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姚江书院与姚江学派的相互促进

姚江书院与姚江学派的相互促进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姚江书院,位于浙江余姚。姚江书院和姚江学派的兴盛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长时间的努力下才实现的。在他去世不久后,许赞就请求朝廷毁了王阳明的书院和他创作的书籍,并且禁止王阳明的学生讲学。康熙三十三年,正式在姚江书院讲学。明清之际,天下书院衰落,姚江书院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成为浙东地区的一颗明珠,成为传授阳明学的主要阵地,并促进了姚江学派的发展。

姚江书院,位于浙江余姚。明崇祯十二年(1639)邑人沈国模、史孝咸、管宗圣建于半霖,祀王守仁。邑中士有志节者,均寝食其中,修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课,学“从文成,溯洙泗,逮濂洛朱陆异同”,并“收期于躬行有所得力”。盛行讲会制度,以“申明自知之学”,崇祯十五年(1642)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书院体系。

姚江书院和姚江学派的兴盛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长时间的努力下才实现的。王阳明创立了阳明学说之后,特别是他去世后,他的弟子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学途。由于王阳明官职较高,功德无量,因此时常遭遇他人猜忌、诽谤,给他的学术评定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王阳明强调主体意识的开放性,强烈批判程朱理学,因此,引起了道学家们的恐惧和咒骂。在他去世不久后,许赞就请求朝廷毁了王阳明的书院和他创作的书籍,并且禁止王阳明的学生讲学。万历年间,张居正下令撤天下书院,万历十二年(1584),朝廷颁布“以王守仁从祀孔庙”,又招来不少反对者。就在此时,王阳明的故里余姚依然大力宣传阳明学,阳明学这才得以持久传承,而姚江书院则是宣扬阳明学的重要场所。在朝廷的压迫下,姚江书院的中坚力量未曾退缩,可以说,如果没有姚江书院中坚力量的坚持,阳明学很有可能湮没在历史中,姚江学派也就不可能存在。

崇祯十二年至十五年(1639—1642),是姚江书院建院初期,当时学院规模粗具,是姚江书院香火最为鼎盛时期,特别是月会很盛,每年会务费约需百余金。不过,书院的好日子不长,先是接连失去三个热心人,王朝式、管宗圣、史孝复先后去世;接下来由于明清易代,顺治三年(1646)清兵下浙东,姚江书院暂停办学,书院师生分散避难。由于姚江书院本身是一个只讲纯学术研究,反对关注现实政治的学术团体,使其得以经受得住改朝换代的大变故,顺治六年(1649),浙东时局稍微平静,姚江书院便重新开张,史孝咸第二次出任院事,姚江书院是当时较早恢复讲学活动的书院之一。顺治九年(1652)二月,姚江书院重订《书院会则》,仍实行月会制;顺治末年,增设了季会和望会,于是讲会活动更加频繁,对当地的学术影响力更大,对王学的宣传更有力。

康熙八年(1669),沈国模的嫡传弟子韩孔当主管姚江书院所有事务。韩孔当去世后,由史标等人继任,并且和黄宗羲有了接触,康熙二十八年(1689)曾邀请黄宗羲前来讲学,此时黄宗羲已经八十岁高龄,当时的绍兴知府和余姚知县均到场主持听讲。虽然当时在学术上存在差异,各持己见,但是总算有了学术交流,邵廷采主持院事时,这一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由此可见,姚江学派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姚江书院的中间作用,姚江书院更像是一座桥梁,让姚江学派的学者得以采百家之长,将姚江学派发扬光大。

邵廷采在十岁之前就跟随他的祖父来到姚江书院,拜沈国模和史孝咸为师。二十岁时,又拜韩孔当为师。他精通文史,致力于乡邦文献和遗民孤臣逸事。康熙三十三年(1694),正式在姚江书院讲学。在邵廷采主事期间,感到书院离县城比较远,而且所处位置潮湿,学子求学较为不便,在他的提议下,姚江书院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迁至南溟门内巽水门角声苑,并恢复旧观,为学子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邵廷采晚年虽不再讲学,但是仍然钻研学问,潜心著述。

明清之际,天下书院衰落,姚江书院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成为浙东地区的一颗明珠,成为传授阳明学的主要阵地,并促进了姚江学派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