昨日某某上柴桥街,一口气吃了12大碗馄饨。某某家走失了一头“冲猪”(指半大的猪),结果失蹄淹死在池塘里,还好,捞上来肢体还软,一小队人在吃“会餐”哩,结果吃了“鲜荤乐舒”。还有一些“色彩”新闻,说某光棍昨晚又偷看女人洗澡,被女人的老公撞见,当屁股一棍,至今还一大块“乌青”。某某昨晚“快活”得下半夜回家,被某某“斗面”,还顾左右而言他,结巴地说,今晚月亮像……像电光灯(手电)。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乡村没有了理发店,我常见顾师傅和舅舅上门给人家理发,还给出生满月的小孩子剃头,叫“满月头”,主人客气则会多给点钱,或让吃一碗“什面”,借光享受做产妇女的“待遇”。

如今,顾师傅已经离去。瘸腿舅舅70多岁了,仍然瘸着,但会骑自行车,早已不剃头了,前阵子身体不好,满身发黑,现在又奇迹般地好了,每日骑着或推着那辆铃不响什么都响的自行车去村老年协会

现在又见乡村理发店,条件好得多了,设备现代化了,服务项目多样化了,但细想之余,与当年比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