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姚燮与芦江胡氏

姚燮与芦江胡氏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姚燮是北仑的望人,芦江胡氏是北仑最大的望族。姚燮在浃江之滨,胡氏在芦江之畔,相距几十公里。在公路未通、以步行和船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清代,是什么让姚燮与胡氏的族人连在了一起?读新编的《姚燮诗词选注》,大家一定读到过《同胡石泉游瑞岩》和《宿芦江与胡滨夜话》两首诗作。这里提到的胡石泉和胡滨其实是同一人,他是芦江胡氏前房派良二十公一支的宁远堂后人。

姚燮是北仑的望人,芦江胡氏是北仑最大的望族。姚燮在浃江之滨,胡氏在芦江之畔,相距几十公里。在公路未通、以步行和船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清代,是什么让姚燮与胡氏的族人连在了一起?简单地说,是诗画文章使他们结缘。

姚燮(1805—1864),道光举人。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晚清文学家、画家。有诗词集《复庄诗问》《疏影楼词》和《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等作品问世。以画梅著名。读新编的《姚燮诗词选注》,大家一定读到过《同胡石泉游瑞岩》和《宿芦江与胡滨夜话》两首诗作。这里提到的胡石泉和胡滨其实是同一人,他是芦江胡氏前房派良二十公一支的宁远堂后人。宁远堂在当时的海晏乡(现柴桥街道)是赫赫有名的文人荟萃之地,胡石泉(1795—1857)就是其中在书画、诗词上有名望的一位。《芦江胡氏宗谱》记载:

有九百九,于六百七九于东三子,讳有波,字庆澜,学名滨,号石泉,国学生,著有《缄石集》,生于乾隆六十年乙卯九月初一日未时,卒于咸丰七年,年六十三。生二子,宋迈、宋选,女二。

对于胡石泉,《镇海县志人物传》也有记载:

胡滨,字庆澜,号石泉,海晏于东子,国子监生。性孝友,言行谨饬,尤好义举,尝拾钱券于路,坐待其至,还之。道光间,岛夷乱里,人某乘变,制旗纠党,潜图不轨。滨闻之,开示祸福,取其旗毁之,余人遂相顾而散。其保卫桑梓如此。

滨能诗,尤工书画,尝曰:“吾书有右军骨,而发以宝晋采。吾画得湖州髓,而远以衡山神。识者以为不诬。咸丰七年卒。年六十三。(光绪志)

再说胡石泉的父亲于东公,字向晨,号香莼,国学生。配柴楼谢氏。眷弟谢洁贤作文称赞于东公:

君为予族姊丈,其尊甫斗山公,立身制行,以根本为先。归道山后,克承先志者,唯君一人,而且能于交世接物间佐以仁慈。予虽未见其人,而耳熟能详,固已久矣。丙午春,以谱事见委,予闻其族之父老子弟,犹能啧啧称道乎君。呜呼,君其可多得耶!读鄞邑细湖黄先生所撰家传,诚非阿好云。

而其良二十房先祖学乔公为镇江府瓜洲中营千夫长,曾祖在擎公则举乡贡进士,候选训导,祖明科(斗山)公议叙九品,敕授登仕郎。对这样一位出身官宦书香世家,与自己一样虽才情横溢,仕途上又举步维艰的诗书画同好,姚燮当然会引为知己,相邀同游家乡名山胜水,相对吟咏唱和,惺惺相惜地“搴萝订后期,来卧春风琴”;夜宿不归,抚琴谈心,共同舒展“江村霜重租宜橘,野淀烟深梦可鸥。谈书自超名利想,买田预作结邻谋”的文人情怀,并为胡石泉撰写了墓志铭。

与姚燮相交的芦江胡氏子孙中,还有一支由柴桥前迁居至镇海城关的赫赫世家望族。这支芦江胡氏中人才辈出,有雍正癸丑进士、江南户部司主事、福建永福县知县胡维炳,有翰林院庶吉士胡垣,有乾隆辛酉乡魁、辛未进士、直隶井县知县胡圻,有乾隆乙卯武举人、镇海千总胡城,有乾隆丙午科右榜举人、因战功官升至闽粤南澳总兵(正二品)武显将军的胡于鋐,有嘉庆右榜举人、授湖北荆州卫领运千总、诰授武德将军的胡于钢,有嘉庆己卯恩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胡有潮(榜名湜、号峭水)和咸丰己未浙江乡试三十名举人胡梁等。而像胡有溁(胡溁)一样的诸生,从儒业,学有所成者数不胜数,在姚燮的《蛟川诗系》中,将“城中海晏前支胡氏诗十四人”在卷二十五专章单列。

胡溁(1789—1863),初名浩,字养季,号晓舟,又号晚舟,附监生,例授儒林郎,议叙州同知,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己酉闰五月二十七日申时,卒于同治二年癸亥二月二十一日亥时,寿七十有五。配舒氏,例封安人,生子二,宋栋、宋梁。宗谱中记载其德行:

君性鲠介,安儒素身,游幕府,修脯外,不染一毫。人或以私谒相干,虽至戚,毅不可挠,而其所常倦者,唯在于尊祖、敬宗。乾隆癸未间,族修辑宗谱,系君曾伯祖莪江公主政。及癸丑续修,复以君祖星门公主政,自癸丑迄今丁未,又越五十四载矣。族中户凡千数百,以工繁费巨无敢议及增修者,君志切缵承恒,冒寒跋涉,屡集宗族相与谋。初不允,强之再三,而始定及纂葺。既行,一切继嗣募捐诸大端,君不避嫌怨,率以一身肩其任,诗有云“孝思不匮,永锡尔类”,其即君之谓也,故志之以为将来劝。

在《芦江胡氏宗谱》的“艺文”一卷中,有一首胡溁所作题为《题姚梅伯探梅图》的诗:

人生世上如萌蘖,盛衰荣落归飘瞥。

我羡姚君禀性殊,不爱繁华近清绝。

胸中具有岁寒心,敢与松柏标奇节。

自来才人格本高,非为傲俗避烦热。

冰肌玉骨由天生,离群夭矫仙凡别。

梦入罗浮年复年,襟间潇洒追前哲。

画此知君托意真,百花头上拆英杰。

异时看遍走长安,一树寒梅映溪雪。

这首诗是对姚燮所画探梅图的赞赏,也是对姚燮以梅喻志的人品的赞美,更是对两人共同所怀人文精神的赞美,反映出了朋友间相敬相慕的知己关系。姚燮在《蛟川诗系·明经胡先生溁》一节记述胡溁:为人有干略,而具热肠,尤留心于桑梓兴废。并记事说:乾隆十六、十七年间,商丘人王梦弼主政镇海时,限时半年编修的《镇海县志》不佳。胡溁“有憾于斯”,想重修县志,就多次与姚燮商量。姚燮也拟写了提纲给胡溁,得到胡溁的称赞。但最终因为经费“巨艰”而中止。咸丰十一年(1861)姚燮与李西民同到胡溁处叙谈,“先生犹殷殷道及,矢在必为”。想不到没过多久,“窜贼陷城,居民四散”,胡溁“挈眷遁大若山中,不逾岁竟以颠沛劳瘁死”。所以姚燮在文章中叹息:“夫吾乡老成之辈凋谢者已垂尽矣。”表达了对这位长自己十六岁的明经(贡生)胡溁先生的敬重。

在与姚燮相交的芦江胡氏后人中还有一位人物胡宋彬(1819—1854)。《芦江胡氏宗谱》载:

宋彬,有澍公长子,官名枚,字少文,由按察司照磨加光禄寺署正衔,生于嘉庆二十四年己卯二月二十二日酉时。咸丰四年甲寅十一月十八日辰时,在上海县城剿匪,阵殁,年三十有六。奉旨优恤,加赠员外郎衔,恩给云骑尉世职,并给骑尉世职罔替,例授承德郎,例晋奉直大夫,诰封昭武都尉。配董氏,诰封宜人,诰赠恭人;继配袁氏,诰封宜人,诰赠恭人。生子四,聿照、聿煦、聿焌、聿煌。

宗谱中载有姚燮《墙角潭访胡宋彬山居》赠诗:

怜君有家不得居,奉母挈妻投荒墟。

可知故人跅弛子,与君茅庐隔三里。

茅庐竹篱深树丛,野花如豆沿阶红。

琴弦铿锵吹野风,山翠流几窗不空。

拥书得友似关命,出门无路谁谅穷?

荒云阴阴连渤海,携酒看天泪同洒。

平生交游断消息,尔我难夸好颜色。

种菜不知泥瘠肥,采薪不识樵径歧。

西墙日斜黄鸡啼,木叶落尽愁棉衣。

霜林乌巢两遥望,两虐烟颠有依傍。

明宵明月能过吾,迟尔菰矶狎寒浪。

胡宋彬是闽粤南澳总兵、武显将军胡于鋐的嫡孙,居住在宁波月湖畔,那么姚燮诗中首段“怜君有家不得居”等四句有何含义,姚燮去访宋彬山居,两人情谊如何?姚燮《蛟川诗系》书中关于宋彬有这样一段记述:“辛壬夷陷郡邑(注:指道光二十一、二十二年间,即公元1941—1942年英军侵占镇海、宁波城),余与君(注:指宋彬)家皆避乱栖鄞南小溪乡时,君以军务之暇归省母,必过余谈诗饮酒作尽日欢。尝携《静中旧馆诗草》一卷属点定。今所忆对月句云‘江山秋万里,鸿雁露三更’,感怀句云‘青春易逝如流水,黄叶纷飞又早秋’,皆可诵也。”读过这段话,两人之谊自可明了。

近日,读王荣商《容膝轩文集》中的《胡子篯传》,内有“先生名宋黻,字春元,青元其号。……原配姚氏,举人燮之女孙……”的记载。故笔者所述姚燮与芦江胡氏的情谊,仅一管之见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